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统一,进而为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辉煌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并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融合思想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关系等方面,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百年政治建设历程中,党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协调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时代,总结党的百年政治建设经验,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不断推进文明实践、创新文明理论,实现了现代文明观的转向.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构建的文明观体系,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四个阶段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征;中国共...  相似文献   

4.
伍小涛 《桂海论丛》2013,(3):100-104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是建立在其早期民族工作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民族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理论宣讲时期(1921-1934)和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实践时期(1934-1949)。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既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又为之积累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党百年来,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经历了初步开创、艰难拓展、苦难辉煌、突飞猛进、历史转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几个阶段.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发展历程,有如下启示:坚持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头脑;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原则,实现党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干部教育方式方法;坚持制度约束,不断推进干部教育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学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经受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为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的实现和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物质保障、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政治领导、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领导以及贯彻理...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形式。文章深入梳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民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特点、嬗变逻辑与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民营经济政策可分为探索与鼓励期、利用与改造期、恢复与成长期、转型与腾飞期四个阶段,总体呈现出政策态度由限制改造向鼓励支持转变、历史地位由消极发展向重要基础转变、管理手段由政策为主向多法律为主转变、称谓内涵由民族工商业到民营经济转变等特点。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对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9.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践行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要以实际行动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充分运用坚持人民至上的成功经验,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提高民生福祉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理路和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重视思想先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照搬照抄他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坚持按照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着力建设生态共同体系统;注重制度与法治建设,以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质量强党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接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抓住干部与管好党员相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统一,积累了丰富的质量强党建设经验,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回眸这一历史,对于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质量强党建设水平,继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具有重要启示: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高度考量质量强党问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土壤,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实现人民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并通过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天然优势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的创新性发展,亦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百年来,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赢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胜利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优良传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性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全面性塑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等历史进程。始终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畅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密切党群关系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使命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西方选举型政党最为鲜明的特质。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几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基因,为谋人民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求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使命有一个清晰的实践逻辑:明确使命是其内生动力;前景的主动营造是指明前进的方向;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体悟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人民主体作用的正确把握是完成使命的主要依靠;对自身队伍的不断磨炼锻造则是完成使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单独成章为一个部分,凸显了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培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五个重大原则,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四个重点任务。高校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聚势赋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 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波澜壮阔的百年革命、 建设和改革征程中,建立了一 系列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 在百年历程当中,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始终服务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中心任务, 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主要包括起步与奠基、 发展与曲折、 恢复与完善、 系统与创新四个时期。 这一 演进轨迹遵循着特定的发展逻辑, 主要包括以革新为动力的主体提升逻辑, 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展开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逻辑, 形成了恪守党的领导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内在统一、制度设计的完备性与操作的可行性耦合衔接、制度执行的彻底性与责任追究的严格性相辅相成、“刚” 性制度约束与“柔”性思想引领相得益彰等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简称“两制”)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始终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两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从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到灵活对待资本主义、从倒向社会主义到开展战略合作、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到争取两大制度求同存异、从倡导相互尊重到引领“两制”关系的历史演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调整转移、中国发展外部环境动荡变革分别构成了上述转变的根本动力、内部推力和外在压力。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认知和处理“两制”关系应注意把握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可持续“两制”关系,推动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同步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