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最近有点下不来台,他被媒体指责在增加汽车登记税前“突击”买车避税。尽管梁锦松强调买车只是为迎接刚诞生的孩子,并非避税,且当时港府仍未决定是否增加汽车登记税;尽管他决定把加税前后所差税款的两倍即10万元港币(后又追加到38万元)捐给慈善机构以明心迹,并为此事向公众道歉;也尽管香港特首董建华为此对他作出了正式、公开的批评,但香港廉政公署3月17日还是正式对其购车事件进行调查。人们对此有很多评论,比如香港人的规则意识强、对权力可能的滥用要进行“有罪推定”并一追到底、舆论监督的作用至关重要等等。以我…  相似文献   

2.
足球比赛中“黑哨”现象的存在,使《体育法》所预期的一些社会效果没有得到实现。从分析中国足协的性质入手, 说明了足协和裁判的权力来源,认为对足协和裁判的权力未进行有效的规制,司法监督的缺失和内部管理的弱化,是“黑哨”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要消灭“黑哨”现象,必须加强法律和规章的建设,对足协和裁判的权力实行有效的规制,使制造不公平者,受到公平的制裁。  相似文献   

3.
康泰克 《检察风云》2012,(16):10-13
今年初,北京某大报披露,在其与搜狐网联合进行的调查中,对于“你对现在保障性住房分配现状怎么看”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认为“不公平,分配过程中问题很多”。同时,该报还出题调查对“你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最为不公的地方体现哪里”的问题,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个别手握权力的人或部门优先或违规获得了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4.
96%民众不满权力不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芸 《政府法制》2008,(24):36-37
——96.11%的受调查者表示“由权力造成的不公平”是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 ——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各地动态     
(2006.7.21—2006.8.20)北京65个部门公示“权力清单”从8月8日起,北京市的65个行政执法主体全部在首都之窗网站上向市民公示“权力清单”,市民只需点击鼠标便可清楚查询行政机关8735项行政执法事项以及一一对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执法部门是否依法办事一目了然。青海西宁出台突发医药事件应急预案为了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紧急事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依法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7月21日《,西宁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出台。此次出台的应急预案适用于西宁市辖区突发的、造成群体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为爱女买新车惹起了不小的风波。大概由于喜添千金高兴的昏了头,忙中出错,他被指控在增加汽车登记税前“突击”买车,是为了“避税”。尽管他向公众一再道歉,并提出辞职,还是受到了舆论的强烈指责,行政长官董建华也向梁锦松发出措辞相当严厉的函件,批评他在买车事件中的严重疏忽,违反《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梁锦松其后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接受行政长官对其作出的正式批评,并向市民致歉。梁锦松这事,其实可大可小。说其小,也确实是小事一桩,因为他不是偷税、漏税,而只是避税,严格地说,避税并不违法,甚至是一种合理…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与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另一种思考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认为传统理论对于“社会利益”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条件。作者论证了社会利益是一种独立、具体的利益,分析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及其权利)和国家利益(及其权力)的关系,指出: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相互取代;从利益关系结构上分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不能形成对应关系,社会利益不等于国家利益;从权利关系结构中来看,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相对应;强调社会利益不等于加强国家权力干预。鉴于市场行为存在破坏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公平的负面效应,鉴于权力过份干预的弊端,有必要强调国家权力应当基于社会利益,保障社会利益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型公平观念。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是整个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法院作为唯一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应当在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中,在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正当、正义。当今的审判靠人来实行,部分法官对自己的职业和身份缺乏敬畏;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疑罪从有"观念;证据运用粗糙,证明标准认定完全主观化;对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以及对正当程序原则的忽视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损害公正审判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法学杂志》第二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对法院院长、庭长审批案件制度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提出了“人民法院的院长、庭长是否有审批案件的权力?”等问题,希望展开讨论。《探讨》认为,人民法院院长、庭长审批案件的“制度”有“不合理性和非法性”,因而主张取消。我不同意《探讨》的观点和主张,主要意见如下: 一、我们认为,《探讨》反对院、庭长审批案件的理由没有一条是根据充足、站得住脚的。《探讨》的第一个理由是,院、庭长审批案件的“制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我的一篇题为《法律援助的喜与忧》的法制杂谈,在四川省人大主办的《人民权力报》刊登并获得该报组织评选的优秀文章一等奖。这篇获奖文章主要“担忧”的是经过最高立法机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基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到实处。多年来,笔者通过对刑事司法的调查研究认为,在法庭审判中,如果仅有“强大”的控方对付处于“弱势”的被告方,这样的审判至少从形式上就是不对等的,这样的格局,势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实现。这正是刑事诉讼法在全面修改过程中确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从上面得知目前中国法学界对“无罪推定”这一问题存在不少争论。有的学者把“无罪推定”推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有没有“无罪推定”是一个国家法制健不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的甚至主张把“无罪推定”写进宪法里去。至于为什么“无罪推定”如此重要,一位法学者这样解释,他说:有人检举张三犯有贪污罪,法院还没有审理,这时该如何对待张三呢?如果马上把他抓起来,不让回家,实际上就是假定他有罪,剥夺了他的公民权和人身自由,把他当做罪犯对待了。这就是有罪推定。另一种做法是审判前先假定他无罪,不剥夺其公民权力和人身自由,这就是“无罪推定”。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无罪推定”的误解。现根据自己在美国的法律实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权力与权利的涵义以及相互关系关于何为权力历史上有不同的见解,在各个历史时期占主流的观点有三个。一种观点认为权力就是相互联系的资源或者能量。罗素在《权力论》中写道:“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权力也和能一样,具有许多形态,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月,一则《加拿大6岁男童上禁飞黑名单,家人为其讨说法》的新闻让“禁飞黑名单”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同时,事件中黑名单入选标准以及申诉程序的混乱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合法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对监察委员会监督体系的不足,凸显了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的必要性。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性、我国《宪法》和《监察法》规定的“互相制约”条款、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监察法》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规定,则为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提供了可行性。但是,由于我国国家权力体系中检察权与监察权的不平衡,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还面临一些难题与障碍。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协调与平衡检察权与监察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体制设计的途径,为强化对监察委员会检察监督提供实践进路,主要包括检察机关对监察委员会立案的监督、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的监督、对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的依法审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以及对监察人员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6.
一、行政权的概念 在《比较宪法学》一书中,何华辉先生给行政权下的定义是:”行了政权就其本来的含义而言,应该是根据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而进行国家管理上作的权力。”台湾的林纪东先生在《中国行政法总论》中认为:“凡属行政机关必有其掌理之事项,是为职务;其职务之行使,发生公法上之效力,是为权力。综合行政机关之职务与权力二者而言,简称为行政职权或行政权。”受前辈学者对行政权所下定义的启示,笔者认为,行政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从“东芝”、“三菱”事件看中美集团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到“三菱汽车事件”2000年上半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日本东芝公司的笔记本电脑被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瑕疵。东芝公司已与美国消费者达成庭外和解,共赔偿10亿美元;而对中国消费者,开始是能瞒则瞒,后来瞒不住了就统统给个“补丁”。大多数中国人当然非常气愤和难以理解:为什么一样的消费者不一样的待遇?东芝公司解释说:“美中两国存在法律差异。”我国两位知名法学家梁慧星、杨振山都认为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对产品质量方面有十分清楚的规定,在保护消…  相似文献   

18.
问题之一:《刑事诉讼法》将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批准逮捕权和决定逮捕权在两个不相邻的条文中加以规定,显得不够简练、紧凑,很容易使人只了解其中的一种权力,而忽视另一种权力。因此,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应将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权和决定逮捕权规定在一个条文中,可表述为:“逮捕  相似文献   

19.
一、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缺乏权威性是我国法治化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5月30日第一版刊登文章《“嘉禾困局”,因为干群都不“相信”法律?》。文章说,群众对法律的不信任感使得政府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事实上,相对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而言,老百姓更倾向和依赖上访和借助舆论监督”。老百姓不相信法律,不相信法律的权威大于行政权力,而在政府官员中情况又如何呢?还是以“嘉禾事件”为例“。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让嘉禾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句千夫所指的“霸道”口号竟然是出自2002年嘉禾县委…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显示着威严和力量,而权利则寓意着尊严和利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撰写着权力与权利的历史。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权力与权利的触动。一、人为权利而活,法为权利而生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在其《法哲学》一书中就提出了权利学说,认为人生出来第一需要就是有吃有穿有睡有玩的生存的权利,而不需要任何权力,没有人出生后就想去管人。他主张“天赋人权(利)论”。其观点影响了整个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就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其中包括“生命权利、自由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亦把天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