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年节(除夕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正式实施,从2008年起,我国清明、端午、中秋节将成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火花传统技艺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的困境,反映了我国特定领域传统手工业被迫卷入充满竞争的商品化市场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难题。火花火花是傣族传统手工业品。燃放火花在傣族传统文化中标志一个仪式的结束,或者在节日中增加节日氛围。在傣族民族节日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州庆等民族节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传统的节日,例如苗族的吃新节、布依族的王牛节、瑶族的达努节、水族的端节等等。这些节日虽然在各民族中各有其特点,但都以喜庆、欢乐为基调,为的是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祈祝安福。因此,在这些节日里常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娱、体育等活动,使节日更加喜气洋洋、兴高彩烈。水族端节的赛马活动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8.
说年节饮食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间风俗中,莫过于年节文化。年节风俗与年节饮食文化是一对孪生姊妹,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年节饮食与祭祀祖先神灵、祈福纳吉、避邪免灾相关连,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求。透过那层神密的薄纱,人们寻找一种藉口来改变一下生活,献媚神鬼不...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11.
节日习俗是社会中一种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文化产物,前者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后者是基督教的传统礼仪。两种节日文化既有所差异,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比较相近,都是喜庆丰收,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还包括一些祭祖、祭神的活动。但又各有特色,丰富多样,展现着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恭贺新春     
《群众》2019,(3)
<正>恭贺新春猪/年/大/吉/万/事/如/意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过伟 《当代广西》2004,(23):29-29
节日民俗,近几年来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国家领导关心的课题。由于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了中国学者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研讨,提升了对节日的认识,而当前各种各样的新节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也引起学者关注和争鸣。节日习俗,包含节日由来传说、节日神话传说人物、节日祭祀、节日歌谣、节日服饰、节日饮食、节日祭品、节日歌舞、节日竞技、节日文化娱乐、节日交际、节日礼仪礼规、节日禁忌、节日心理等等,是综合性的民俗事象,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民族凝聚力,具有顽强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3,(1):2-2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内的各个人们共同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包括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即是说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轨迹。因此,节日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是一种综合文化”,它具有民俗学、民族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勇 《人民论坛》2024,(6):110-112
春季是中国传统节日最集中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中国人春游的历史悠久,围绕传统的岁时节日,交友休闲娱乐、欣赏春色美景成为古人春游的两个主题。春天对于中国人具有特别的意义,春游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游文化,其中包涵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意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面临传承与发展困境.规划建设布依族文化生态重点保护区、加强节日文化非遗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多层级常态化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多形式记录与保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布...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凝聚民族力量、体现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治国理政、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注重“礼治”的秩序建构作用,这对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