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抓干部队伍建设,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抓党政机关的整顿,可以简称为“治吏”;整顿党的组织工作,搞好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部门的自身建设,保证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的贯彻把干部用好、用准,则可称之为“吏治”。“治吏”重要,“吏治”更重要,而且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抓住了这两项工作,就是抓住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2.
赌博有较早的历史渊源。官吏参赌则源于制度缺陷。探询官吏参赌的形成原由,在于建立和构造长效机制。并立足法治角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研究《唐律》及明太祖关于重典治吏的有关法律规定入手,表明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典治吏只能收效于一时,不可能根治封建社会肌体上官吏贪赃枉法的痼疾。最后结合当今法制社会对治吏方面的规定,明确指出古代刑法的“重典治吏”不能用于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开展的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吏”,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与重典治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明智的封建君主,还是清醒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抑或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均实行“重典治吏”,严刑惩罚贪官污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目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打击不力。(一)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强盛一时、因腐败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强化廉政建设,制定完备的法制,严惩腐败分子。(唐律)规定:对超编设官、擅离职守、私自出界的官吏,处以杖一百至徒二年的刑罚。监临主司(负责刑案、监察的官吏)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监临主司或监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主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实行“法治”的要求。实行“依法治国”,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实行“法治”的重心之一,在于依法治吏。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曾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健全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对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治吏”与“治民”●倪正茂自从1996年2月6日江泽民同志发表论述依法治国的文章以后,大小报刊群起阐释,长文短论成千累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自有精彩之论、深刻见解,但也不乏陈腔庸论。庸论之一,便是把依法治国曲解为依法治民。对此,不能不略事剖...  相似文献   

8.
“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在惩贪与治吏上,乾降的严厉比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9.
白杨 《法制与经济》2010,(16):108-109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在我国任重道远。其实在我国古代,吏治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封建法律关于治吏的规定,在承前启后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虽然其在惩治腐败方面只是一时之效,但是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封建各王朝的治吏作用,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惩贪治吏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政建设是当前加强政府机关工作,密切政群关系,克服腐败现象的重要环节,因而成为举国上下所关心的政事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古代惩贪治吏的若干措施及其作用,稍作分析,以期为廉政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市:市场经济中国化的关键●重庆市商业贸易委员会赵洪生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本身不存在姓“社”姓“资”的区别,但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总是与各国所特...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人类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是法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关于法治的基本要义,两千多年来并未改变,这就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概括的:“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从这个论断中不难看出,法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二是法律具有至上权威,被普遍遵从。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上看,后一个条件更为重要。本文就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和法律权威的实现途径,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  相似文献   

13.
法治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运用法治思维、价值与方法推进我国大学治理,有利于实现大学的目的与理念。我国大学治理中的法治缺失明显,应当从制约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利、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出发,建立在法治架构基础上的大学治理的确定性、规范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明初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肖光辉,黄晓明明太祖即位不久,即用“重典治吏”,这是明代别于封建社会其它各朝代而独具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明太祖重典治吏的得失,史家评述甚多,但对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却缺乏系统的总结。今梳理有关典籍,将其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归纳为以下...  相似文献   

15.
官吏是国家机器的运转者。官吏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当权者的统治效能和国家的兴衰。因此,古代的许多明君很重视官吏的“作风建设”,敢于从严治吏。他们的一些治吏举措,在今天都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模范守法是实现法治之关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所说的执政党 ,指作为全国人民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除小标题和个别情况外 ,下文均简称党) ,它在我国的领导地位是宪法确认了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因为“我们人民的团结 ,社会的安定 ,民主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 ,都要靠党的领导。”①1993年由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13条修正案(后文简称宪法的法治条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 ,实现法治要靠党领导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所要谈的是同一过程的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王昊 《法制与社会》2010,(1):284-285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政策对明朝初年肃整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发展经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把“法”简单等同于“罚”是“重典治吏”一个严重弊端,违背了“罪责性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丧失了刑法的公正价值。历史的经验表明,民主和法治才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法制疏密适当、宽严相济才能取得反腐败的良好效果;有自下而上人民大众参与的反腐才是取得廉政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民主和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琼现 《法学论坛》2005,20(4):74-8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民主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和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指标和要素,而且也是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安定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宋太祖赵匡胤惩贪治吏的启示左连壁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己进入衰落时期,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摆脱外患侵扰的被动局面,长期“积贫积弱”.是封建社会由高度发展时期跌进衰落时期的起点。尽管如此,宋太祖赵匡岚在全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吸取以往贪...  相似文献   

20.
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为政之道,首在立法典民。”(《寄簃文存》)这句话应该说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经验之谈。历代王朝在取得政权之后,立法往往是一项首要任务,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法制同其政权的存亡休戚相关。《明史·刑法志》载:“盖太祖之于律令也,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这里说的是《大明律》的制定过程,从中窥见,朱元璋不愧为重视立法工作的封建帝王,一部《大明律》,四百六十条,却经过数次修改,不断增损,历时三十余年才颁布施行。但是,立法是为了执法。一部法典制订之后,要发挥它的真正效用,关键在于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