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他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很朴素,觉得医生是神圣的职业,所以下定决心要学医;他说谁不想进三甲医院,但是选择丰盛是最正确的选择,就想扎在这儿了,一辈子不后悔;他说钱多少算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梦想,要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还说——"有一天,某个理想会因我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8):37-37
A先生,挖金矿赚了100块,当时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给他所聘请的10个矿工每人1块钱,然后他自己剩下90块揣在自己口袋里。每个矿工1块钱只能维持温饱。第二个选择,给每个工人5块钱,他自己剩下50块。  相似文献   

3.
林亦非 《南风窗》2011,(15):66-69
郝仝鑫,18岁,陕西人。2005年冬天,他跟两个同学跑上小山坡,顽皮的他爬上高压线塔,谁知那是通电杆,就这样他的双手给电断了。那年他12岁,在医院的8个月,他天天都哭,无法接受失去双手的自己,他曾经自暴自弃,天天躲在家里,直至来到"云之南"残疾青少年游泳俱乐部。郝说:"在家里,吃饭洗澡全都是父母帮我的,在这里我学习了自己生活,将来离开父母,我也可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4.
黄丽 《工会博览》2003,(22):23-24
泰戈尔曾说,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和调色盒。上帝是没有的,男性需要自己创造,女性更需要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5.
丁香 《工会博览》2005,(4):15-18
20多年间,他同女性化的体貌和习性进行艰难的抗争。当他为自己心爱的女朋友而接受最后一次手术时,却意外地被告知自己本是女儿身。无奈的"他"将不负责任的医院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6.
不杀的理由——关于死刑存废的种种立场与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很清楚自己住在监狱里,他一直都记得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以往的罪行始终在他的记忆里飞出飞进,就像蚊子在不停穿越有孔的纱窗。 他曾经是昆明市里一个很让女孩子注意的男孩,所以在1996年19岁时同时有  相似文献   

7.
沧桑看云     
他说他出生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他说自己可以用诗和画为世界增添一分颜色……  相似文献   

8.
三十九岁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弗兰克·塞诺,每星期有十回须在洗衣机前洗濯脏衣物。墙上那张彩色肖像里,她妻子的祖父母似乎正以鄙夷的眼光盯着他。说实在的,就连他自己的父亲(一位远居故国的意大利人),也不会对他表示同意的。塞诺自己也说:“我父亲会说,‘你还像个什么样的男人?’他会责怪我让自己被老婆管起来了。”本来,塞诺原是按照老传统的方式生活的。他在履带拖拉机公司里当制图员,八年来一直都把家务活全交给他那三十五岁的妻子南希去  相似文献   

9.
出国留学——归国创业——走向世界,这是段祺华选择的一条道路。虽然,他的律师生涯已经令他走进了美国的主流社会,然而他认为,一个拿着美国绿卡的中国人,光在外面骂自己的国家,是不会被人看得起的。只有凭自己的学识、才干,努力为国家做点事情,国家好了,中国人在外面才更有骨气。他说等他退休后,要用英文写一部关于  相似文献   

10.
阿文当老板     
认识阿文,是在公司那次表彰大会上,他以先进打工仔的身份登上领奖台。第二次见到阿文,是在菜市场里,那时他帮人家挑青绿绿的菜,2元钱一担,走两公里的路,来采回回……第三次见到阿文,他已经是—位拥有一定资金的个体商。他说:“现在很忙,但自己给自己打工,忙得自在。”  相似文献   

11.
石破 《南风窗》2008,(17):61-64
"我觉得有些人对农民是假爱,即使他心里是真爱,他的身体也不允许。"曾经努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何慧丽如今认为自己的未来在农村,并满意于自己的"回归"。对于发展生态农业,何慧丽只问了一句:"你可以不爱农民,但你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2.
55岁的郑先生患高血压病已有多年,一直坚持服药控制血压。最近,在体检时他发现自己的血脂也超标了。他知道自己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隐患,所以总是注意自己是否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可是近几天随着气温急  相似文献   

13.
龙坪 《南风窗》2008,(20):93-93
"所有的传记都是作伪,我自己写的传记也不例外。……传记之所以作伪是因为其中各章是根据一个预设的计划串联成篇,但事实上,它们是另行组合,只是无人知道如何组合。……无论谁写出他自己的生活,他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春夏之交,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从《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得知,北京市档案馆正在征集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档案资料,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他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市档案馆的电话,表达了自己作为市劳动模范,愿意将自己个人一生积累的档案资料捐赠给国家、留给子孙后代的愿望,他就是1960年的  相似文献   

15.
双周关注     
《南风窗》2004,(3)
江苏省民办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是一位曾在某公办中学担任过副校长的民办学校校长,他对公办体制下的教育浪费现象深有感触。他说,从公办到民办的转变,从本质上讲就是从"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到"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的转变。以下是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16.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2):10-10
<正>黑龙江老家的一个朋友在镇上建了一栋二层的临街房子,耗资五六十万,他自己并不需要房子住,建房纯属投资。由于还有其他生意占用资金,建房子对他来说压力不小,有人替他发愁,怕他倒腾不开。他自己倒比较乐观,算了笔账:房子建好后出租,每年能收三四万的租金;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做贷款,如果能贷70万的话,放进小额贷款公司,每年可以挣  相似文献   

17.
寻找“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进 《南风窗》2011,(25):23-25
今年民间NGO的处境好了很多,但维权类的NGO注册可能还是会存在困难,现在比较容易注册的都是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类的NGO。河南人何晓波15年前来到广东打工的时候,人生最大的梦想是能用上一台大哥大,15年后,他由一名工伤者,成为了佛山首家外来工NGO"何晓波工作室"的负责人。现在他的人生梦想是通过法律咨询和培训,帮助更多的工伤工友们合法获取赔偿。他最近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张图片,图片里显示了一摞摞的杂志和书,他在微博上说,感谢给他筹建外来工图书室捐书的朋友。他希望,他的何晓波工作室和外来工图书室能成为外来工朋友在佛山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18.
博雅 《工会博览》2014,(32):31-32
胡生宝,一个80后的大男孩,浑身充满着阳光与活力。未与他真正接触之前,完全想不到他是个已经在企业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了,还以为是位初出茅庐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想不到他已经是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部主管了。在和他交流后,更是为他对企业文化的娓娓道来而感到震撼。而在他的理解,培训员工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再回首,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从业务走向管理,胡生宝也并没觉得自己多优秀,只是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而已。也许正是他那积极阳光、追求上进、勇于担当的个性,让他在自己的职业路上越走越好,这种“正能量”也影响着他周围的同事朋友,正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他今年31岁,浓眉大眼,身材健硕,浅浅的笑容衬托着浑然正气,一如他雷厉风行的本色.他就是中铁二十二局六公司第七项目部年轻有为的项目经理侯传彦. 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侯传彦先后参与了房建、铁路、隧道、高铁、市政工程的建设.10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真抓实干,一路风雨兼程,可他却禁得起风雨的洗礼,逐渐将自己锤炼成一名技术创新型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与诗人文川是相识多年的文友。因为他有筋骨的诗歌,使我有兴趣地更加深入了解他。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坚持自己的诗歌风格、坚持自己一颗炽热诗心、坚持自己诗歌推介的努力。文川兄数年的坚持,终于获得许多的荣誉与社会的认知度。既然是同样坦诚相交的文友,我们之间的谈话与交流就少有更多的忌讳与障碍,更不需要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