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就业的新增长点,吸纳了千万量级的就业人员。但同时由于新业态就业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相关法律政策还在完善过程中,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侵害事件频发,劳动者难以维权。当前,应该从劳动关系的承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工会组织的健全等维度来保障他们的劳动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2.
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是新经济业态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关注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是适应新时代青年群体分布和职业选择深刻变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新业态从业青年权益保障涉及上下游、多部门和央地事权,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协同治理仍存在突出短板,面临着行业良性竞争秩序尚未形成、配套保障制度仍需健全、综合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的权益保障困境。加强快递行业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护,应坚持包容审慎、协同施策的原则,既要维护相关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更要维护广大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炜 《人民论坛》2023,(1):66-69
随着技术进步和就业领域的扩展,数量庞大的青年劳动者选择进入以灵活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就业形态领域就业和工作。新就业形态的不确定性和新工作场所特征的灵活性对青年群体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只有在大力推进新业态经济的同时,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对话机制,创新推出适应数字时代的劳动规范和标准,为其建立更加通畅和宽阔的职业发展通道,才能保障新就业形态和青年群体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业态的不断发展,网约工队伍不断扩大,用工关系更趋灵活,使网约工在权益保障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给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网约工就业现状的调查,在分析网约工权益保障缺失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服务力度,提升网约工的维权意识等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兴职业群体,外卖员的用工关系与普通用工模式截然不同,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了该群体的劳动法律认知、制度信任与劳动维权意愿等相关数据。经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法律认知和外卖员劳动维权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外卖员劳动维权意愿;从个体特征来看,年龄、学历均对劳动维权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乡音》2023,(4):17-20
<正>齐为民: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国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齐为民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这个群体的权益维护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他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职业保障,赋予新业态劳动者在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8.
赵联飞 《人民论坛》2022,(16):34-37
新经济新业态培育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新消费理念的形成,丰富了流行文化。新经济新业态在赋能青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同时,重塑了青年群体的职业观和职业生涯轨迹,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在长时段历史变迁过程中考察新经济新业态对青年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进行更为透彻的分析并作出更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21年新青年市民群体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描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时期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表现为其在业比例较高且较为稳定、职业层次略有提升、就业稳定性有所改善、工作收入持续增加、劳动保障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是也存在工作强度普遍过高、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和队列差异依旧明显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变化是农民工就业保障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等宏观背景以及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经济禀赋和家庭压力等微观因素共同形塑和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健全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构建多元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个体化”向“家庭化”转变,以切实和系统地推动青年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直接影响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关于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从构建平台经济、劳动者、政府、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利用双因素理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分析,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利益共同体的观点,以及促进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就业形态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工会视角提出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应对之策,力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工作及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和互联网催生并衍生了新业态,而新业态从业者均以青年群体为主。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遭遇着系列脆弱性问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其生计脆弱性。本文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上个案访谈,从生产、生活和生命三个维度探讨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脆弱性,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衡量其生计水平,从宏观制度失范、中观外部风险源与微观内部生计资本三个层面探究生计脆弱性发生机制。结果发现,总体上,新业态从业青年不仅存在着生计资本水平低的现实,还受到多元力量的影响,从而导致其面临着生计脆弱性风险。最后提出织密织牢"三张网",即能力网、安全网和保障网,以期保障新业态从业青年生计安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互联网+”背景下涌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带动灵活就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从生产力视角概括我国灵活就业的主要特点、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灵活就业问题及其成因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平台垄断使劳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关系模糊化使平台容易设法逃避劳动保障和社会责任。在新发展阶段,要发挥“有为政府”之责,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的用工模式,为求职者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但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及现行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研究司法实践中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存在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率低,劳动法规供给不足、适用僵化等问题,现行以人格从属性为内涵、以经济从属性为外延的劳动关系理论仍有改进和解释的空间,对此予以扩张解释可以将新业态的用工形式纳入其体系之中。应当在改造我国现有劳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四阶层、二要件、多要素的认定规则,并制定倾斜性的举证规则,强化用工单位的举证责任,以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越发密切.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由相对集中变为绝对分散。社会保险由国有企业参保为主体向民营经济、个体工商业户参保转变.就业和再就业由企业安置为主向灵活就业方向转化。这就给劳动力管理、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上海两区6家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上海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领域劳动权益保障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机制,从社会性别视角挖掘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探讨并提出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保障劳动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迅猛发展,青年就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展现出个体化与自主性的职业选择、兴趣驱动的职业追求、工作与生活边界的淡化、高流动性的职业历程、“终生式”的持续学习和创新等新趋势。青年作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不断推进新业态纵深发展的同时,其就业心态也产生了变化,其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赖德胜  何勤 《人民论坛》2023,(11):40-45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相较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面临在劳动力市场脆弱性更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意愿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政策支持不精准等问题。解决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困难问题,需要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通过短期实现经济稳增长“解痛点”与长期结构性调整“促长远”相结合,以确保短期促就业效果明显,长期通过就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青年群体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雄 《理论月刊》2022,(10):129-138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集体劳动权的角度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议价能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对新就业形态中的工会组织,要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发展和治理这一宏大背景中全面考察和把握。新就业形态是出题者,工会组织是答题者。工会组织要在新就业形态中高质量开展工作,就要实现工会组织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工会组织需要在价值导向上加强政治引领,在统筹协调上厘清两个基本关系,在具体工作上破解两大难题,为工会组织更好地适应新就业形态、更好地维权和服务、更好地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准备、制度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