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两汉道教作为原始道教,在创立其宗教理论时,借鉴吸收了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是形成两汉道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太平经》为帝王而设的“法度”与董仲舒的“王道”思想也有明显的一致性;原始道经的产生与董仲舒的灾异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吸收先秦诸子的正确思想,融入儒学体系,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其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德思想。在汉代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董仲舒的政治主张的历史进步性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班固《汉书》载:"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五行志》又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由此可见,董仲舒是汉儒的领袖,同时表明他在汉代的崇高地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和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使之名声大噪,不能不视为儒家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为汉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是很庞杂的。从他建构的"天人感应"理论来看,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而且吸纳了秦汉的阴阳家、道家、法家等诸家思想及自然科学的成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任何理论学说,只有不固守己见,不断地自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主义体系,并借此提出了他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他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理论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后面括弧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本期特稿关于提高中等学校德育实效的几点经验与思考贺允清(1·4)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吴少荣(3·4)试论师德建设的内容陈力林崇德(5·4)论学校美育方珊(6·4)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中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贺允清(9·4)新课程新理念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设置宋成祥(1·7)《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特征黄静敏(1·9)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有效教学广德明(2·4)拓展政治课程资源的思考肖明亮(3·7)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梁秀莲(5·8)谈谈“什么是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静 《求索》2012,(9):199-200,196
《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它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基本内容包括:乐的起源与本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对人们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等。本文以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乐记》进行解读,剖析先秦儒家乐教的思想精髓。阐述了乐教对民众的政治与道德教育思想,规范人们的社会人伦道德标准,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天人和一"的和谐观,可以说《乐记》是谋划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巨著,许多内容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乐记》中的乐教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政治谋略,也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证史论。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本刊编辑部 (1 1)·特 稿·认真贯彻落实《政工条例》 大力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孙大发 (3 3)·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潘绍龙 ,汪光皎 (1 3)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可贵品质姜仁泽 (1 7)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改革和完善军队党委领导方式季 风 ,黄体沈 ,宋怀金 (1 10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宏伟规划陆剑杰 (5 2 )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王 前 ,刘 勇 (5 6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刘林元 (6 2 )利益整合与党的执政基础杨 …  相似文献   

8.
(作者后面括弧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青少年不受情 神污染“·····““·““~一“““一··”··”·”····”二彭佩云(1·2)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一李深(1·5)认真指导高中学生学习《邓小平文选》 ·“·“·······”···”···一教育部中学司政治思想教育处(2·2)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向高层次迈进···”····一梅树民(2·3)从实际出发,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二“二“二“·一广东莞县石龙中学(2·6)“保护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括号中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 ·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一”·”··”·“···”···”··“··“··“一钱学森(1·16)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重读刘少奇同志《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一韩树英(1·23)谈谈新时期的领导方法,.·“·“··““··“”····””··”····”“·“··“”,“··“·”·······”····“···“·”一平义杰(1·47)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制作和功能等问题。魏晋之际思想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以“秦客”为批驳对象,对传统的儒家音乐理论提出挑战,探究心物之间...  相似文献   

11.
张丽君 《求索》2012,(3):233-236
董仲舒建立的天人感应神学思想体系,以儒家礼法名教为主要内容,以儒家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言行,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魏晋之际,天人感应神学思想崩溃,汉代以来的传统道德陷入危机之中,反道德现象弥漫风行,士人对反道德问题予以深刻的思考,为道德观念的恢复和道德规范的重构提出了新理论,如王弼、何晏的"道本儒末",向秀的"儒道为一",等等。这些新理论对儒家思想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并在建构过程中有所吸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索》1983,(6)
(括符内前面的数字为期数。后面的数字寿页数) ·学习《邓小平文选》·理论工作要研究政治大局 ………………………冯正刚(5·1) ·纪念马克恩逝世一百周年·学习‘资本论》与提高经济 效益…………………刘光第(2·1 2)从《资本论》分析商品开始。得到的启示…………蔺常瑚(2·19)试论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 形态,,学说的几个问题 ………………………伍新福(2·24)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 重大发展……………林伯野(2·33)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谈谈党性锻炼问题……杨献珍(6·1)制度改革是开拓中国式社会主 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儒家之道,“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荀子·儒效》)。儒家强烈的人文关切主要靠两种途径来实现:以道易天下和以道教天下。前者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活动,后者是著书讲学的文化教育活动。所以,儒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贫卦》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道设教”成为一切儒者的神圣使命。可见,儒家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它们均是儒者对社会存在、人的境况的人文关怀。它们各有其特点,一个儒生曾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胡宏(知言))显达者治国平天下,可以兼善天…  相似文献   

15.
《前沿》2001,(12)
·理论学习·努力塑造自己的创新素质  ——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任务杨兴林 (1· 2 )论邓小平“中国不输出社会主义”模式的论断及其 意义姜 明 (1· 8)从哲学的角度看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张合营 (1· 11)“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社会主义 宣言刘凤翔 (1· 16 )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陈子纯 (1· 18)试论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  ·—重读《资本论》第三卷鲁 汉 (4· 2 )“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创新臧乃康 (4· 10 )领文化之先 建文明之国  ——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相关者”: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与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李鹏(1·1)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岛内“二次政党轮替”的民意逐渐浮现范晓军(2·1)试析台湾政治运作中的女性因素——兼论“立法院”性别政治生态林小芳苏玲清(2·10)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李鹏(2·16)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严波(2·24)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以两岸民众的沟通为…  相似文献   

17.
(括号中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政治理论宣传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本刊评论员(1·15)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李定(2·。)理论工作者要站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前列 —王震同志在中央党校校委召开的教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3·1)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蒋南翔(3…  相似文献   

18.
“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以E·希尔斯在1955年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为滥觞。D·贝尔和S·利普塞特在1960年分别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终结——论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和《政治的人:政治的社会基础》,这两本书都认为当今意识形态的衰落与枯竭,到了终结的时刻了。西方许多社会学家、特别是美国社会学家通过历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大力宣传“非意识形态化”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成为整个意识形态潮流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8,(12)
正我研究中国哲学,主要研究秦汉哲学。重要的又是王充哲学和董仲舒哲学。王充哲学是我研究的起点,董仲舒哲学是我研究的重点。我上大学时读《中国哲学史》,那里面董仲舒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哲学家: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董仲舒讲大一统,提倡独尊儒术,都是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总之,董仲舒是反动思想家,他的思想都是封建糟粕,应该扔进历史垃圾堆。当时我有一  相似文献   

20.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定义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定义始于19世纪普鲁士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在其名著《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①列宁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持完全一致的看法,他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在战争上就是:“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②并且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也始终是这样的,他们把每次战争都看做是当时各有关国家(及其内部各阶级)的政治的继续。”③因而使这一论点成为战争本质的经典公式,所有探讨军事理论问题的论著几乎无一不提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