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模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还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它从经济层面建构了一种崭新而高效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政治层面建构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从文化层面则建构了一种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理论先行、上下联动、刚柔相济、增量改革是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能够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经验?雷默提出的中国模式,包括不搞全面的企业私有化等9项内容。但雷默概括中国模式,一个重要考量是如何处理与(什么样的)中国的关系,其中隐含了利用中国模式弱点操纵中国的战略企图。与中国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对"中国发展经验是什么"的回答最准确,对苏联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回应更有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视野里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它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目标,以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公正的集体主义即进取互利为基础,以奉献为价值导向。静态地看,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规范(制度)体系;动态地看,内在地生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科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成果不乏深刻见解,但很多都忽略了其最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恰恰是后者决定了"中国模式"的创新意义及历史必然性:它针对现代资本主义矛盾形成必要性,吸纳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形成可能性,借助中国改革实践的渐进发展形成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模式"出现了西方热的现象。叙述了"中国模式"西方热的背景,梳理了近年西方学者视野下有关"中国模式"的不同学说。同时,也对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中国模式"观从角度、立场与方法论的维度进行了评介。最后,说明了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中国模式"观对于中国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中国模式"再度引发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但综观目前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尚存有许多争议和分歧。例如:"中国模式"概念的使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和性质,"中国模式"的普适性和未来发展,这些争议需要我们予以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美国学者乔舒亚·雷默提出"北京共识"以来,"中国模式"一词也经常诉诸报刊,"中国模式"已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等问题,理论界并未达成一致.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对于目前"中国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模式"也成为学界热议的一个焦点。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学界有着不同的声音,有"赞成论"、"不用论"和"慎用论"。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本质上是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用中国道路来概括"中国模式"背后的辉煌成就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呈现出五大新趋势:从探讨中国模式是否存在、成功与否转向关注中国模式能否持续,从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延伸到分析中国模式背后所包含的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等内在因素,从探讨中国模式将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转向研究世界如何面对和接纳崛起的中国,对中国模式的探讨超越了纯粹学术性的范畴而夹杂了政治意图和道德偏见,而且从以往的各种"中国威胁论"过渡到近期的"中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傲慢论"。这些对中国模式的探讨虽然存在诸多局限和偏见,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模式"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已经取得的成功,更在于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中国模式"在当今世界能否真正站住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是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辩证地解决好市场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保证中国社会世世代代走可持续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历经各种严峻考验而备受世界瞩目。推动"中国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包括解放思想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推动力量、执政党上层的政治胆识、国际竞争的外部压力等。  相似文献   

12.
郭继林 《学理论》2010,(1):32-33
中国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中国发展模式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社会主义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必须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发展模式正是循着这样的道路不断应对新挑战和新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创了一条新的科学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倩 《学理论》2013,(21):18-19
中国是一个生态大国,生态问题十分严峻。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逐渐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路程,运用历史和实践的观点,总结生态发展的经验,来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同时至少在两个子模式——政治模式、经济模式上展示了她的特色与独特魅力;中国模式是一种发展中的模式,需要不断改进,是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的汲取、总结和累积;思想解放运动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国模式的形成过程与思想解放深刻关联,五次典型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大潮中,引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并在其中汲取营养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从而基本构成了一体两翼的动态结构。中国模式内涵丰富,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发展的相对性、构建未来境界的和谐性、生动的可借鉴性。从长期看,中国模式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国别特点与国际特征的相互体现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6.
周霞  周峰 《理论视野》2007,(10):39-42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有益经验,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念,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则是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这种创新建构,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日益走向成熟,成为一种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讨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柴勃臻 《学理论》2011,(18):34-35
":中国模式"是通向现代化诸多模式中的一种,尽管还不成熟。却反映了我国现代化的探索历史,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中国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多层次的社会发展模式。所强调的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它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是一个正在争论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三十年来高速增长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经验、中国成就使中国引以为自豪.国外很想知道中国长期高速发展的原因和未来的走势;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又是如此地不确定,改革走到了最关键的时期,问题困难一大堆.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些困难也就是中国模式的困难所在.只有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决心,加大改革力度,理顺利益关系,实现公平发展,才能冲破瓶颈限制,实现改革真正的整体突破,这也就是探索中国模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