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的昨天与今天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到了东周有很大的发展,而统一于秦始皇。殷商文献记载“殷王赐贝数,以十朋为最多”;在殷墟中发现的许多贝玉已经证明,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殷商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有了较大发展,出现布、刀、圆钱和楚币四大货币体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也统一了我国币制。外圆方孔的“秦半两”的采用是一种文化的结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秦始皇迷信方土而采用,使中国的主要货币“铜钱”从此固定下来,通行两千多年,国民党政权成立后才逐渐绝迹。汉初,承袭秦制,先后九次改铸钱币。公元前118年…  相似文献   

2.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的瑰丽、豪华、奢侈,秦始皇的骄横奢侈、民不堪命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字字铿锵、句句有力。秦王朝本想从“始皇”到“二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天下永远是他们的,哪知到了秦二世,就来了个“楚人一炬”,整个阿房宫化做焦土,秦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秦始皇这位“独夫”天下归我、继世永昌的美梦,一下  相似文献   

4.
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65年,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秦王朝的《吕氏春秋》是当时秦王朝一些知识分子在秦统一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进行的文化总结和政治、社会制度设计。其中,一些涉及社会福利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福利状况。《吕氏春秋》鼓吹“义兵”的历史合理性,宣传以“义理之道”战胜“最虐奸诈侵夺之术”的正义性质,  相似文献   

5.
周厚强 《世纪行》2008,(12):35-37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在位短短三年并归天而去。年仅十三岁的赢政应运而立蹬上王位,迈上了千古一帝的风云征程。在秦始皇继承王位后的第二十六个年头,即公元前221年,秦逐一击败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大统一,造就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相似文献   

6.
韩非入秦辨     
韩非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借其生平事迹传世甚少,出使秦国几乎是他唯一的重大政治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仅此也被曲解了。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称:“韩非的政治理论,深受秦始皇的赞许。经李斯介绍,秦始皇出兵把他从韩国要了过去。这也正中韩非的下怀。但他的法术之学早已为李斯所蹈袭,结果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李斯、姚贾等所暗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则谓:“秦攻韩求韩非,前二三三年,韩非入秦。李斯伯韩非得信任,进谗言杀害韩非。”(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对此介绍稍有不同:“秦王政看到他(韩非)的著作,喜爱他的才能,把他招到秦国,不久,遭到季斯和姚贾的陷害,于公元前二三三年(秦  相似文献   

7.
刘鸿翔 《湖湘论坛》2002,15(1):83-86
秦汉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在完成政权集中之后,制订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沿袭两千余年的政权框架;同时,以非常手段将申韩法家思想奉为意识形态中的圭臬,试图达到政治、意志的双重统一。虽然这种尝试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双重统一的统治思维是积极和可取的。汉朝统治者以秦为师,在总结“苛政亡秦”教训后,采取舒缓渐进手段,从无为到有为,一步步加强了政权和意志的双重统一,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孔孟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读书有悟     
退休后,初时不惯,总有不服老之志,若有所失,手足无措,无聊之至。随便翻阅《古文观止》,读元朝进士刘基所著“司马季主论卜”。文章大意: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灭被废,在长安城东种瓜,被废黜以后,去拜访司马季主(西汉初年的一位善卜卦者)。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  相似文献   

9.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歌烦秦始皇的著名诗篇。李白在这里赞美和颂扬了秦始皇统一全中国的雄伟事业,他用"六合"这样的词汇形象地说明秦王朝疆土的广大。诗人的热情赞颂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最大贡献就是首次统一了全中国,建成一个拥有广大疆域的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贾鲁河原称“鸿沟,系秦始皇所凿”,当时为了“引黄河水以济大梁(今开封),为古汴水分支。秦亡以后,为楚汉分界处,沟西属汉,其东为楚”。贾鲁河又叫惠民河,史载元代工部尚书贾鲁,因治河有功于国、有惠于民,后人将河与人共名。  相似文献   

11.
“秦制“是不是一个好制度?自秦以来,皇帝制度,也就是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推行了两千多年。这就是某些史学家所说的“汉承秦制“,“百世皆行秦制度“。“秦制“是不是个好制度?如果不好,它为什么能够延续两千余年之久;如果好,为什么制订它的秦王朝迅速崩溃,成为一个短命王朝。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推动历史前进还是阻滞历史前进?也就是说:它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道理极简单:推行一种好制度,能使国家富强;如果制度不好,就会导致国家覆亡,或者阻碍社会进步。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在秦制“全面推行之后,秦王朝就迅速覆亡。古今学者对于秦的覆亡举出了一大堆原因,包括“不行仁义“之类,似乎都未说中要害。《阿房宫赋》中所说的“族秦者秦“的结论是不错的,但  相似文献   

12.
“天府”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中国,一提到“天府之国”,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四川成都平原。然而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是陕西关中地区。《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38年,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这是关于“天府”之地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在历史上大约有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奉行的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兼取百家的管理思想方略。这种管理模式的选择和确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大致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一直到西汉武帝时期.统治者经过近百年时问的探索和实践,才逐步选定并最终确立的。以后.它又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回顾历史,剔除糟粕,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理论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侈麋不但难以兴国,而且会使国家易于灭亡。秦始皇有着雄才大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李贽称其为“千古一帝”,的确不为过。但是,秦传世两代就被灭亡。其原因很多,刘邦却认为首推侈麋。萧何主持修建了未央宫,刘邦征战回来见殿宇高大壮阔,责备说,天下战争不断,怎么能这样铺张呢?难道你忘了秦始皇修阿房宫、筑骊山墓的教训吗?秦亡迅疾,汉初的统治者们心有余悸,崇尚节俭,故有了“文景之治”。其后世  相似文献   

15.
贵州虽然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但“夜郎自大”、交通落后一直是贵州的代名词。历史上贵州成了贬斥重臣和流放人犯的处所,李白、王阳明都曾被贬贵州。即使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可历史上的贵州之行依然不亚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6.
长沙古无“青阳”之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的名称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就有 “长沙鳖”的记载。《史记·越世家》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索隐:“则犨、庞、长沙是三邑也。”正义:“庞、长沙,出粟之地。”光绪《湖南通志》称:“周始名长沙,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原楚黔中郡东南部设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今长沙市区)。西  相似文献   

17.
大营镇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陕县经济开发区内,北临黄河,南依嵋山,西与灵宝市交界.全镇12个行政村,38124口人,耕地5万亩,总面积83平方公里.境内地域开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讯便捷,交通发达.陇海铁路、310、209国道并行横穿腹地,历史上就是人口鼎盛、经济繁荣之地,民国时期即有“大营镇”之称.1958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亲临大营视察工作,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工兴镇、以果荣富民”,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八五”木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11850万元,工业、企业产…  相似文献   

18.
李占彦 《西部社会》2002,(12):47-48
早在三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中国远古人类就在灵武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使古老的灵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水洞沟闻名遐迩,古长城蜿蜒曲折,镇河塔披青挂翠,甘露寺馨钟萦绕……西濒黄河,有秦、汉等主要干渠,“水平岸阔浪无波”,黄河文明在这里展示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从秦楚文字的对比研究反观“书同文”政策之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旭 《求索》2010,(12):248-250
秦统一中国前,列国文字很不统一,每一个汉字几乎都存在多种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方便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规定实行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历史上的"书同文"政策。"书同文"作为思想文化统一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实现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过程中,对于实现秦始皇大一统的理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列国间异形字的存在,"书同文"政策之实施具有时代必要性;更为欣慰的是,列国文字的共同性又为"书同文"政策之实施提供了社会基础。本文将拟秦楚文字的对比研究,反观"书同文"政策实施的这种时代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叶适的史学思想有丰富的合理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中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认识,笔者感到很有启示。 叶适以“时”或“势”来解释历史。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问题,总体上作了这样的概括:“夫以封建为天下者,唐、虞、三代也;以郡县为天下者,秦、汉、魏晋、隋、唐也。法度立于其间,所以维持上下之势也。唐、虞、三代必能不害其为封建而后王道行,秦、汉、魏晋、隋、唐必能不害其为郡县而后伯政举。”(《法度总论一》,《水心文集》卷一)冯契先生对叶适的这一思想作过这样的阐述:“叶适同柳宗元一样,把历史上制度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