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仍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这种差距使得中国公民社会建构任重道远。本论文正是基于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从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缘起入手,论述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距,指出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路径选择,以期给中国未来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做理想家,是一件很占便宜之事,因为一谈理想,自己仿佛就高尚起来;而一高尚,仿佛就不容讨论,于是就所向无敌地大获全胜了。“人皆为尧舜”,是好理想,惜乎类于“绝对真理”,且不说。男子皆为柳下惠,女子皆为孟光,虽是次一等的好理想,却也不免于空想之讥,但现实中还是有这样的理想家。  相似文献   

3.
一、公民社会的特点1、公民社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的社会公民社会就必定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并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个政治目标为本,所有的政治目标都应当是从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出发、服务于人的。2、公民社会以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的社会在公民社会,普通人民拥有他们自己的价值和信仰,具有为统治者所承认的内在的尊严。正是通过这种作为生活在其所在社会的地域中的居民和人类成员的内在的尊严,他们成为公民。他们因此具有不能由于财富、地位、权力或知识的不同而被取消的资格。由于具有使他们成为公民的资格,他们就具有通过代…  相似文献   

4.
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错误,它使国家走进了死胡同,后来的全部发展只不过是加深了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自然,由此便得出全盘否定我国人民在十月革命以后的全部发展道路,也否定了列  相似文献   

5.
宋艳华 《理论导刊》2012,(11):59-62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理论,还是指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纵观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对矛盾始终贯穿其中,当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能正确地把握这对矛盾的时候,就能够成功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理论创新,进而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现实即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目标,而这个理想社会的现实形式即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从其不同层次来看,有个人和谐、单元和谐、地域和谐和社会和谐,分别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及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乎天理人情和历史规律,同时必须明确"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坚持现实纲领与远大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现阶段,我们党的纲领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和目标。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二个层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层面,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党  相似文献   

8.
党群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但我们的重视程度、付出的建设成本与现实中党群关系的预期效果却不成比例.本文意在理性定位党群关系的改善目标,诠释现实中党群关系面临的困惑和矛盾,并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破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草案,以如此大范围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的方式出台,是我国立法工作民主化重大进步的体现,而各界以从未有过的参与程度与激烈反应表现出来的公民人权意识程度也令人欣喜。此次修法,最终落定的结果还必将迎来一场激烈论战,但仅就草案反映出来的信息看,在犯罪惩治与人权保障的天平上,草案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倾斜——加强了律师辩护的作用,加大了对刑讯逼供进行遏制的力度,加大了对证据进行司法审查的力度。当然,因秘密侦查入法以及对拘留、逮捕后不通知家属的适用情形的扩大,也引起了广泛的担忧。法律的修改从来就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碰撞、利益各方不断博弈并妥协的过程,理性认识会让结果更接近现实,也更容易落地。  相似文献   

10.
自从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以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七十多年中,社会主义实践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出现过不少失误。其中有些失误,还曾在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多次重复出现。如脱离本国实际,人为地加速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左倾失误,就曾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多次重复发生。仅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就程度不同地发生过三次。这种反常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同样的失误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看,城镇化能够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增强社会稳定性。然而,实证分析结果却表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合法矛盾和非法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社会供给与城镇化需求之间的差异、制度缺失及制度安排与环境的不匹配、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走样以及农村青年价值取向的缺失与不良文化的盛行。因此,为了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中保持以及增强社会的稳定性,首要的就是保持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的高度匹配,增强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社会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是近年来逐渐蓬勃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强大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精神使它打破了封闭的状态,日益向社会文化中渗透。随着全世界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向社会开放,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大大加强,具有先锋地位的校园文化必将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理想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现实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示出来的张力空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带有科学价值目标的社会结构空间。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状态。与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强烈的实践性,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把握,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不是空想和幻想。  相似文献   

14.
府际关系研究从关注纵向或横向逐步走向了关注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探求理想主义的府际关系有何特征,对反思现实府际关系的缺陷,以及如何走向理想化的网络型府际关系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府际关系研究从关注纵向或横向府际关系逐步走向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通过分析与讨论理想主义府际关系的特征,我们可以反思构建理想主义府际关系存在的现实障碍,并且在比较构建网络型府际关系的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研究生择业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研究生的择业取向从择业的地域取向、职业定位和择业标准三方面体现出多元化的复杂态势。社会文化变迁、社会变革和社会期望是制约研究生择业取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当前研究生存在着三种择业观,即理想型择业观、功利型择业观和务实型择业观;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生择业取向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一个政治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革命时代,发展是社会的主旋律,革命的逻辑是在无秩序中求新秩序,发展的逻辑是在现有秩序中求进步。多元复合转型的中国社会是一场自我革命,充满矛盾和冲突,机遇与挑战,必须在秩序中实现转型。和谐社会的理想是我们实现这个转型的最佳选择,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重构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以民主监督防止权力异化,建设科学合理的分享机制,建立化解冲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代。法治中国的蓝图越来越清晰,道路越来越光明。有了完善的顶层设计,法治中国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靠落实到位,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让法治中国的理想照进现实,靠的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从9岁入读私塾到28岁坚定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近20年中他一直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到底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怎样实现这一理想社会的时代命题。这一艰难探索过程,就是青年毛泽东确立科学社会理想的历史过程,主要经历了变革意识的萌动、朦胧的追求、大本大源的探寻和科学“大同理想”的笃信四个阶段,体现出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高度统一、理论探索与实践自觉高度统一、批判精神与坚定信念高度统一、广泛吸收与创新创造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对新时代广大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映射网络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的根基是现实社会。反过来,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的镜子,或者说,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但这种映射并不一定是原样反映,它可能是通过某些变形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社会。这种映射在网络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得以体现,例如网民的各种行为、活动以及作品。1.网络浏览对现实社会的映射。网民阅读的热区或盲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现实社会的某种状态。尽管网民的浏览行为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