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美国国会议员在策动涉台立法提案的同时频繁赴台活动,非法与台湾方面进行官方接触。2012年至2022年美国国会议员赴台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赴台活动频率与两岸局势变化呈现密切关联性;赴台活动议员与涉台提案议员高度契合;议员赴台活动动机多元化。美国国会议员赴台活动不仅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而且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与台海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2.
徐剑锋 《台声》2004,(8):26-28
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放弃、不可侵犯的核心利益。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无任何回旋余地的原则立场。问题是统一将采取什么形式?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由于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战略不会改变,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分割中国的活动也不会停止,随着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两岸最终将以何种形式实现统一,殊难预料。但无论结果如何,也无论台海局势包括台湾岛内的民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笔者认为,我们做团结台湾人民、争取台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作工作报告,有关涉台论述引发岛内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反响积极热烈。一、岛内媒体:十九大报告向台胞释出新善意岛内媒体普遍认为,报告释出新善意,肯定"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未变,指明"九二共识"仍是两岸交流对话的政治基础,并将"两岸一家亲"、向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写进报告。  相似文献   

4.
李启龙 《两岸关系》2003,(10):35-37
范丽青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已从事涉台新闻报道长达20余年。1991年,她首次赴台湾采访两岸渔事纠纷“闽狮渔”事件,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2年后,第一位到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1993年,她赴台采访国民党第十四次“全体代表大会”,这是大陆记者第一次入台采访岛内的政治事件;2001年,她又成为首批驻点台湾进行采访的记者。为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台湾各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理念和岛内民众对国家统一认知的分析 ,认为台湾的政党政治生态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带来重大变数。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 ,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 ,因此 ,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需要因应岛内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从台湾政党政治下朝野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可知 ,我们的重点应当明确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6.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台内容高度精练,充分肯定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阐述了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对台工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要与学习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相结合,在对台工作中力求准确把握好四个思维。全局思维: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同频共振。台湾问题不仅全民关切而且全球关注,而且近几年来热度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鄢磊 《台声》2001,(5):20-20
日前,据有关调查显示, 68%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不满意当前岛内经济环境,对于新当局各项主要经济决策不满意度都在 50%以上,其中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最令企业界失望,比例高达 73%。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和修改“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是台湾企业界最强烈的呼声。   事实上,台湾 90%以上的成年人都是股民。原来就有不少台湾股民经由香港投资大陆股市。特别是去年,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两岸关系紧张,民众信心日益丧失,台湾股市连连下跌。虽然台湾当局动用“国安基金”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护盘,但仍无…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台声》2013,(11):38-39
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态势。一方面,大陆方面已相继出台不下数百项惠台政策,两岸经贸关系也愈加紧密,而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却没有显著增加,“台湾主体意识”则持续高涨,进而使得岛内年轻一代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持续走高。该如何看待这二者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重申对台工作四个“决不”,并强调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胡锦涛主席的这番谈话,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外国友人的一致肯定和喝彩。只要中国领导人有坚定的态度,顽固的“台独”分子就无法得逞,中国的国家主权才不会遭到分裂。反观台湾岛内领导人陈水扁的元旦讲话,在两岸经贸方面,改变了2001年“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两岸经贸基本原则,“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成为未来两岸经贸政策的主轴;推动“台湾新宪法”在今年形成,明年举办“新…  相似文献   

12.
李翌鹏 《福建通讯》2001,(10):43-44
去年5月20日,具有台独背景的民进党人陈水扁就任台湾新领导人:一年多来,台岛内政治社会乱象横生,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僵局未能突破,即使是在“外交”,台当局领域不仅毫无建树,反而遭遇与马其顿的“断交”风波。陈水扁上台之时宣称耍让“中华民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此,台当局在延续“务实外交”的政策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所谓“外交”政策原则、主张和策略,这些政策主张实施情况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台湾新当局“务实外交”的发展变化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13.
曾润梅 《两岸关系》2009,(10):24-25
在本届联大会议上,马英九当局并未依循往例委托“邦交国”提出所谓“参与联合国案”,这是台自1993年推动该案以来的重大策略转变,有利于避免两岸在国际多边领域的正面碰撞,营造两岸和解气氛。但台涉外事务主管部门亦宣称,今后将集中资源与精力务实争取参与对台湾具有重大意义、与岛内民生密切相关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与重要国际公约,并将国际民航组织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列为优先推动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升赣州在台湾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赣州市台办致力加强与两岸新媒体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对台宣传。经过努力,在赣州举办的赣台(赣州)经贸研讨会、海峡两岸客家高峰沦坛、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等大型涉台活动,都得到两岸新闻媒体及时、充分报道、同时,赣州市台办积极邀请台湾媒体记者来赣州采访报道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拍摄了"黄梅行雨"、"魅力东方"—走进赣  相似文献   

15.
丁宇 《两岸关系》2011,(9):21-23
2005年10月,台湾第113个政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宣布成立。该党以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统一为宗旨,在岛内公开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近年来,中华统一促进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两岸关系遭遇近6年来最大挑战的一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对台政策新论述新主张在台湾岛内获得积极反响,两岸经贸合作保持良好态势,两岸人员往来规模持续扩大,两岸民间社会交流继续向基层扎根,尤其是两岸事务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台湾问题的逐步升温,台湾意识再度引起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某些台湾的政要或学者可谓言必称“台湾意识”,使它成为岛内一些政治势力获取选民支持和政治资源的宣传符号,成为“台独”分子推行“台独意识”的思想基础。但台湾意识并非“台独意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台湾人民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形成的台湾意识,是争取台湾民心归向祖国,实现统一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宝岛民生     
《台声》2006,(4):6-7
台湾县市长论坛呼吁当局正视两岸“三通”重要性;3&#183;19枪击案凶嫌家属说真相;海基会欢庆15岁“生日” 张俊雄:海基会不会被废;忙打工上网 台逾半大学生每天念书不到1小时;岛内生育率再创新低 男女性别失衡有恶化迹象;因美拒在卫星喷“国旗” 台“福卫三号”延后发射。  相似文献   

19.
两岸经贸论坛刚落下帷幕,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了包括农、医、教等15项对台具体、优惠和利好的新措施,提出大陆人士赴台观光的规划,一下子向台湾民众又送出多项大礼,令关注两岸关系的各界人士,尤其是岛内民众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9,(4):25-25
“涉台文物对于两岸的交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岛内的台胞来到大陆.他会在这边找到自己祖先的足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动情地说.“所以我们通过了解调研.今年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涉台文物保护的提案.这不仅具有交流意义和文化意义.同时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她希望国家在制度建设上加大对涉台文物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