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的变迁     
《传承》2006,(2):36-37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隋唐两宋时期。春节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代代相传,为中华各民族所认可。古代“春节”叫“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现代人称之为“春节”,在民国以前不叫“春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春节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文章通过对云南昆明官渡古镇汉族春节的产生与演化的过程,以及春节期间的主要仪式、习俗、组织过程以及相关活动的田野调研,结合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老昆明人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4.
侨乡民俗是侨乡人社会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文考察了闽南侨乡在家庭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当代的侨乡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或改变传统民俗,而是使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侨乡民俗服务于新的时代需求。侨乡民俗不管如何变迁,或多或少总会刻上来自海外华人社会影响的印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侨乡特色。  相似文献   

5.
东盟一些国家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华人华侨众多,宗教信仰、民俗生活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过春节时同样也是热热闹闹,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6.
春节逛庙会     
李凌 《中州统战》2003,(3):42-43
郑州中原文化庙会是郑州乃至毗邻市县群众春节文化生活中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第二届中原文化庙会从1月31日开幕以来,不仅吸引了众多的郑州游客,而且还吸引了洛阳、新乡、开封等地的群众。他们来看一看艾斯开尔在钢索上的风采,听一听梨园春戏迷擂台赛上戏迷们精彩的唱段,品一品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赏一赏各种民间工艺品,真是不亦乐乎!艾斯开尔空中生存26天2002年11月以来,一条重磅新闻从郑州传遍全国。在2003年春节期间,31岁的新疆青年艾斯开尔将在郑州市国家森林公园40米高空生存26天,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这是今年中原庙会最大的看点!艾斯…  相似文献   

7.
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意愿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风向标",也是影响国家就业导向和就业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得青年人就业意愿也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中。本文使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呈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变"与"不变"的双重特征:具有比较明显的"体制内偏好"和"地域偏好",但是偏好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建立了就业意愿的多维解释框架,从制度、学校、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制度分割、职业收益与机会成本的理论解释。把握大学生就业意愿转变的新特点,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反映出的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孙文营 《岭南学刊》2010,(2):130-134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现代化进程中民俗的变异还不完全适应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对民俗文化的变迁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舞春牛”的衰落 据查,“舞春牛”本是广西邕宁县等地春节游艺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舞春牛”,一方面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丰衣足食,另一方面感谢牛的辛苦,满怀深情地赞颂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村民也借“舞春牛”交流一年收成、生产技术、农业知识。牛身用竹片编织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绵纸做头和角,画上中眼。两人一头一尾钻入布套中,边唱边舞。一人头包毛巾,  相似文献   

10.
王秀贵 《人民论坛》2013,(8):192-193
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微妙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婆媳关系普遍存在冲突与矛盾,严重者甚至影响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不同时代背景下婆媳关系的角色定位与相处之道各有不同。文章从传统与现代婆媳关系的背景与特占’出发进行了论述,并从科学定位、相处之道、发挥中介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婆媳关系的调适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报头和刊名,很少用印刷字体,多系名人墨迹。这些名人又多半是在世的政要,因而这些报头和刊名字迹的变化,可以成为时代变迁的写照。《光明日报》自创刊以来三个报头的替换,正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以"时代关键词"和"媒介关键词"的归因聚焦方式,探讨青年偶像崇拜现象在我国建国后的变迁历程,总体上将其归结为"英模崇拜--领袖崇拜--‘三星'崇拜--平民偶像崇拜"的发展路线.于是,最终之论证一目了然:偶像崇拜作为青年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其崇拜类型的变化皆源于"时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使命担当,完成阶段使命的政党职能亦有所区别。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而言,认清使命、履行职能,既是时代召唤,也是现实要求。70年来,各民主党派的性质随历史变迁,经历了一个认知认定的演进过程,从友党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定位逐渐清晰明朗,地位逐渐凸显加强,职能也随之发展完善,承担起特定历史和不同时代的政党使命。参政党70年使命变迁与职能嬗变充分表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使命担当和职能定位,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既有其一定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规定性逻辑,也有其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竺丰 《今日浙江》2008,(23):103-103
这张老照片,是1978年拍摄的奉化食品厂生产车间。这家企业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转制解体。奉化市政协秘书长老董费尽周折,找到了这张照片5位女工中的3位。并把她们约到工厂原址。那儿现在是一个商住小区,原工厂的大门边建了一个小花园。在那个小花园里,我拍下了她们述说往事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的变迁大多是在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等外界因素主导的基础上发生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蓝图。然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农民,乡村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因此,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民俗文化变迁角度去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诗话春节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此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手捧一杯香茗,于诗词中寻找春节的影子,别有一番意味。关于旧春节的民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屡屡得见。描写此景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把放爆竹、喝屠苏酒、插桃符、贴门神等风俗记录在案,着实描绘出了一幅唐宋时代辞旧迎新的胜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三宝侗寨田野考察所获得的民俗生活材料,特别是口头传统中有关侗族女神"萨玛"的故事和传说,结合当地萨玛祠的管理方式、萨玛祠管理限的交接、祭萨仪式以及萨玛节展演的行为细节,和黎平侗族村寨进行对比,对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三宝侗族萨玛节是"母系氏族遗存"和"原生态文化"等观点提出质疑,并大胆尝试在侗、汉等多民族居住交界处,应从文化"多维度变迁"的角度对民俗现象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春节有话说     
《中国残疾人》2008,(2):70-71
石哥:各位聊友,本期的话题是"春节有话说"。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诸位请了: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除旧布新,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新春祭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同一的思想是整体中国人认识自然的核心,《易》把"变"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变化而产生阴阳,根据阴阳建立六十四卦,在众多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提出"天地人"的重要概念。《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把"天"、"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气力,而不是西方意义的"神"。  相似文献   

20.
儿时的春节     
周骏 《今日海南》2011,(2):45-45
儿时,最巴望的,就是过年。饱满的瓜子花生、花花绿绿的新衣裳、香喷喷的鸡鸭鱼肉……于我们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在这种诱惑的作用下,几乎当第一枚落叶在窗前翻飞时,我们就会掐起指头,认真计算起距离过年的时间了。那份心情是急不可耐的,甚至梦里也时常反复着过年时的情形,常常笑着从梦乡甜蜜地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