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抗日英雄佟麟阁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誓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慷慨誓言。佟麟阁,又名捷三,河北高阳人。早年在北洋军中任职。曾参加护国讨袁战争。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暂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的。驻守在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全体官兵英勇抗击日寇,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我的父亲佟麟阁将军就是在“七·七”事变中壮烈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站在中国与世界格局变动新视角分析九一八事变及中国共产党对抗日走向的重要影响,就能看清中国共产党坚守彻底反帝立场,坚持抗日反对投降,根据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动创造性地将局部抗日发展为全民族抗日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两广事变与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但大多忽视将两广事变与“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联系起来作历史考察。笔者认为,从两广事变发动之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十分关注,并将其作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契机,从支持事变发动到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中共完成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探讨两广事变与党的“逼蒋抗日”方针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向大江南北拓展,易名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由曾希圣政委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吕惠生主任领导的皖江行政公署,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为了加强根据地的金融工作,避免广大人民经济上遭受损失,行署在巢县、无为交界地区创办了大江银行,发行抗币,并发布通令,将伪币兑换抗币,严禁使用伪币。  相似文献   

6.
骆积高 《探索》2005,1(3):17-19
毛泽东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一切拥护抗日的人们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的社会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在执政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执政人员比例上实行“三三制”,在执政方式上推行“精兵简政”。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对抗日战争根据地的绝对领导权。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为我国新时期共产党如何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峰  李宗芬 《党史博采》2007,(8):47,49-47
<正>河北省深县在抗日战争中,以沧石公路为界,被日军分割为深南深北两半。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抗日军民将深县分别划为深南深北两个县,进行抗日斗争。我们俩当时都在深南县二区从事抗日工作,高峰是当时二区  相似文献   

8.
韩伟 《世纪桥》2014,(2):56-57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面对日本关东军对抗日联军进行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最后壮烈牺牲。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哈尔滨市各级政府将与赵尚志将军有关的重要纪念地,依据《文物保护法》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修筑了纪念碑,辟建了纪念馆,使纪念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简要介绍了赵尚志将军主要生平事迹和其在哈尔滨地域内重要纪念地的现状及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保田斗争和军事战术1936年元旦,已由永定迁往双髻山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10余人。会议传达了从白区转来的党中央“关于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指示,决定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重新部署队伍,规划作战地区。为了加强抗日讨蒋的领导,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重新改组,以张鼎丞为主席,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并即日宣  相似文献   

10.
1932年5月,黑龙江省宁安县花脸沟村(当时属三江省),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抗日武装自卫军,抓到了一个以贩卖人参为掩护的“日本奸细”,便将他交送给上级领导抗日将领王德林处.王德林,倾向共产党员,此时任东北抗日救国军司令,正在寻找共产党.当王德林发现这个“日本奸细”正是自己要寻找和投奔的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周保中.当即将他委  相似文献   

11.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增调重兵进驻东北,日本关东军兵力增加到70余万人,并加紧对抗联部队进行更加残酷的“讨伐”,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日渐恶化的形势下,东北抗联决定改变抗日武装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式。根据同苏联远东军达成的相互支援的协议,抗联将部队全部转到苏联境内,组编两个野营进行整训和开展小部队抗日活动。为统一东北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于1942年9月,经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共同决定,成立了中共东北委员会,周保中、崔石泉、张寿线等12人为委员。同时将转入苏…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历史作用──兼谈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王显乾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抗日通电,号召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并立即集结工农红军,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为了早日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7月15日,党中央将(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侵占了辽东重镇凤凰城。凤凰城县大李家堡子(今杨木乡)及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同仇敌忾,奔走串联,决心举旗抗日,保卫家乡。 10月初。保甲队长敖锡山、陶景凯(又名陶乐三)等人,目睹日军侵略罪行,聚众商定:保甲队决不当亡国奴,誓死武装抗日。10月2日,敖、陶等人集中村丁400余人,并将村长李子融(又名李春光)请来,要求他出面组织队伍,共同抗日,保卫家乡。李子融见村丁抗日态度坚决,御敌气氛高涨,当即决定率队抗日,自任司令;将  相似文献   

14.
曲晓溪 《奋斗》2010,(4):58-59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地区积极创建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十余支反日游击队。1932年末,日本侵略者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开始实行残酷的"归屯并户"与"三光"政策,致使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一度遭受挫折。活动在南满的磐石游击队的抗日斗争也陷入了低谷。为了加强对南满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南满巡视工作,并指导该地区的抗日斗争。杨靖宇到达南满地区后,立即深入到抗日前线,整顿南满游击队,团结本地其他抗日山林队,展开积极的游击战。1933年9月18日,在杨靖宇主持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磐石县第三区石虎沟宣告成立,杨靖宇任独立师司令兼政委。第一军独立师的成立和当地各抗日山林队的  相似文献   

15.
刘会军  白路 《党的文献》2019,(6):117-124
1933年至1935年间,为改变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分散、处境艰难的局势,中国共产党有效整合了东北地区各类抗日武装。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东北地方党组织通过联合作战、组建抗日联合军指挥部、进行改编等整合方式,并辅以安抚、缴械、对日作战、收编等抑制离散的方法,创造性地整合区域内的各抗日武装,最终领导哈东地区各抗日武装实现了由分散到集中统一,使哈东地区的抗日运动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争取武装抗日,全力抓军事工作1936年4月,延安会谈以后,张学良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确定共同抗日的方针,并采纳了周恩来同志关于干部自己培训的建议,积极准备抗日力量,培训中下层军官,提高抗日思想,先后办了军官训练团和学兵队。东工委积极为东北军培训  相似文献   

17.
抗日根据地中的"救国公粮""合理负担""农业统一累进税""统一累进税"等制度在结构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在对"纳税人"进行选择时,这些税制形成了一种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亦即"以个人为计算单位、以家户为征收单位",此种二元结构对抗日根据地税制产生了诸种影响。梳理并探求抗日根据地个人与家户相结合的税制结构的内在机理及其依据,有利于厘清抗日根据地税制的发展演进轨迹,明晰抗日根据地税制在中国税制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历史地位,并可为今日中国税收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19.
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场上,东北抗日联军高举抗日旗帜,在白山黑水间、茫茫林海中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威震敌胆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东北抗联重要将领组成了率领数万指战员驰骋疆场的将领群体。而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代军长景乐亭,则是整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他的事迹虽不被人们熟知,但他与其他东北抗联将士一样,是一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日英雄,他的英名将永为后人所铭记。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