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卡利亚作为刑事法学旧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犯罪学思想亦为皇皇大观.《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在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无可置疑的经典之作,然而,该书所呈现出来的犯罪学思想,却由于其在刑法学上的巨大影响力而常常为人所忽略.贝卡利亚在犯罪的本质、犯罪的原因、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犯罪的分类等犯罪学重要领域均发表过独特的立场和观点,尽管仍然显得模糊和相对简要,但大体上能够全面地展现出贝卡利亚的犯罪学观.当然,贝卡利亚博大精深的犯罪学观,囿于时代限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此,应当客观地予以评价,避免苛责古人的不当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犯罪学的研究中,探讨犯罪原因是最热门的话题。国外关于它的理论特别多。西方的犯罪学尤其如此。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有多少个犯罪学家,就有多少种犯罪原因。犯罪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科学。犯罪原因论的提出也必须符合这一点:一是我国的,即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因论;二是现时的,即至少能解释现实社会犯罪状况的;三是社会的,即是  相似文献   

3.
鲍刚 《学理论》2008,(8):53-55
在西方犯罪学领域,职业犯罪学家们往往分为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派别。每个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犯罪观,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研究林林总总。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动态的角度试着对几个西方重要理论流派的犯罪心理成因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并没有包括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理论。对这些犯罪心理成因理论的整合,有助于我们汲取他们各自的精华。扬弃各自不舍理成分,加深对犯罪心理成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杨柳 《学理论》2012,(35):136-137
犯罪心理学研究为科学地解释犯罪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为犯罪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尝试从心理学基础问题着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犯罪心理学的潜在应用价值,既继承传统研究理论又创新观念,大胆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决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使犯罪心理学在未来的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研究不仅仅推动了青少年犯罪学与犯罪学的产生,还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公众重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促成矫正主义青少年犯罪观的形成、促进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推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的诞生、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30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也存在着学科独立性的缺失、研究对象界定的悖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槽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分裂等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不同交往理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解释犯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美国犯罪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理论的9个命题出发,可以分析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由此可以得到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8.
在学科研究的层面,作案动机是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刑法学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等诸多刑事法学研究都无法避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作案动机对于侦查学来讲,有其特有的研究价值。虽然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等学科都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侦查学应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和价值取向,一味不加扬弃地采用其他学科对作案动机的研究成果,对侦查学理论和侦查实践有时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鉴于此,侦查学关于作案动机的研究视角应置于侦查学学科之内,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扫除传统观点对此问题设置的种种理论障碍,解决作案动机对于侦查破案的作用和意义,从侦查学的学科性质出发,科学地认识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越发严重之势.笔者将社会生态学与犯罪学加以整合,提出了社会生态论.基于此理论,笔者认为农民工犯罪是在社会生态转入过程中不适应的结果,同时社会生态的失衡也诱发了农民工犯罪.农民工既是社会生态适应的失败者,也是社会生态失衡的受害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指有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故意犯罪,而青少年团伙犯罪则指犯罪团伙成员主要是青少年的团伙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团伙犯罪”这一法律用语。它是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法学和犯罪学研究中,统一把团伙犯罪看作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或者说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缘起“犯罪原因理论”(下称“罪因论”)是犯罪学说的基础理论之一,可以说,任何犯罪学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视“罪因论”为自己学说的内核。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中,论著蜂起,争鸣活跃,成果喜人。特别是对犯罪原因的探讨,尽管与某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初创阶段,但却出现了一股前景诱人的兆头,这就是对罪因的分析,一些论家注意到了“方法论”的不断改进,如储槐植的“多层次的犯罪原因论”(见《青少年犯罪问题》1983年3月)夏吉先的“犯罪综合结构论”(见《新华文摘》1984年1月)等。既逐步摆脱了单因素研究、静态分析、线性因果决定论的传统窠臼,也从“抽不断,理还乱”“的多因交织论”的所谓“综合分析”(实则是“甲、乙、丙、丁”枚举式罗列,而且一度越分越细,越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弛 《学理论》2010,(10):98-99
文化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犯罪学时需要重点把握的。城乡文化的差异与犯罪的关系自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以来就不断呈现出各种表现形态。而我国当前城乡文化冲突与我国犯罪方面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突出的矛盾和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以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打破了以往"犯罪学"课堂有限的时空限制、教学主体限制,通过精心的课前设计和合理的课堂实施实现了有效教学,以持续多次的讲、看、思、辩的实践形式,提升了学生应用"犯罪学"课程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犯罪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对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偷渡:一种必须摈弃的社会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胜 《青年研究》2001,(6):43-46
偷渡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沿海地区偷渡犯罪也很猖獗。在偷渡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颇为复杂的社会原因。近年来我国政府虽加大了打击、管制力度 ,但偷渡仍屡禁不止。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就我国现阶段产生偷渡的原因 ,以及如何扼止偷渡 ,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邪教犯罪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反社会、反人类、反理智的极端社会行为,成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危险、最复杂的犯罪现象之一。作者从犯罪学研究的角度对邪教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把握邪教犯罪活动的规律,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邪教犯罪。  相似文献   

17.
意志是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也是社会生活或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概念。意志力主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不适应的问题。本文是从犯罪意志力的研究历史出发,讨论犯罪意志力的表现如何受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的犯罪人,意志力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洗钱犯罪日趋严重,珠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洗钱犯罪的高发区更是引人关注,珠三角地区洗钱行为的泛滥,严重破坏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要从犯罪学角度对于洗钱犯罪的概念、珠三角地区洗钱犯罪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是困扰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其以越来越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严重了威胁了人们的饮食环境与人身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及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出发,对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本文以有效的治理食品安全犯罪为目标,以保护国民饮食安全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秦春波 《学理论》2012,(12):34-35
恐怖主义犯罪由于恐怖活动的泛滥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高密度、超强度破坏的恐怖事件,更加引起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恐怖主义犯罪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有全面考察其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地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因此,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应该从多角度进行概括,至少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犯罪学的特征,另一个是规范刑法学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