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不仅是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独立和富强而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历史,而且也是为人民民主孜孜探求和奋斗的历史。   一、开创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新路   1民主新路的提出   1945年 7月,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回答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到的中国式民主新路的集中概括和精确表达,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基本…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4,(12):45-45
胡伟在2004年9月30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了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那次著名谈话。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终于找到了珧出“历史周期律”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史坤坤 《世纪桥》2013,(14):61-62
“大民主”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极盛于“文革”,终止于改革开放初期。历史上的“大民主”自始至终与中国政治运动相伴,其本身也加剧了政治运动的剧烈性。研究毛泽东晚年“大民主”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为实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承诺,经过不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群众性"大民主"的"民主新路"。这一探索虽然不成功,但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与留下了经验教训,对于日后形成有效的防腐倡廉体制机制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政治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才能有效地扼制腐败。要破除种种借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跳出"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5.
张义忠 《探索》2003,(1):12-15
在民主与建设的不同时期 ,毛泽东都强调民主政治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作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 ,从而成功地开展了与当时国情相适应的革命民主政治建设 ;建国后 ,毛泽东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建国初期 ,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毛泽东虽对国情有着正确的认识与分析 ,但没有贯彻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 ,结果出现“大民主”、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践踏民主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能在纠正陈独秀、王明错误路线之后,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并巩固了革命成果,其中一条很重要原因就是能充分发扬党内党外民主。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就中共政权是否巩固问题,向毛泽东提出一个问题: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能跳出“其兴也悻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朝率支配。当时,毛泽东很有把握地说:a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朝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访问记》第116页_)。本义就毛泽东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生思想作些探讨。一、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民主思想,为我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了毛泽东晚年,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以致出现了“大民主”、乃至“文化大革命”的民主悲剧。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探索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民主实践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包含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的“五维一体全过程”探索,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特征,西柏坡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设计及实践推进中紧紧围绕民主的“人民”性大逻辑展开。西柏坡时期在人民民主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成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新概括和理论表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价值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探索的百年民主新路,具有自主性和历史性。作为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体现“两个结合”的思想结晶,人民性是其鲜明特质,其一切制度安排皆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发展性和效能性,着眼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是实现“四个统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民主新路",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论述"民主新路"时所说的"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四大阶级在内的人民。这种民主,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别于无产阶级民主,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对极端民主化、民粹主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无政府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民主"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的有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进程中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时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建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现实的和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一、苏共失权引发的民主与周期率问题思考黄炎培先生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同时,还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就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相似文献   

12.
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行人民民主。毛泽东指出的民主新路超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的富人民主,是趋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型的更高层次的无产阶级民主,其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的崭新诠释,具有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真实性的巨大优越性,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坚实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这条民主新路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不断发展完善,最终目标是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进程中走向共产主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就开始了重建国家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目标提出之前,先后在特定背景下提出并实践过“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等目标。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设计在20世纪40年代初即已成型并公布于众,只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发动了内战,中共的政治设计未能在全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郭超  刘德军 《理论学刊》2006,7(1):19-22
大民主和小民主是民主的两种形式,毛泽东晚年多次谈到大民主和小民主的问题。在大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对敌人和官僚主义者实行专政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主要形式是“四大”。在小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和风细雨地处理人民内部和党内问题,其主要形式是整风。大民主和小民主思想的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保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但在实践中,大民主的恶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混乱,必定与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相呼应,使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如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执政地位,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这一直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与黄炎培先生那段著名的谈话中,曾坚定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循着毛泽东开创的这条“新路”,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6.
1957年的开门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扩展“民主新路”的一次尝试.尽管这次尝试没有获得成功,但它对于探索“民主新路”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上歧路的教训,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开门整风的实践证明:开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及时发现和消除自身的毛病,而且还能使它的党员和干部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民主新路”这个提法是毛泽东在1945年提出来的.1945年7月1日至5日,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的民主与当代中国社会建构思想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在民主的实现方式上 ,毛泽东更重视“大民主”的方法 ,而邓小平则重视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上 ,毛泽东重在急于求成 ,邓小平则注重渐进推进 ;在对民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 ,毛泽东着重将民主作为手段 ,而邓小平则将民主既作为手段又作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种客观历史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所谓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从实质上说,就是执政后如何防止腐化变质,脱离群众的问题。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思考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自己长期思索的历史“周期率”问题c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民主恳谈会”的形式,将公众意见与政府决策对接,这是浙江省温岭市的首创;将“民主恳谈”制度引入政府预算编制,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接,这是温岭市新河镇的首创。这些举措,探索了一条乡镇公众以民主方式参与公共财政决策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延安窑洞,中共诤友黄炎培与毛泽东促膝长谈。在谈论如何摆脱“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的制约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深表赞同,他认为“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窑洞对”所体现的赤诚和智慧,闪耀着历史理性的光芒。至今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