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言 《党政论坛》2008,(13):63-63
有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人生离不开“加减乘除”。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形象管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可以从人生有“三戒”、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以及“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诸方面,系统阐述儒家“德性”智慧与塑造企业家“形象管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甘于平凡而拒绝肤浅,甘于平淡而追求作为”,应是人生的座右铭。人,淡泊人生才是真。作为从政当官掌权者,淡泊人生才能立德、做事、为官。淡泊是以勤奋的贡献、奉献为因,以不图回报、不斤斤计较地位名利为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官欲”重、“官念”浓,“官德”劣、“官气”横。他们当不上官有气,官当小了也有气,唯有当上大官才神气,于是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  相似文献   

4.
常夏译 《党政论坛》2013,(18):64-64
日本人喜欢美,特别钟情“物哀”之美。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最早提出了“物哀”这个概念。他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至深的。“物哀”是从寂寞的心境中所诞生的悲剧之美,哀愁之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物哀”之情的诞生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四季变化富有规律,自古以来常年被雾霭覆盖,景色总是带着些许朦胧,给人们—种变幻无穷的印象。世界上少有国家能像日本这样,自然美景分布得如此密集。列岛上下,雪山、海滨、湖泊、溪流、  相似文献   

5.
Siri是什么     
在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小男孩“大卫”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由于人类打开了他的“情感开关”,他懂得了如何去“爱”。然而,拥有“爱”的机器人无法被机器人和人类接受,  相似文献   

6.
艾英旭 《各界》2011,(6):81-84
于会泳有音乐天赋,曾经是优秀的教师、有才华的音乐专家,“文化大革命”后期当上了文化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他被隔离审查,最后自杀。于会泳走的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7.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8.
步国祥 《各界》2013,(6):13-16
20i3年2月10日,世乒赛三连冠、中美乒乓外交的功臣庄则栋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在经历了人生数次跌宕起伏,晚年与癌症抗争了5年后,希望“有尊严地长眠”的他找到了解脱。  相似文献   

9.
读书阅世     
李飞跃 《党政论坛》2011,(22):18-18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  相似文献   

10.
吴营洲 《各界》2013,(11):75-7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只是有些人自知、自觉,有些人不知、不觉。曹雪芹的“人生理念”是什么,他本人并没有直接说过,但是,通过他的书,通过他笔下的文字及人物,倒是可以“感悟”到一些的。至于这些“感悟”是否与他的本意相符,是否能得到《红楼梦》读者的认可,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大量的新变化,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国内有些善良的学者,大多看到了“文化全球化”表象的,纵向的新旧交替,但那些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向西方现代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致敬”的宏论,则忽视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横向的,单向的影响。虽然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果,但随着这个概念的不断重复,文化界已经有把“文化全球化”当作“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的代词,“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的走向。对此,必须弄清“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给我们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3.
有关平衡论的发展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论”自提出以来 ,一直是行政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它曾经有力地指导了行政法学实践。但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 ,“平衡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疏漏 ,因此要从“平衡论”的意义、困境以及今后的完善三个角度作出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的要求,体现了“官为民仆”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三个代表”,只有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三到”意识,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成效,才能在实践中求得。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 5月 31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认识 ,必须牢牢抓住贯彻这一思想要求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17.
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尤其是监督好“一把手”,使其不再“死”于权,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我们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已基本形成监督体系,但权力的河水却依然到处泛滥,甚至冲毁堤坝,肆虐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完全筑牢坚实的监督堤坝,未能很好地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何以出现对“一把手”监督乏力现象,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爱智慧,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案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9.
徐国亮 《党政论坛》2010,(24):13-13
冯友兰,上个世纪国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名析理”同西方近代的逻辑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其内容涉及行上学、心性论、境界学、人生哲学等,“六书纪贞元”,冯氏哲学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其人生境界说是“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柳萌 《党政论坛》2008,(12):59-59
如今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大概都会清楚地记得,在所谓“大跃进”年代。各地很出了些“吹牛”官员,他们像疯了一样胡吹乱侃。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超英赶美”,于是亩产千斤稻日产万吨钢的“喜讯”,就像秋天的风处处劲吹,把人心搅得晕晕乎乎。如果给这种浮夸风来个新解,就是官员嘴上的“形象工程”,跟地上的“形象工程”一样,本质都是异虚作假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