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出发点,是存在于现实并且一刻也不脱离现实的人和社会的统一。马克思对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异化论走向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历史进程,但是,说剩余价值论是异化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好,说剩余价值论是废弃异化论之后所采用的新提法也好,对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并无实质上的意义,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弄清楚从异化论走向剩余价值论过程中哲学演变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哲学变革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全面增强了人与社会的统一观。  相似文献   

2.
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系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并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所实现的变革。在此书中,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世界观,从而成功实现了理论范式的转变,也证明了理论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支撑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王现伟 《前沿》2012,(17):45-48
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是人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角度.但是,由于没有自觉地对这三个角度本身进行前提性反思,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就经常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反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也回答了近代认识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本体论哲学,也不是认识论哲学.从整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为目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追问“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回答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作为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思维定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禧祯 《岭南学刊》2008,2(1):125-127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纲》是一部把理论阐释、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融为一体、以哲学的审视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的著作。它对科学发展观探析的哲学理路,主要体现在: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演进;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展示了科学发展观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视域;从认识论与价值论相统一的视角,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结构;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上,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和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浸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读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无论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理解为物本论、实践本体论或者生存论本体论,总是不能把马克思哲学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内在关切突出出来。惟有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理解为“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8.
考察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可知,"推广论"不仅是苏联学者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之产生的基本理解模式,而且也是他们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这一理解模式从根本上消解了实践原则在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实践原则"的确立是马克思超越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所在,并由这一原则的全面贯彻和落实,马克思哲学形成了全然不同于一切旧哲学之对象、性质和功能的全新理论形态。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原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永宁 《前沿》2010,(9):22-2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系统论维度审视并优化其构筑的基本要素及外部环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应从过程论维度审视并整合其实施的过程及基本环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应从哲学维度审视并构筑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基于上述多维分析,应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
陶成玉 《理论月刊》2007,1(2):62-6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论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上的创新意义,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期的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体系由道论、德论、社会论和修养论构成."道"、"无"和"有"是道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德论包括道和德的关系、德的层次和德的内容三个主要问题.社会论主要有历史发展阶段论、善治论及无为而治理论.修养论可以概括为参悟人生、知足常足、清静稳重和为而不争四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必须科学回答“发展的主体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党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第1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的坚持和运用、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阐明人民历史主体论,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无根性危机下催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迫使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就如何治史提出各种不同治史路径。在这些途径中,现成性寻求路径、生成性视域融合路径和生产性思想构境论路径是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路径。第一种路径在当代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这种路径的现成性特征使之难以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任。第二种路径虽然具有可行性,但仍然具有"神性"残余。作为后现代性文本观的第三种路径是代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治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孙志祥 《传承》2009,(20):36-3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面临的责难,恩格斯晚年根据新的历史经验,在肯定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决定作用的同时,强调了上层建筑诸要素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要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谷声然 《理论月刊》2003,2(7):33-35
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基础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经济基础论的当代反思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实践上适应了当前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深刻反思的需要,理论上有助于克服前苏联、斯大林在经济基础问题上的错误所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深化"经济基础"的内涵--经济基础应当包括生产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3,19(2):15-18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江泽民创立了包括发展模式论、发展动力论、发展阶段论、发展条件论在内的"文明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个发展观,是正确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方针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正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哲学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