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深入剖析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当前理论界宣传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乱了的思想理论问题重新纠正过来,正本清源,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一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诋毁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谬论发人深省。他们除了大量的谩骂和喧嚣之外,其主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所谓“过时论”。他  相似文献   

2.
建国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渗透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些人对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产生了怀疑、动摇,极少数人甚至大肆鼓吹和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学派论”,否定社会科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期,马克思主义遭到了特别凶恶的攻击,什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危机论”等等烂调甚嚣尘上。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坚决的驳斥,以捍卫马克思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断取得胜利的。今后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 资产阶级自由化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失灵了,解决不了新的现实问题。这能不能成立呢?完全不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现时代整个世界的发展总趋势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由资本  相似文献   

4.
薛德震 《传承》2013,(1):57-57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的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议论几乎从未间断过,出现了诸如“怀疑论”“否定论”“过时论”等观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人甚至主张“丢弃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涉及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错误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过时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我们要寻求新的真理。”对于这种借口马克思主义“过时”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必要指出它在认识方法上的错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6):91-92
祝福恩、林德浩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际金融:龟机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金融危机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世界出现了由制度危机向意识形态危机转化的态势,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相似文献   

7.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一百多年来,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受到最多、最尖锐的攻击,但每一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近年,我国有一些人在“批判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名义下,批判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另有一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宣称:在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了。曾任我国驻英大使的柯华先生,竟然在马克思墓前宣布:“当今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而不是传统观念的工人劳动剩余价值。”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温价…  相似文献   

8.
重视党的理论思维,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坚强战斗力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以毕生的精力投入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建设,他们理论思维的最重大的成果就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运奠定了理论是础,从而使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共运高潮。列宁在国际共运陷入低潮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鼓吹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作了坚决的斗争,抵制了俄国国内的经济派崇拜自发性、竭力否认革命理论作用的影响,坚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历史选择,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性是辨证的统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然而,这些年来,一度颇为时髦的历史选择论却竭力攻击历史唯物论“没有摆脱决定论的思维框架”,宣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什么“双向选择”;诋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什么共产主义只是人类未来多种可能中的“一种或然趋势。”值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一下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选择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论述。再看一看历史选择论究竟是“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是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近年来讨论尤为热烈。有人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意识形态本性”论;有人强调文艺的审美性,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有人从艺术生产实践看问题,提出“艺术生产”论;也有人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问题,提出“艺术掌握”论,等等。这些论断各有侧重,多有新意,给人启迪。而今年年初郝孚逸先生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论,则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即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作了概括,提纲挈  相似文献   

11.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党的现状作了客观、准确的概括“近十多年来,我们各级党委和广大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先锋模范和骨干作用.”但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胡说:“中共已丧失了作为所谓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锋队作用”,“共产党是一个行将崩灭的组织”,鼓吹“中共腐败论”,诋毁党的形象,破坏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要科学估价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说过: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440页)列宁的这一预言在十月革命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得到了证实。进入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严竣挑战,共产主义运动在局部范围内发生了重大挫折。这使得许多善良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表示担忧;另有的人则乘机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真理多元论”等,企图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由此就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严峻挑战.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这股思潮,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李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从我们党成立时起,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这都是写进了党章,写进了宪法的,并成为我国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梁飞 《青年论坛》2011,(3):8-1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缘起、内容和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个核心问题。其缘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时代挑战和党的使命;内容包括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新变化;路径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结构上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不同思考,他们提出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一体化”、“无产阶级消失论”等观点,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主体多元化的结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人阶级的界定,所谓“中产阶级”等新的阶层仍然是雇佣劳动者,属于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无产阶级仍然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略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在中国,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直影响和干扰着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一种是消极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遭受的挫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持怀疑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种是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词句,以教条式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为马克思著作的每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条件适用的;每一个字,在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现代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国家主权的范围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历史终结论”、“民族国家终结论”、“主权终结论”、“超国家主义”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主权观念没有过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维护国家主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近年来党内学习兴趣淡薄.干部理论素养下滑.整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被“口号化”、“标签化”和“边缘化”的现象。社会上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要“超越马克思主义”、要“去马克思主义化”。上述现象提醒我们: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背景下.在形形色色的怀疑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情况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好,都有可能发生偏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阵地。党培养和教育干部主渠道的党校就更有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而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原原本本研读原著,在研读原著中把握原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马克思主义林雁鸣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有人以科学的发展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灵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不仅体现和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且有着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