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是台湾“大选”前的关键年,蓝绿阵营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布局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国、民两党围绕一系列议题展开激烈较量构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此次台湾大选呈现新特点,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经济选民已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力量。 台湾大选中经济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传统上影响选民投票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党认同、候选人形象及以经济为主的公共政策议题等,在“民主”相对成熟的欧美选举中,经济议题是选举的决定性因素,选举成为执不同经济政见阵营间的对决。但台湾大选呈现不同特点,研究发现,2000年以前台湾选民基本不关注经济,  相似文献   

3.
朱磊 《两岸关系》2008,(4):31-33
刚刚过去的“322大选”,最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蓝营主打“经济牌”,而绿营继续打“统独牌”,而“经济牌”成为马英九此次“大选”获胜的关键因素:与过去两次“大选”相比,经济议题的重要性在此次选举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选前民调显示,超过86%的台湾选民希望候选人多谈民生经济政策。对台湾前5000大企业的经理人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者希望候选人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欧极右翼思潮影响力越来越大,极右翼政党的力量增强。极右翼思潮的核心主张是反对外来移民、反对全球化、反对欧洲一体化。近年来,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大选中表现十分强劲,对主流政党体制形成了严峻挑战。极右翼政党的迅速崛起,给欧洲各国的政治稳定带来了挑战,对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工人运动出现右翼化。  相似文献   

5.
徐立凡 《小康》2012,(2):116-117
2012年,58国将进行大选,有些选举,只有本国意义;有些选举,既有本国意义也有地区意义;还有些选举,更具世界意义。那些超出本国意义的选举,无疑将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俊杰 《中国人大》2010,(11):50-51
2010年5月,引人瞩目的英国议会大选尘埃落定,也留给我们一些看点和思考,那就是从“悬浮议会”的出现,我们将如何看待英国的选举制度?当今英国的选举制度有何特点?英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政党认同是个人对政党心理上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本文简单介绍美国政党认同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其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政党认同在美国大选中的作用。在政治态度方面,政党为公众提供简化信息并引导大众观念,政党认同会影响其效果,而政治态度对政党认同具有反作用。在政治行为方面,政党认同与政治参与呈正相关的关系,并通过四个路径影响投票选择:意识形态、群体归属、执政绩效和候选人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立  刘扬 《黄埔》2010,(1):7-9
2009年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三合一选举”,国民党阵营赢得12个县市的执政权,民进党赢得4席。县市长选举与全岛性大选不同,主打地方议题,关键是候选人在地方的人气。此次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同舟共进》2013,(10):33-35
近年来津巴布韦的政治动荡、政党缠斗和大选乱局,使得这个国家成为“阿拉伯之春”中可供解剖的一只“完整麻雀”。  相似文献   

10.
12月1日,喧嚣了近半年之久的台湾第五届“立法委员”及县市长选举终于落下了帷幕,台湾政党格局重新洗牌:在“立委”选举部分,去年上台执政但为第二大政党的民进党跃升为最大政党;原为最大政党的国民党滑落为第二大政党;去年“总统”大选后才成立的亲民党成为第三大政党;原为第三大政党的新党则几乎全军覆没,泡沫化已成定局;新成立的“台联党”表  相似文献   

11.
简析民进党“大选”中的政治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8,(3):17-23,50
2004年“大选”,民进党阵营针对当时的选民状况和媒介资源,精心构筑了“多层+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策略,以“多层”的传播一点点地收割选票,最后以“突发事件”完成致命一击,这当中民进党对人际传播的运用尤为出色。2008年“大选”,民进党仍沿用了该策略中的一些内容,然而国民党已经习得经验,有所防范,马英九也发展出“Long Stay”这种直销式人际传播来破解民进党的攻击,而民众对民进党过度使用负面选举术的反感加大,马萧最终赢得了“大选”。  相似文献   

12.
纪欣 《台声》2004,(9):10-12
台湾2004年“总统”大选,陈水扁赢得再难看,还是在“5·20”就任了,自此,两岸和平统一之路就将更艰难了。然而,从陈水扁2000年胜选次年,岛内支持统一及“一国两制”者曾达到空前新高来看,民进党继续执政,不必然使民意往独立倾斜。遗憾的是台湾的政党及政治人物为一党及一已之私,不愿严肃面对两岸问题,反而制造假民意,以骗取选票。选举结果虽对台湾今后之政治版图有关键性的影响,却不见得代表台湾民意未来的统独走向。  相似文献   

13.
政治平权化发展和贫富的分化,导致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全球主义外交政策更加强化了国内政治极化趋势,右翼保守派力量趁势崛起,特朗普政府借势将国内矛盾向国际转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特朗普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和公众注意力,试图用种族主义言论掩盖自身的失职。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重塑利己的国际规则,并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导致现有国际秩序面临更为严峻的冲击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合一”选举将是首次全台地方性选举,被视为2016年大选的前哨战。当前,国、民两党重点围绕22个县市长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已各自完成主要县市候选人布局。  相似文献   

16.
温宪 《时事报告》2005,(5):10-10
2月13日,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了1月30日大选结果。根据这一结果,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支持的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赢得了约48%的选票,领先于库尔德政党联盟和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居各参选党派或政治联盟之首。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民两党正式展开第8届“立委”选举党内提名作业,积极协调部署最强阵容,因应即将到来的“立委”选战。由于这次选举将是国、民两党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交锋,对2012年“大选”乃至未来4年岛内政治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目前国、民两党按部就班开展提名作业,并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畏战及内...  相似文献   

18.
大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举行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选举。大选不同于一般选举,有特定的涵义:在实行内阁制国家,政党取得议会多数议席就成为执政党,因此议会选举为大选。在实行总统制国家,各政党依竞选总统的胜败来分别执政党和在野党,因此总统选举为大选。有的国家,议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同时选举,这种情况也称大选。大选标志着各政党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因此,选举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及政党内部之间分配权力的斗争。竞选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或总统选举期间,各政党或各候选人之间为使自己当选而开展争夺选票的活动。竞选  相似文献   

19.
西式民主为何能移植印度印度是第三世界中最早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独立后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从未中断。印度实行普选制,选民队伍庞大,选举费用惊人。据《印度时报》报道,最近37年,印度政府花在选举上的费用上涨了720倍。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政党和选民,  相似文献   

20.
对2010年11月27日的台湾“五都选举”,岛内外有人说是2012“大选”的前哨战,或是国民党的政权保卫战,更有人称其为两党的总决战。无论何种性质,此次选战对今后岛内政治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国民党意图“坐三望四”,把年底的大高雄市长选战,定位为“翻盘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