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情牵西藏     
宋爱琳 《党课》2011,(21):115-116
西藏,这片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雪域圣地或许是很多人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天堂。作为援藏干部的子女,我对西藏的向往与牵挂,又融入了对父辈的敬佩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6):F0002-F0002
<正>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海全面开展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海援藏干部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下,花大力抓好援藏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一批(1995.5-1998.5)上海援藏干部在援藏工作中共实施了援藏项目94个。他们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援藏思路: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为先导,为藏族同胞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寻找沪藏两地经济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加速日喀则地区经济发展,努力为地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上海人才与基  相似文献   

3.
张霞 《求贤》2014,(7):56-56
2013年6月,当我得知被区委选中成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的那一刻起,喜悦之情就始终在心中荡漾。支边援藏是我的梦想,梦想即将实现,怎能不充满喜悦?然而,内心又多了些不舍和惆怅,因为即将离开家人、同事和朋友,阔别生活工作了近四十年的故乡——天津,远赴西藏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牵挂和眷恋谁能轻易放下?  相似文献   

4.
藏路无悔     
李春宁 《求贤》2013,(10):62-62
时间过得飞快,三年的援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直到援藏结束我依然是40余名援藏干部口中的小老弟——因为我是一个“80后”。  相似文献   

5.
援藏记事     
张少宝 《求贤》2014,(1):58-58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岁月令人难忘,总有一段经历让人刻骨铭心。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也是全国老干部工作系统的首位援藏干部,在西藏昌都担任昌都地委老干部局副局长。3年援藏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让我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贯彻落实1994年7月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确定上海市作为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省市之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海市委在1995年5月,从3500余名应征志原者中遴选出49名中青年干部,作为首批援藏干部,分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江孜县、亚东县、拉孜县、定日县以及地区机关,直属单位任职,至今上海已经派出了5批援藏干部。  相似文献   

7.
以海平面为标准可比线,海拔越高的地方离太阳越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我们曾肩负着历史使命向那里走去,来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1998年6月,我和鞍山市其他五名同志一起,受市委、市政府的派遣,参加第二批援藏工作。6月23日,全省42名援藏干部和省、市陪送团的领导同志,集结于成都府南河畔的西藏驻成都办事处第二招待所。6月25日早上,天刚微明,我们辽宁、浙江两省的援藏干部和陪送团的领导共一百多人,在成都双流机场登机起航,飞往拉萨。走进藏北以念青唐古拉山脉为界,分藏南藏…  相似文献   

8.
建立激励机制、实地看望慰问、关心亲人家属……千名援藏干部的派出地及单位,相继建立了一整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想方设法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援藏干部排忧解难,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9.
西藏拉萨,雪域高原的一颗明珠,人们心中的一方净土。这里的神山圣湖、蓝天白云,还有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无不牵起人们的神往之情。在距这座“目光城”140多公里的西南方,有一个叫做“尼木”的县。尼木,藏语意为“麦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2013年7月,范永红、彭松涛、李鲲鹏等6名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包括3名援藏医生)离开繁华都市,来到尼木县,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一转眼,离开西藏已经5年了,那个曾经的家园,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2001年5月,作为济南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我们一行7人,肩负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奔赴雪域高原,来到了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一年多以后,中央又给山东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白朗县从最初一座蔬菜大棚都没有,到如今成为西藏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被喻为雪域高原上的"菜都"。这些成果的取得,浸透着山东援藏干部的努力和心血。2010年,济南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郭象峥接过了援藏接力棒,担任白朗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固定资  相似文献   

12.
达州市全面实施援藏干部人才关怀行动,切实为援藏人员提供特殊政策,给予特殊待遇,授予特殊荣誉,为援藏干部人才在藏区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众报业集团的曲涛是援藏专业技术干部,任日喀则地委外宣局副局长。2011年底期满本该返回时,曲涛毅然选择留下继续援藏。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事实优势转化为外宣优势,在国际传播舆论战中掌握主动权,是曲涛着重思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邹澍宣 《求贤》2013,(11):58-58
2012年3月,我作为第六批天津援藏干部,告别家乡,踏上了昌都这片高原红土地。  相似文献   

15.
黄波 《求贤》2011,(1):21-21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妈妈的名字叫中国……”每当唱起这首《同一个妈妈的女儿》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在西藏工作的时光,就会抒发自己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理解。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曾经在西藏工作过的援藏干部,更要抒发对党的情感。因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16.
悬壶藏区     
贾振杰 《求贤》2014,(9):60-60
2010年7月1日.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来到美丽而神秘的雪域西藏昌都地区,来到我工作的地方——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改善藏族同胞的医疗条件、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民族团结、西藏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建设进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无上光荣。  相似文献   

17.
韩光远 《求贤》2014,(6):63-63
2013年8月,作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我们54名同志带着天津市1200万人民的重托,踏上了雪域高原,来到了“藏东明珠”昌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援藏工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来昌都快一年了。一年来,我和许多援藏干部一样,经历了许多个人生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1995年5月中下旬,我与山东省第一批援藏干部赴藏,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至今回想起来,那激动、艰难、热烈、愉快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2,(9):7-8
2012年7月.由省直机关工委主要领导带队,协调黑龙江电视台组成考察组,以创业创新创优为主线,深人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六个县和一个兵团师,考察了解我省援疆援藏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援建工作部署,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创先争优”,树立龙江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金济滨 《奋斗》2004,(4):44-45
西藏是个特殊而神奇的地方。在祖国的版图上,西藏距黑龙江最为遥远;在世人的眼中,西藏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西藏自治区有120多万平方公里,辖7个地市、74个县市(区)。在连绵千里的雪域高原,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藏族同胞。由于世界屋脊特定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