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下,土地对农民而言一方面是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同时也是束缚他们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绳索。要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是对农村地权加以研究和探索。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地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所有权流转、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等几方面。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当前农村地权变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动态,将有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与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的法权思想决定了我国土地法律制度,集体所有制的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土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参与利益分配,是解决农民参与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将农地收益作为成为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关键,政府在此应构建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对农村农地在政治上应从公法和私法两个方面来主导配置资源的法权思想,是我国农地改革的社会主义导向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3.
陆福兴 《求索》2014,(8):37-41
农地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有三:一是从经营权入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创新;二是从所有权入手,在根本制度上创新;三是从产权权能入手,产权权能社会化创新。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受法律法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农地功能的制约。农地制度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生产力发展和源动力激发等功能。加速农地制度创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加快出台农地使用政策、探索农地信托制度试点、构建农地政府监管政策和完善农地制度创新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当前,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含糊,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排斥在土地决策与增值收益分配之外,其权能有限,导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分配失衡,市场价值难以实现,造成了农民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只有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淡化土地所有权,明晰集体与农户的权利边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诸项权能,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强制性多层社会保障制度,才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临的问题与产权体制缺陷有关 农地两权分离的产权体制已从过去的"强大动力",变成"严重缺陷".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是建立在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分离的理论基础上的.20年前,实行这个制度的特定"条件"是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和口粮不足.当时"两权分离"是为农业注入一种强大动力,给一点经营权农民就很高兴,一举解决了农民真干活和"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正在遭遇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一方面通过集体土地股份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基本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涛 《中国发展》2011,11(1):64-69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相似文献   

9.
桂华 《思想战线》2019,45(3):133
制度创新是改善经济绩效的重要手段,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式实现。以第二轮土地承包为契机,国家政策干预从基本经营体制方面,深入到农村集体内部的地权配置上,打破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承包自主合约关系,走上了强制性制度变革模式。在较少的政策干预下,国有农场自经营体制变革以来,一直保持农地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农场内部的资源配置通过自由协商完成。国有农场基于自主合约完成的地权配置,在农业生产和资源配置方面皆具有优势。国有农场的土地制度安排,构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设计目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更替,由绝对公平目标演变为相对公平目标,再由相对公平目标演变为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农地流转制度目标设计仍然将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农地流转制度目标的变迁过程来看,农地被赋予的保障功能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根本性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