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杜娟 《各界》2010,19(1)
公文结构安排即"公文正文部分的谋篇布局",是公文写作中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巧妙地、灵活地安排公文结构,能够使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言之有序,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写作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成人高校课程体系中,公文写作还不能构成一门独立的“课”;但在已经开设的各类写作课中,公文写作大都占有重要地位和相当比例。这意味着,研讨公文写作的教学对策,提高公文写作的教学质量,是成人高校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制定公文写作的教学对策?一个首要前提,必须清楚公文写作的特殊性。其一,公文写作,其写作主体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写作主体的被动行文性,即在公文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只能置于专任行文、依旨行文和无名份行文的境地。写作主体的这种特性,与文学写作、理论写作乃至其他各类实用文章写作相比,情形大为不同,很容易促发种种与这相关的心理障碍,甚而会影响到写作主体的职业品格。其二,公文  相似文献   

3.
在公文写作中,讲究语言特色,把握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文采,即"公文语言美".这对进一步增强公文表达效果,有效开展公务活动,指导和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锤炼公文语言,力求美的效果,是每个公文写作者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4.
公文写作相对于文艺创作而言,具有真实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准确、平实、得体。简明和稳定性等特征。它是人们在长期处理公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性。认识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对于培育公文语言的感应能力,掌握公文写作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作一些探讨。一、准确性公文写作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公文必须清楚明白、准确无误地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反映实际情况,才能完成它作为交际工具的任务。它的价值,唯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准确性是公…  相似文献   

5.
谈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文写作中,语言的精确度与公文内吝表达的准确度不一定成正比.有时,模糊语言却能表达出精确语言无法相比的准确性.模糊语言是对客观变化着的现实的反映,适合于公务活动的动态进程的描述.同时又具有含蓄、精要、委婉、朦胧的美学特征,使得公文的表述更具灵活性,更加简洁,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公文发文字号编写、标题拟写、主送机关标注、引用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标注、公文叙事等六个方面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求公文写作的日臻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党政公文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的运用。我们在力求党政公文语言精当、准确、严密、简明的同时,也要把握模糊语言在党政公文写作中的运用原则,就此简要阐析党政公文写作中运用模糊语言最基本的三个原则:实用、适度、切境。  相似文献   

8.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修辞在公文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恰当使用修辞能增强公文的感染力,提高公文的质量。如何在遵循公文语体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审视和探索。在遵循党政公文写作本身语体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运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手段,以增强公文的可读性,提升语言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请示与报告写作比较冯光请示与报告是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在公务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上行文,这两种公文主要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求解决有关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两个文种。当前,不论是在指导公文写作的知识书中,还是在请示与报告的写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公文是国家机关运转的载体,公文质量也是衡量一个时代文化水平的标尺。古代大凡比较有作为的君主,都相当重视朝廷的公文质量,重视擅长公文写作人才的选拔与使用。特别是北宋时期,负责朝廷公文写作的除了中书省、翰林学士外,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江南尘 《学理论》2008,(5):96-96
因为看到大小媒体都在传播一个所谓的“国际笑话”,中国游客在美国纽约骑在那头著名的牛塑像上,又自豪地宣布:“我是中国人”,引来舆论一片,自然是斥责者众,赞同者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