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检察权的实现方式是检察权实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的重要途径。针对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的实现方式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机制、硬性规定不够、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从法律监督权的性质出发,在借鉴和引进司法令状主义基础上建构适合法律监督权性质的检察令状制度,来替代目前检察实践中普遍适用的纠正违法意见、通知立案等监督方式和手段,是完善我国法律监督权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曾培芳  吴洁 《时代法学》2005,3(6):54-60
民事检察权是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权力,目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民事检察权可以启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对判决的终局性产生影响。现行的民事检察权需要完善。完善民事检察权应当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以及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检察权包括法律监督权和以诉权为中心的固有司法职能两个层面.法律监督权应当理解为一种不同于侦查权、批准逮捕权、诉权等固有司法职能的"司法监察权",即从司法角度以居中、客观的立场对整个司法活动进行合法性监察的权力.检察权的上述两类不同层面的权力具有不同的原则立场和价值标准,因而不能将两类权力的行使同一化,而应在行使固有司法职能的同时,在另一层面以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行使法律监督的权力,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权时所面临的问题,以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析检察权性质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有些文章在论及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时,提出与检察权有关的一些问题。择其要者,一是认为检察权是行政权,不是司法权,把检察权与审判权并立,不合司法行政分立的现代法治本意。二是认为检察权是追诉权,检察官提起公诉,处于原告地位,又赋予其法律监督权,使控辩失...  相似文献   

5.
高庆年 《河北法学》2007,25(11):169-174
对检察权的定性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定位.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从中国宪政体制和历史文化角度分析我国的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只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必须要有专门性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规范行使、强制行使,才能保证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的实现。笔者认为,理性法律监督观、科学配置法律监督权、系统运用法律监督权、监督司法、公正廉洁司法是检察机关构建并实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素。一、理性法律监督观:司法公信力的理念支持(一)树立理性的法律监督观检察权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法律监督的行为,"它源于国家权力与权威的理性契合,从历史产生  相似文献   

7.
检察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各种职权的总称。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总的来看比较科学,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突出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检察权的定位不够准确,影响和制约了检察职能的发挥。在我国权力结构中,应坚持检察机关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为法律监督权的宪法定位,并由此提出检察权的合理配置分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建议司法体制改革中,应当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检察权进行合理配置,增设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撤回起诉制度,强化民事行政监督权,赋予民事行政公诉权。  相似文献   

8.
在明晰检察权法律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缺陷,从厘清外部边界和优化内部配置两个角度探讨检察权配置问题,提出完善公诉权、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强化司法监督权、科学设置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实行"以条为主"的领导体制等优化检察权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检察权是一项国家权力,检察权到底如何定位?这是当前司法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检察权的定位、配置现状以及在学理界和应用法学界被质疑的焦点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缺陷,从厘清外部边界和优化内部配置两个角度探讨检察权配置问题,以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展开论证,提出完善公诉权,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强化司法监督权、科学设置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实行“以条为主”的领导体制等优化检察权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松林 《河北法学》2007,25(12):187-191
从现代司法理念出发,认为作为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与审判权一样在司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与法院一样肩负着推进司法公正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科学配置检察权必须遵循检察权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检察权配置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司法规律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权力结构完整性原则;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权力相互制约协调运行机制原则;谦抑性原则。检察权配置的一般规律:一是配置给检察机关的职权基本上是程序性权力;二是配置给检察机关的职权是在不断充实、扩大的。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那么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法律监督权,就涉及到检察权合理配置问题。特别是在刑事审判中,如何优化配置检察权,本文认为必须要遵循司法规律,同时又必须以刑事诉讼构造为基础,以刑事诉讼构造来审视检察权的运行,从而实现刑事审判中的检察权合理配置,确保检察权真正有效的行使,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国家的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民事检察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检察权的一部分。检察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由刑事案件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立案和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民事审判监督权以及行政诉讼监督权等权力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张铁英 《法学杂志》2012,33(1):132-136
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应界定为检察监督权,只有弄清楚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才能明确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检察权的配置问题的研究,应当发轫于国家权力的配置的宏观层面,而落脚在检察内部权力体系的微观层面。检察改革应当遵循司法规律,不宜盲目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一、检察权的定位及内部监督(一)我国检察权的定位及内容检察权的定位是检察理论中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检察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关于检察权的定位,学术界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兼具司法权与行政权双重属性说"、"法律监督权说"、"兼具法律监督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说"、"独立权说",笔者赞同我国检察权兼具法律监督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概而言之,检察权的外延要大于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只是检察权的基本职能,检察权中的部分职能并非法律监督权,是普通  相似文献   

16.
二、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到底是一种是什么关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检察权实际上就是法律监督权。在这些学者看来,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命题,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同一事物。当我们提及法律监督权的时候,强调的是它的性质和功能;当我们提及检察权的时候,强调的是它的具体权能和实际行使。有时提法律监督权,有时提检察权,并不意味着概念上的混乱或矛盾,只能说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术语,关注的重点不同。[1]而有学者则认为,在我国,检察权并称为法律监督权,是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的重合和异化…  相似文献   

17.
立论于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而对我国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等检察权的权能进行法律监督权的解析,这使我们看到每一项法定的检察权权能都是法律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检察权的全部权能在性质上都应当统一于法律监督权.从而证明我国宪法第129条对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曲刚 《内蒙古检察》2005,(5):29-29,3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强化了检察机关的程序性权力,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拥有立案监督权,将侦查活动有效地纳入到检察监督之下,使检察监督权更加明确。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基于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立法对侦查权和检察权进行再分配,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0,(34):157-158
诉讼法律监督权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权的具体权能之一。我国现行诉讼法律监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应立法完善诉讼法律监督权制度,优化检察权配置。  相似文献   

20.
论检察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权在法律范畴作为概念使用,历来都是被作直观理解的.检察权就是由检察机关行使的职权,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个职权范围的问题。①作为国家权力,列宁第一次提出了检察权的概念。他认为,检察权是违法监督权,是包括对刑事、民事、行政所有法律行为的监督权。他在确定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这一性质外,对检察权的概念是从职权范围上加以描述和界定的。我国当代的学者将检察权界定为“历史的和阶级的概念”,②认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检察权,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检察权,并把阶级性当作检察权的本质属性。由此,对检察权不能做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