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西部地区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西部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收入较少,社会积累能力弱,个人支付能力低,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使当地社会负担过  相似文献   

2.
云贵高原地区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不断出现,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隐患。而生态农业由于具有集约、高收益、节地等优点,因此成为云贵高原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和谐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云贵高原中最主要、最贫困、生态环境最容易破坏的贵州高原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增强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二是能力贫困甚于物质贫困。针对民族地区能力贫困的现状,应从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新入手,解决民族地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贫困原因非常复杂。深入研究西部的致贫因素,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从而加快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多民族省份,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要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也会引起一连串的落后。在民族地区,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 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对此,临夏州  相似文献   

6.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史艳芳 《世纪桥》2013,(13):81-82
在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政策和理论结构调整问题 西部经济贫困问题是个综合贫困问题。从本质上讲,主要表现为精神贫困、理论贫困、政策贫困、决策思路贫困问题。即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精神状态、经济理论体系、经济政策体系、经济思路和决策行动体系的贫乏。 理论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便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政策体系,自然也就不会有符合西部实际,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决策和行动体系以及符合西部反贫困所需要的那种精神状态的产生。也就是说,只有首先解决精神、理论、政策、决策思路贫困问题,西部反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这是西部反贫困的前提和关键。 相对全国讲,两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最初级阶段,是全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中的最落后地带,特殊性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基本上遵循国家普遍性的经济理论、政策、方针进行决策和行动,显然与  相似文献   

9.
地区发展能力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看,目前西部发展的初级积累还没有真正完成,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严重不足,劳动积累仍是绝大多数生产者尤其是农业生产者最基本的积累方式。积累不足,使技术开发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能力受到限制,也使生产要素组合和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受到限制,应变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差,承担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发展就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需求不足使西部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等外部环境受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没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能力来适应市场变…  相似文献   

10.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能否正确处理西部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西部社会的和谐。民族法制是调整民族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总称。加强与完善民族法制,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立法的侧重点要放在完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社区法制建设,加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因此,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问题在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参与式民主实践而临着参与主体参与意识缺失、参与能力欠缺和参与成本过高等问题.要通过完善西部地区农民公共参与制度设计.实现西部地区多元化社会主体之间利益的优化组合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和谐互动,保证社会运行最大限度地合乎民意.  相似文献   

12.
正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西部特别是以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为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是教育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不断加大西部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就目前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西部农村教育贫困的含义有学者提出,当前农村教育贫  相似文献   

13.
消除贫困一直被作为国内外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一直未作为旅游开发项目的核心内容来对待。笔者认为,通过开发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与当地扶贫工程结合,是西部民族地区摆脱贫困与落后的一条重要途径。扶贫与旅游结合战略的优劣势甘孜州新龙县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与优美的旅游资源共生的地区,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资源,但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贫穷落后地区。贫困与生态资源的孪生性是实施扶贫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战略的根本诱因,也是该战略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1993年,国际生态协会(TheEco-tourismSoc…  相似文献   

14.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潜能和优势,解放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生产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新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大开发,激发提升西部地区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能力,既是西部地区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现实要求,也是西部地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西部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华峰 《理论研究》2002,(6):29-31
生态环境恶化是西部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生态恶化的原因,综合实施资源、产业、管理三个替代,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和谐。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贫困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数量与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量的不和谐。充分的市场化和广泛的交换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化隆回族自治县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社会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实践证明,紧抓历史机遇,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化隆这样一个贫困的民族地区来说尤为重要。通过西部大开发,化隆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因化隆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份,所以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开发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比重大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全国大规模地向西部索取资源与西部贫困人口因急于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的双重压力,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运行环境成本降低的重要保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效益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1988年,以胡锦涛为省委书记的贵州省决策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节地区的贫困状况。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创了当时在全国最贫穷落后地区之一的毕节地区的反贫困试验。19年来,“毕节试验”在探索贫困地区的科学发展、多种扶贫方式的综合运用、借助智力反贫困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毕节地区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具有西部贫困地区的主要贫困特点。因此,“毕节试验”的经验对西部地区及至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农村教育不发达、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者技能匮乏与人口过剩并存,扶贫任务依然艰巨.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含量,是西部农村扶贫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