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云公司云马机械厂团委对基层团干部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定位不定人”的团干部制度。在团员、青年五十人以上的单位,都保持一个团干部的专门位置,但不再设专职书记。支部书记在民主选举的委员会中产生,经厂团委和单位党支部协调,由厂团委审批任命,党委组织部和劳资科备案。团支部书记经厂团委任命后,脱离原工作岗位,专门从事团的工作。任职期间,享受室主任级待遇。任期一年后,由支  相似文献   

2.
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的136个案例进行聚类分析,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归纳改革类型。横向维度包括大科室、一体化、机构增设模式;纵向维度包括撤点设片、留点设片、混合模式。这些改革模式在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独立性方面有所进步,同时,由于缺乏从反腐倡廉建设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和设计,改革也显现出一些职能履行困境。以职能定位为目标推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是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提出地方纪委监察局和派驻机构承担不同职能的改革设想,并进一步聚焦中心任务。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改革探索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可以采取地方探索、经验总结的渐进式改革路径,为全国范围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在廉政制度创新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碎片化、运动式的反腐倡廉治理路径,紧扣"清权、确权、亮权、督权"四个关键环节,构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制定严格的考评机制等,探索出一套制度化的廉政制度创新模式。浙江省地方政府廉政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贯彻型创新模式、发展型创新模式和竞争型创新模式相契合,也与中央对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要求、本地发展要求、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内外源动力因素相耦合,为浙江省廉政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春兵 《学理论》2013,(17):235-237
我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应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实现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发展。地方院校制定以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强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适合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通过参与地方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特征可以展现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活力.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7-2008"年度20个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地方政府干部对本地政府创新项目的认知和态度,从创新动因、创新动力和阻力、创新价值取向、创新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得出研究结论: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改革创新具有突出的"低风险取向",创新过程中公共参与不足,地方领导的"精英作用"和基层政策空间是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力量,创新的可持续性也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体制内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观察和判断中国政府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由来: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的差异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地方发展和GDP考核激励,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在政策不同时间段,他们对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进行创新,形成一批以内容、区域命名的创新模式,如深圳三分制、温州模式、顺德模式、恳谈会体制、  相似文献   

7.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不仅要注重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转型升级,更要关注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建设。从近年高校转型发展的效果来看,现有的制度远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的制度已经制约了转型发展。所以,地方本科高校应从制度评估、办学自主权、自主管理、产教融合等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创建出相对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化、服务能力强的制度,有效地解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制度创新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实现高校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1)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亦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师资队伍转型、改变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程方平 《民主》2014,(7):13-15
<正>2005年,福建省首先在全国推进了地方终身教育的立法工作,为"依法治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创新的典范。随之而来的上海、重庆等地也在大力推进相关的立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教育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回顾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民办学校条例、地方教师相关法律、民族教育专门法律建设等方面也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在中国省级(包括直辖市)地方开展教育立法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值得研究和强调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文化馆就是指地方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各地为群众设立的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同时也是我国基层文化机构。地方文化馆有利于推动当代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当初,我国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由于保护机构没有建立健全,所以地方文化馆承担了很重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各文化馆根据自身的优势,很好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发展。一、地方文化馆的职能地方文化馆是各地为了能够更好弘扬和保护当地文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共管理发展前沿的区域公共管理正在引起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公共管理的模式与制度创新上,对于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极为鲜见。本位旨在厘清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协调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职能问题,以使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指标量化存在的问题是定性与定量考评指标不能有效结合,量化考评指标不能契合每个公务员工作性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指标量化设计应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出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让绩效考评制度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地方政府创新模式有:组织战略、部门战略、个体工作目标"三位一体"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模式;分级分类绩效考评指标量化模式;考评周期的分级分类量化设计。地方政府考评指标量化创新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包括:战略目标的清晰界定、岗位职责的清晰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和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强势推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0)
知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运作的核心资源。高校共青团组织依据知识管理理论,运用其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共青团工作水平。高校共青团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而部分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叉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扭曲和地方政府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是当前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必然结果.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中,一方面社会大众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主体的中央政府推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导致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均衡状态持续存在.地方政府树立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政绩观,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5)
专业特色建设成为地方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提炼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能力高低是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体现了时代要求,是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增强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当前,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从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与职能、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加强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军委杨秘书长曾经指出:“共青团工作很值得研究,重点应该是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团的活动,搞好青年的特殊教育,把青年工作活跃起来。”如何才能使青年工作真正活跃起来?最近,就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6个团总支、21个支部的活动情况。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对活跃的认识还不够正确,理解上存有单、浅、偏的倾向,以致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8.
简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依据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初步分析,总结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十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定义政府创新,是否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创新;危机、发展与政府创新形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创新的主体条件是什么;集中体制能否有利于创新;创新需要怎样的物质条件;公民社会发展如何推动政府创新;政府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怎样的关系;创新是如何扩散和传播的;目前政府创新存在着哪些误区;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有一些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验证.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对于中国这个庞大体制的成功变革和转型来说,发生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政府创新对于解决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发挥体制内在的潜力以及提高现有体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归纳出九个有利于创新成功的因素.它们包括,有能力和远见的创新者、团结协作的创新团体(领导集体)、周密而可行的创新计划、有力的实施者、上级的认可和支持、相关部门或机构的配合和支持、当地民众的理解与参与、有利的舆论环境以及创新者职位的升迁.在现有体制下,创新者的作用和上级(尤其是中央)的认可和支持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涛  程宇 《行政论坛》2009,16(5):34-39
在当今倡导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且是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基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力提升的基本方略是:树立科技创新理念,实现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拓宽科技创新内涵,促进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推动地方政府网络行政进程;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地方政府战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方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政治文明建设中作用显著。目前地方人大存在若干共性问题,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