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统战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统一战线工作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高度自信。统战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是文化自信的特点。更基本是指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构建,代表着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更深沉是指文化自信在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渗透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独具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文化自信更持久,是指从文化自信的特点和影响来看,包含着使文化自信更持久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谢群 《求知》2021,(4):47-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清晰认知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来源之一,孕育并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作风与传统等内容的综合体,内含着深厚的意识形态底蕴,镶嵌有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彰显了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对文化自信的考察主要涉及三重向度:一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认知;二是对影响文化自信的社会环境的考察;三是对文化传播机制及其传播效果的分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生存理性是文化自信的理性基础,以此为基础提升文化自信的调适路径与制度规范,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优秀的文化和更有吸引力的文化软实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和科技的手段更有效,因为它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改善国家现实状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雷鸣强 《民主》2014,(8):13-1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2014年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的精气神的凝聚。""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党外文化工作者,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论述,深受鼓舞,深受教益,倍感机遇重大、责任重大。笔者体会增强文化自信,基本的态度是不忘本来、自尊自重;吸收外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认识的深化,而且表明我们党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的实践路径.然而,道路自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从主体自觉、实践探索和环境塑造等三个维度着眼,以强化理论武装、推进改革开放和塑造良好环境为着力点,更明确、更自觉、更坚定地坚持和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的思想基础是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论证了道路自信的合理性.坚持什么样的道路,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而政治信念的坚定取决于思想清晰,取决于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发自内心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精神命脉,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它不仅对中华民族,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温家宝总理在安徽考察时分别用“奋进”和“创新”高度概括了马鞍山钢铁公司和奇瑞汽车公司的企业精神。“奋进”、“创新”,道出了成功企业的成功之道。其实,广而言之,奋进、创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巨大动力。具有奋进、创新精神的企业是充满希望的,具有奋进、创新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同样是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永续发展,作为提升国魂、民魂的文化自信应摆在突出位置,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指引着这个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文化自信这个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之所以能作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这与它背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可割裂的。它们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无论从内容还是时代价值上,都彰显着其独特魅力,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高校推动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文化自信能够起到指明发展方向、注入鲜活血液、树立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特色等作用。针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导向性不强、同质化严重、功利化明显的问题,本文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深入探析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以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晓芸 《学理论》2015,(7):13-14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是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而是在文化本源、目标指向、包容态度、继承创新品质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内在共性,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二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本源支撑,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所在,"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联,增强文化的自觉性和价值观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宣 《理论视野》2010,(11):17-18
<正>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一个国家是否安全,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文化感召力、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既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也是弘扬和践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个别研究生文化自信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正确引导,有效提升研究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研究生革命文化底蕴,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这对我们更好地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兴盛强大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同样,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企业文化发展的实际,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新常态"已成为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词、热词、高频词。当前金融文化建设领域同样已经出现一个"新常态",而且是一种有文化自信的文化自觉新常态。具体概括来说:一是金融企业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用企业文化引领支撑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二是金融企业不断促进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体系以融入管理、提升管理。三是金融企业始终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员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2)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代表着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而文化自信则是文化主体对于该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肯定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的视角和历史担当对文化自信予以更深层次的深化和创新,从文化立场、使命、主体内容等层面更深层次地诠释新时代文化自信,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并依托于新时代,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理论。而想要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予以理解,就需要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核,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历史发展,它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灵魂和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民族精神,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的精神特质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契合性角度入手探讨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她热血沸腾,为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乐事找到了更大的动力。她信奉"诗言志,歌永言",这些年,在流行写宫斗、写穿越之时,她在解读诗经,写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立足集美大学的讲堂,她说,要创新,首先得继承,路子要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