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以吉林省为主的东毕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原诊断、虫体鉴定及免疫诊断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试验证实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是:尾蚴侵入皮肤后至第5天皮肤内发现童虫,其中1.5~2.5天皮内童虫最多,并在2.5天开始向肺组织移行,至第6.5天肺组织内发现较多童虫,第8.5天肺组织内童虫数明显减少,并开始向肝脏的静脉管移行。在感染后第12.5天,肺组织内已找不到童虫,肝脏内可找到大量童虫。在感染后22.5天,大量童虫定居在肝脏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同时发现部分配偶合抱的虫体。其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移行路线是由皮肤侵入后经静脉管入肺静脉后又随血循环进入肝脏,最终定居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这与日本血吸虫的移行路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将隔离饲养至35日龄麻鸭90只分为3组,每只鸭分别感染包氏毛毕吸虫尾蚴70条,待粪检呈阳性后Ⅰ组和Ⅱ组分别按每只鸭投喂吡喹酮25 mg和丙硫苯咪唑30 mg,隔日再投药1次,Ⅲ组为感染不投药对照组.结果Ⅰ组鸭转阴率为96.67%,Ⅱ组鸭转阴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鸭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分别检出崩解虫体10条和237条.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78年家畜疫病普查时,在靖县垦山口公社发现了牛鸟毕吸虫病,其后在通道、会同、怀化、芷江、黔阳等县解剖废牛时亦均于肠系膜血管中查出虫体。为此,于1978~81年进行了对本病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地处海拔4000m以上的西藏谢通门县通门乡的黄牛、犏牛、牦牛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共发病116头,死亡33头,平均发病率为15%,病死率为28%,通过系统调查、诊断,确诊为牛双芽巴贝虫病。经用贝尼尔、黄色素等特效药物和抗生素、解热镇痛剂、补液等对症治疗及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6.
4种终末宿主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cox1和nad1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牛源、绵羊源、绒山羊源和山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以SDS-蛋白酶K法抽提其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1基因(nad1)并进行测序,应用Chromas和DNAStar软件分析扩增产物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庆地区4种终末宿主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cox1基因均为1 125 bp,nad1基因均为518 bp;且其线粒体基因存在差异,cox1的同源性为99.0%~99.7%,nad1的同源性为98.3%~99.4%.  相似文献   

7.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8.
用从甘南绵羊和合水山羊胆囊中收集的肝片吸虫虫卵孵化出毛蚴,实验感染采自合水的各种淡水螺,并用从阳性螺收集的囊蚴感染家兔,确证小土蜗(Galba pervia)和梯状土蜗(G.laticallosiformis)为该地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
1976年以来在民勤县东北部地区的驴发生原因不明的“软软病”。从所获得的现场和临床资料以及6种微量元素(硒、铁、锌、铜、钼、钴)的检测,认为本症是钼、锌元素偏高所致的条件性铜缺乏症。  相似文献   

10.
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五省(区)部分地区的黄牛群、牦牛群采集血清,用细胞中和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结果黄牛群BVD/MD阳性检出率为46.15%,其中宁夏黄牛群的感染率最高(55.95%),其次为甘肃(41.48%)和陕西(40.60%);牦牛群BVD/MD的阳性检出率为30.08%,其中四川牦牛群感染率最高(38.46%),其次为甘肃(29.41%)和青海(28.00%)。  相似文献   

11.
牛焦虫病在我县流行时间较久,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进行焦虫病原、传播媒介蜱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灭蜱和病牛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牛焦虫病。(一)病原及传播媒介蜱的调查1.调查方法:1981年3~12月,根据全县自然地理条件,在发病区设固定点,对自然发病牛耳尖采血涂片,常规染色镜检;并在牛体采集蜱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临床检查了牦牛和黄牛体内寄生的牛皮蝇蛆 ,其寄生率分别为 84.2 5 %和 70 .2 8% ,寄生强度分别为 18.3 2个和 2 .17个 ;剖杀检查牦牛 114头 ,寄生率为 10 0 % ,寄生强度为 71.66个。经鉴定 ,牛皮蝇的种类有牛皮蝇 (Hypodermabovis)、纹皮蝇 (H .lineatum )和中华皮蝇 (H .sinense) 3种。弄清了牛皮蝇各期幼虫在牛体内的寄生季节、寄生部位、移行动态、三期幼虫寄生方位、入土化蛹羽化规律、成蝇活动规律等。药物防治试验证明 ,Ivomec注射液和国产的阿福丁片均是杀灭牛皮蝇蛆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83年,河北省灵寿县确诊存在附红细胞体病。1986~1998年,笔者先后对该病的地理分布、易感家畜发病季节及媒介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分布于灵寿县周边的5个县及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鸡等。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范围及对象 先后调查了河北省灵寿县、平山县、行唐县、鹿泉市、阜平县、沽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调查对象包括牛、羊、猪等家畜。1.2 病原检查 从可疑动物耳缘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血凝法对来自5个省(湖北、广东、河南、江西、海南)的444份猪血清和用虎红平板凝集法对湖北省7个猪场的340份猪血清分别进行衣原体病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衣原体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7.0%,各猪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衣原体病血清抗体阳性猪场达到67.8%;检查2个猪场不同年龄段的猪,衣原体病抗体阳性率也不同;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9.7%,所检的7个猪场中有4个猪场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绵羊泰勒焦虫病除在甘肃、四川和青海省部分地区发生外,其余地区很少发生。近几年来,我县半截店地区连续发生此病。我们从1978年到1980年间在疫病流行时期,对该病进行了全面调查诊断,在防治方面也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新疆地区部分牛和牦牛的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8头份牛血清全部为阴性,4份牦牛血清1份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采集经牡丹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血清样品 3 2 8份 ,用间接血凝 (IHA)试验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 ,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 2 0份 ,阳性率为 6.1%。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水禽养殖较密集的肇庆地区选择4个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场和1个未发病鸭场,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并用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鸭疫里氏杆菌(RA)仍以1型为主,但有1株与RA 1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对RA分离株进行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极度敏感,对头孢唑啉、新霉素、头孢氨苄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地区禽波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河南、山东3省份17个鸡场的74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avium)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存在,70日龄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鸡血清样品的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较低(平均5.96%);70日龄以上肉种鸡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平均50.00%),其中广西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26.32%(65/247),河南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76.76%(109/142),山东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87.27%(48/55)。回归分析表明,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928)。  相似文献   

20.
1997~1998年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8省(区)部分地区采集肉用牛、肉役兼用黄牛及牦牛血清样品64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肉用牛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2.6%(13.6%~72.7%);牦牛为18.7%(10.0%~25.6%);肉役兼用黄牛为15.2%(9.5%~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