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表网民多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手提电脑成了许多人大代表的随身装备。会议期间,他们用电脑上网查阅资料,用电脑起草文稿,用电脑交流信息。在广东、浙江等代表团,走进代表的房间,发现很多代表的桌上都放着手提电脑。36岁的南存辉代表是一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习惯每天起床后就打开电脑,查看电子信箱里的邮件。他说,现代企业要学会用现代手段来管理,用电脑可以随时掌握企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2.
底牌     
一位毕业于技术学校的朋友在国企里呆了十年,他接了十年的电线,却弄不明白电脑是如何来控制照明电路的.  相似文献   

3.
一项调查表明,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加快伤残人重新回归社会的步伐。无法自由活动的重度伤残人借助电脑得到了工作机会,盲人无需盲文翻译即可获得最新信息。 居住在东京都板桥区的本间一秀,是一位重度脑瘫患者。两年前,他参加了由当地一个福利组织举办的“居家计算机讲座”,又通过计算机电子函授,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信息处理技术,并获得了“初级系统管理人”等  相似文献   

4.
我快70岁的人了,居然学开了电脑。电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很神秘的。我的办公室早就配了一台电脑,放了两年多,我和同办公室的李茜同志摸都不敢摸。这年,社科院新闻系来了位年轻的实习生,他看见我们放着电脑不用,说太可惜了,建议我们用起来。我们说,这是现代化的设备,要从小学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脑子不行了。他说,没什么神秘的,来,我教你们,试试看。从此,我和李茜同志学开了电脑。没想到一学,上了瘾,越学越有劲。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两人居然能用电脑打字了。我这篇稿子,就是丢掉笔,用电脑写出来的。用电脑写稿,…  相似文献   

5.
在临近山东省龙口市政府驻地的十字街上有个“通力电脑服务中心”。谁能想到开办这家电脑服务中心的竟是一位靠顽强毅力中专毕业,靠过硬的打字技术自强自立干个体,电脑键上“敲”人生的聋哑人。 这位聋哑人名叫周波,今年23岁。1980年,年仅5岁的小周波因患感冒扁桃腺发炎注射了几支庆大霉素,导致双耳失聪。半年后,周波的语言功能日渐退化,口齿不清,无法与正常人交谈。尽管父母领着他走遍了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一个叫金华村的偏远山村,有一位27岁的重残青年,体重还不到30斤,人们叫他“纸片人”。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追求着常人看来难以实现的梦想!他用唯一能动的右手食指移动电脑鼠标,竟然敲出了数千字的文字,他的作品被几十家媒体发表和转载,网友好评如潮。他叫周波,一个全身瘫痪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中旬,上海市石门二路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电脑网络中心,正悄悄地改变着7.8万居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电脑网络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石门二路街道社区电脑网络中心建立不久,新春在即,值班室里,小陈、小李两位姑娘坐在电脑前,忙着为居民们提供网上购买鲜花、贺岁、旅游等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人们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新奇。这种新奇源于百年石库门老宅与因特网之间的强烈反差,源于居民传统生活思维模式同新潮观念前卫意识的融合。 古稀老人成为“电脑状元” 徐文辉是位中学物理教师。1988年,他退休…  相似文献   

8.
现在电话、电脑(网络)发达了,许多人就幻想着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人尽情交流的快乐,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就变成了指头与指头之间的“交弹”,人的美丽可爱的笑脸也变成了屏幕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越来越多的人,整天守在电脑跟前,热衷于跟电脑里的符号耳鬓厮磨──甚至还有人跟电脑“结婚”的。 然而跟机器呆在一起,真的就能取代人与人在一起的快乐吗?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时老是羡慕西方几乎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帮忙,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代替,可是真正到了西方.还没过多久,他就“恨不得把机器砸了。现代化的居室,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村新来了一位‘第一书记’,还送来了10台电脑,他要给我们村创办一所新学校。”4月9日中午,大新县堪圩乡谨汤村委会院内热闹非凡,大伙儿正兴奋地互相转告着村里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0.
明兵 《民主与法制》2013,(35):48-49
治好患者的病才是他的快乐 一间小屋,两位医生,两台电脑.患者如龙。别人讲述的都是家长里短,而他诊断把脉的却是疑难病情。一张办公桌,一台专门打印处方及诊断书的打印机,还有就是一叠厚厚的病历本,这就是宗大夫每天面临的环境。自早晨七点半到岗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张画着电脑键盘的白纸,在一段时间内,成了聋人崔连河的全部世界。当他那细长的指头在纸键盘上跳动时,他那黄黄的、瘦削的脸上充满了欢愉。此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个电脑专家,不停地敲打着,遐想着,让那埋藏心底的梦想,载着他忘却贫穷、忘却残疾,在自由的天国里奔腾……  相似文献   

12.
娘热乡位于拉萨市区北郊,这里风景优美,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忙忙碌碌的藏族百姓。在这众多的人中,就有这么一位穷小子总是打破父辈们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憩的传统生活模式,他紧紧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自身的艰苦创业,变成了颇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他就是拉萨工商联理事、拉萨市政协委员、拉萨金牛电脑加油城总经理洛旦。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她在电脑上打字,如果不是通过亲自与她“交谈”,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一位患有天生脑瘫、小儿麻痹的残疾少女还有想念书、想学电脑的想法。面对无奈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是妇孺皆知的,双下肢瘫痪的丁胜奇的故事,同《丑小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他在饱受孤独、备尝磨难后,电脑和互联网使他变成了一个飞驰的骑手。他说:“知识改变命运,互联网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 “互联网让我飞起来了“ 1997年3月,丁胜奇在朋友的关照下找到一份工作,帮一家公司记录电视广告内容、播出时间等数据。大量的数据记录、整理工作,常常累得他精疲力竭。他早已从电视等媒体里了解到电脑的强大功能,于是不堪工作重负之时,他便情不自禁地幻想:要是有一台电脑就好了。这时丁胜奇和姐姐仅仅依靠区民政局每月发放的338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病故的父母留下的一点积蓄艰难地生活着,电脑对于他,不能不说是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计算机“黑客”就更加陌生了。所谓计算机“黑客”,即是对那些热衷于电脑程序设计者“电脑迷”的一种称谓。他们有着娴熟的电脑知识和电脑设计能力,以此去窥视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秘密,而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往只在地方各领域进行违法犯罪的“黑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大举入侵神秘的军事禁区——军用计算机网络。 谁是第一位闯入军用计算机网络的“黑客” 美国15岁的米尼克开创了入侵军事计算机网络的先例。米尼克很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计算机方面的非凡才能,他破译电脑密码的技术出类拔萃。197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利用自  相似文献   

16.
求职不要怕人看低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样一则消息,国外有一位不善交际的博士生,毕业后手持计算机专业博士证书,踌躇满志地到人才市场上求职,可令他感到失望的是虽十分疲惫地奔波了一天,到处“推销”自己,竟没有一家公司聘用他。后来,他在求职时索性不再出示博士证书。不久,有一家电脑公司愿意聘他为程序员,当然报酬也很低,他接受了。上班后,他工作非常勤奋认真,每天不仅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能发现电脑程序设计上的差错,并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这时他拿出硕士学位证书,公司经理不仅给他提高了薪水,而且提拔他担任公司软件设计工程师。得到…  相似文献   

17.
我与王峰是邻居。由于王峰懂电脑,去年10月,我给他5000元钱,委托他给我买台电脑。王峰到商场后,商场正举行有奖销售活动,他用5000元钱买了一台长城牌电脑,得到一张号码为523的兑奖券。商场开奖时,此奖券中了一台长虹牌21英寸彩电,王峰就把彩电留下了。我知道此事后,要求王峰返还彩电。而他却说是他运气好才中了奖,彩电应归他所有。请问,这台彩电到底应该归谁所有?  相似文献   

18.
电脑,作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正在进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美国和日本是电脑人均拥有率最高的国家。我国近年来电脑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是几乎在一夜之间,这神奇的精灵就飞到了中国人的面前。 然而,一位哲人早就说过:“人类在尽情欢乐的同时,也要  相似文献   

19.
现年32岁的刘宏观是个电脑迷,他有不错的工作——在某公司财务科当见习副科长,他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台最先进的电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某国家机关的电脑设施非常先进后,就在2003年9月4日白天,凭着从小商品批发市场购买的空白出入证,带着手套、脚套、钳子、改锥、镊子等多种工具,混入该机关,躲在一间存放杂物的屋子里等待天黑。下班后的办公楼内十分安静,刘宏观从杂物间溜出,来到事先考察好的办公室,将门锁撬开,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传说中”的先进电脑。兴奋的刘宏观完全沉浸在网络里,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很困倦,此时的刘宏观竟然忘…  相似文献   

20.
宋晓晖 《人权》2010,(5):40-43
一、中国目前给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现状 1、实践中被害人无法获得附带民事赔偿的情况严重在2004年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中,两位被害人家属曾分别提出了高达82万元的赔偿要求,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马加爵只有一台电脑,而他的家人也没有经济能力代为赔偿。随着马家爵被执行死刑,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要求也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