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据台湾最重要的左翼文学刊物《台湾新文学》诞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政策逐步收紧的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此时的政治话语论述要求文学活动同质化并参与政治翼赞,逼迫文学活动适应政权对文化的需要而作出转型。《台湾新文学》在殖民强权所制造的"文化繁荣"中无意助力,只能勉力维持,在有限的文化资源里坚持将左翼理念暗中传递,与读者达到声应一致的目的。通过将台湾20世纪30年代以左翼文学刊物发行为主的文化生产惨淡经营的现状与彼时中国大陆左翼文学生产盛况进行对比,可以体悟到《台湾新文学》作为殖民话语论述强势压迫下的左翼抵殖民能量的难能可贵,并对刊物所达到的左翼文学成就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台湾媒体、学者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普遍认为这些内容彰显了大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战略定力,体现了大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造福台湾同胞的善意和诚心;认为民进党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放弃“反中”“脱钩”的不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3.
郭艳 《台声》2008,(4):48-49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为了使这一命运共同体有机成长,大陆方面坚持以台湾人民利益为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郑重承诺,“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近期进一步明确台商子女在大陆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便是充实惠台政策精神的真正贯彻与落实之一例。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5.
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内部政局和民意的变迁,以及祖国大陆本身的变化,致使大陆对台湾问题的认知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大陆涉台政策的调整、完善和创新,以及由此带给两岸关系的影响之上.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大陆涉台政策的演化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认知的改变有助于祖国大陆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改进其涉台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话剧《千万不要忘记》对爱情阶级属性的强调,使得爱情成为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场域。剧作明确否定了基于普遍人性的资产阶级爱情观,但在戏剧叙事上不断出现的对私人爱情的悬搁和延宕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主导性的阶级话语无法为革命青年的爱情提供整全的价值图景。爱情作为叙事要素的反复出现与其在具体叙述中不断被阻断的叙事困境,反映了60年代中国革命内在的文化冲突。《千万不要忘记》中被规训的“爱情”,折射出60年代中国革命话语、阶级认同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应被视为一种情感政治。  相似文献   

7.
李启龙 《两岸关系》2003,(10):35-37
范丽青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已从事涉台新闻报道长达20余年。1991年,她首次赴台湾采访两岸渔事纠纷“闽狮渔”事件,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2年后,第一位到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1993年,她赴台采访国民党第十四次“全体代表大会”,这是大陆记者第一次入台采访岛内的政治事件;2001年,她又成为首批驻点台湾进行采访的记者。为了  相似文献   

8.
艾霞的电影小说《现代一女性》写作于“新女性”被重新定义的20世纪30年代,也是“五四”新女性主体性被左翼新女性取代的时期。本文从细读电影小说《现代一女性》开始,阐述女性作家写作中偏爱使用的词语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女性表达如何被主流话语误读和改用、女性写作如何从主体性写作被置换为需要被改造的弱者位置以及女性写作呈现的精神空间并未被真正认识的历史状况。知识女性失去新女性主体身份是一系列左翼话语建构的结果,艾霞事件和她的作品作为一个特殊的复合文献,从中可以看到左翼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遗留的缝合痕迹,也可以看到女性解放历程中非整一的个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后 ,中共闽西南白区组织在暨南大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培养的一批党员和建党对象 ,相继奉派到台湾 ,一面从事学校教育工作 ,一面秘密开展建党和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 ,适时沟通了战后闽台人民的文化交流与革命联系。台湾“二·二八”起义被镇压期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支持台湾人民正义斗争的指示 ;中共闽西南台湾组织努力克服起义失败后的困难局面继续发展 ,活动进一步深入。由于受突发事件的牵连 ,闽西南白区党组织被迫终止在台活动 ,人员全部撤回大陆。  相似文献   

10.
丁宇 《两岸关系》2010,(11):21-22
<正>10月21日,受台风"鲇鱼"的影响,台湾东部苏花公路多处地段发生严重塌方,造成269名大陆游客受困,其中20人失联后被认定死亡。此次事件是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签署以来,大陆游客在台湾发生的最严重的不幸事件。事发后,两岸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大陆有关方面立即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配合台湾方面进行搜救和善后处理。为详细了解事件情况,11月11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从台湾赶回来的海协会副秘书长张胜林。此前,10月27日,张胜林与两名工作人员前往台湾,与海基会沟通,处理善后事宜;10月30日离台返京。  相似文献   

11.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12.
外部因素对台湾共产党的影响从1928年到1931年,日共、中共特别是第三国际对年青的台湾共产党存在着深远、但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影响。起初,对台湾共产党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共产党,尤其是日本共产党的山川派,它是许多台共党员政治思想的渊源。早在1924年台湾的左翼小团体就受到反帝作品《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的强烈影响。“山川主义”成了台湾左翼反殖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英津 《台声》2022,(23):30-31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之一就是守正创新。其实,报告撰写本身就贯穿了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守正创新,就是既有坚持又有发展,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报告涉台论述的守正部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创新部分则体现大陆对台政策的适应性、与时俱进性。因此,厘清报告有哪些守正性内容,有哪些创新性内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共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的精神,更好地把握大陆对台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报告涉台论述的守正性部分主要包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争取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宝岛民生     
《台声》2006,(8):6-7
台民调:14%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廉洁创历史新低;台业者不满限制大陆物品进口;台债务协商机制存缺失30万卡奴仍需关注;台湾健保每年支出250亿治民众感冒;台湾城市人口兴起“移民乡问”风潮;……  相似文献   

15.
欧阳五 《台声》2004,(6):12-12
眼下,中国大陆制订《国家统一法》成为超级话题。中共开始启用多种应对手段,以法律对撞台独,表明两岸关系己然进入“硬”时代。然则《统一法》不单为各国立法所未最高也示范性最强的难题,诚所谓“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台问题“告破”,余则迎刃而解。要点五——柔与刚 统一涉四类对手:台湾问题中的死硬派(如陈水扁);钓鱼岛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台湾问题形成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都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从没有放弃对“台独”的支持,如对台军售。了解美国民众涉台观点的形成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制定相应的涉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后采用univariateprobit、bivari-ateprobit和seeminglyunrelatedbivariateprobit模型对美国民众在台湾省地位的认同和对台军售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台湾省地位的认同显著地影响对台军售支持,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美国民众在对台军售方面的支持也显著要高。这充分证实了美国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利用台湾问题来阻滞中国大陆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7.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论、国家论、政党论……都是在阶级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认为,阶级斗争理论是我们观察社会历史的“基本的指导线索”。他还说过:“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32卷第240页) 人类认识阶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阶级和阶级斗争已存在了几千年,但认识阶级的存在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法国复辟时代的一些历史学家,如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台湾政治""台湾经济""台湾军事""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迟来的正义     
郑太男 《台声》2013,(8):52-53
早年台湾社会普遍流行跨海通婚,但到了清朝明文规定禁止携眷来台,从大陆唐山漂洋过海来台的男子只得与本地平埔人女子通婚,所以台湾民间有俗语:“有唐山公,没唐山妈。”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蒋经国开放赴大陆探亲以来,跨海通婚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台湾公”开始娶“大陆妹”,而这些通过通婚来台的“大陆妹”身份变成了大陆配偶,成为台湾当代的“唐山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