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话贯穿教学始终;师生对话是否有效,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在于:对师生对话认识不清;对话主体关系失调;师生对话素养匮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宗教哲学家列奥纳德·斯维德勒新旧"对话十诫"的分析和比较,探究二者的异同,本文试图揭示"深层对话"和"批判性思维"思想对全球对话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建美 《学理论》2011,(20):219-220
课堂互动追求的本真意义就是走向对话教学,这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内涵和特点。对话教学和课堂互动的本质都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走向对话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转变师生观、知识观和学生观,并且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重构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以"对话沟通"与"和而不同"为旨趣的对话政治样态,其具体表征有:一是与资本主义对话,使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让位于文化交往和政治对话界面的价值求同;二是与现实对话,使社会主义结构论让位于社会主义功能论;三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话,确立改革开放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性政治目标;四是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对话,开创中国经济、政治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层面的多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从以前追求的"正式性、权力性、官僚性、僵化性等传统价值观念"中走出来,自觉形成"非正式性、平等性、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完成"文本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具有亲和力的氛围中走入文本,再走出文本,从而获取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提出师生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论,目的是突破过去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育理论,以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这种理论认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不是单向传授、单向掌握,应是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师生应在引导与体验的互主体性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民主、合作、平等对话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东  李红军 《学理论》2009,(6):146-147
教学模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贡人才的关键要素。创新教学模式,适用对话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归结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试探性提出了对话教学,阐述了对话教学模式的结构构成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话意识,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认同与盲从.对于女性文学批评而言,如何理解“对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性别身份”、如何处置西方女性主义与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关系、如何对待女作家创作是保持批评生命活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身处主流批评领域的男性批评者能够参与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话,是在为女性文学批评的更好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视角,从公共政策问题出发,"重庆出租车事件"可以作为有意义的例证.通过对重庆出租车行业政策制定系统三要素的分析,特别是对政府、出租车运营公司、出租车司机和市民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探讨,构建了出租车行业政策制定的协商对话模式,各政策主体通过协商对话的民主形式平等参与政策制定,以此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石泰山 《各界》2008,17(10)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通过对话、讨论等多种共同参与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理应成为中学新课程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语境中,中国哲学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沟通与彼此内容的丰富成为发展出属于中国特色哲学的重要途径。而老子的"道"中所引伸出的人性观、价值观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内容的丰富、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人生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老子的"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并将对当代人们的价值观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活德育,指的是重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道德资源,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笔者通过剖析生活德育的理论内涵,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了情感感悟、场景体验、建立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关系等在农村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中的价值对话——当代中国价值重构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价值多元并相互激荡是个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是否面临了价值多元,而在于我们该如何选择价值观,即应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国家的主导价值观。面对价值多元化,我们能够做的也应该做的便是推动各种价值的"对话"与"交流",并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形成一种新的、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这才是我们理性之决策。  相似文献   

15.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偏颇、深度不够、作用失衡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思想渊源、现实依据、基本路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现实形态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下发展出来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态,是各级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之间进行沟通、协商与对话的平台,是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有效补充。健全和完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对于协调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顺应当前的行政民主化浪潮,政策执行中引入对话协商,即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代表了政策执行领域的一种对话性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的支持性维度包括:动机性维度——利益偏好,保障性维度——行动与信任合作,政治性维度——话语民主,情境性与能动性维度——社会建构。这些支持性维度与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促进作用,共同推动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这一议题是一个初始性研究,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思考与分析的问题,但公共对话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表明其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金发 《学理论》2012,(17):283-284
对话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对话方法对发展、完善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当代以经验论、意向性理论、存在论为代表的语言意义理论强调了语言意义的认识维度、存在维度,却没有直接说明语言意义的伦理维度。通过对当代语言意义理论的批判,可以揭示出语言意义的伦理维度。语言意义不但有伦理维度,而且是语言其他意义的根源。语言的伦理意义具有本源性,它是语言作为对话关系的直接意义。对话是他者呼唤我,我回应他者的责任关系。对话的责任关系是研究语言和意义的根本性条件。对语言意义他者伦理维度的揭示,有助于开创一种新的语言伦理学,它强调语言以对话伦理为场域,伦理以对话语言为基础。在对话的联结中,生成了责任主体,语言和伦理也在责任主体的生成中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