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异常敏感的资本易帜时代,郑培敏这样的人物登场,并亮出了“企业家价值”的大旗。一张完全年轻的面庞,一份尚且短暂的履历。他的“原始积累”,建立在一大批企业领导人“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在对历史与旧体制的赎买中,这位年轻人得以施展创业的抱负,并获取相当可观的商业利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隐秘而又充满寓意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业 5 0余年的发展 ,走过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尽管许多专家对此已多有论述 ,且成绩斐然 ,但程漱兰教授仍艰辛梳理 ,另辟蹊径 ,积十余年之功写就《中国农村发展 :理论和实践》一书 ,运用自己独创的“工占农利”等核心概念对当代中国农业独特的发展道路 ,尤其是计划体制下集体农业对新中国现代化不可替代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她认为 ,传统农业国演进到现代工业国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 ,其经济内涵是新兴现代工业对传统农民剩余的强制剥夺 ,即“工占农利” ;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不破哲三是日本共产党的资深领导人、理论家。他在2003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科学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①一书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中国正在探寻“通过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日本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期,日本共产党希望在日本阶段性地实现社会主义,其过程将是通过“市场经济”或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新发展,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并…  相似文献   

4.
资本原始积累是痛苦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使用"通过卡夫丁峡谷"比喻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避免"卡夫丁峡谷"的最佳通途。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这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一次港台图书展览上,翻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院长Lester·C·Thurav的一部近作。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欧洲、美国经济之战的著作,题目叫《Head to Head》(直译是“脑对脑”),港台学者译之为《世纪之战》,意在表明这样一个意思——当今世界之战,世纪之战,其核心乃是大脑之战。虽然弗朗西斯·培根400年前已经发出“知识即力量”的响亮宣言,但历史和经济的进程却无法一毗而就——以往的400年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体力即力量”(以采掘和提取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阶段)、“机器即力量’,(以商品生产如汽车和家用电器为主的经济阶段)。知识能够代替体力和机器而成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把  相似文献   

6.
薛涌 《法制博览》2008,(20):4-5
随着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崛起中的大国。国际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由此还触发了“中国威胁论”。在国内,“大国”话语也主导媒体和人们的思想,“大国论”铺天盖地。再看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以经济起飞震动世界之时,电影《日本沉没》轰动全国。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灾难片,但日本居安思危的末日感,和中国太平盛世的陶醉,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7.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2011,(6):48-48
冯昭奎、林昶著《当代日本报告》已于201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以技术进步、人口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中日关系等十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过去和现在,并通过适当的中日比较阐述值得人们关注的日本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书名中的“当代”主要指战后至今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林明星 《当代世界》2011,(11):59-60
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池田勇人内阁提出为期十年的“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文中略称为“计划”),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对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国民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成功经验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夏季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吉宾·洪题为《资本控制复合体:日本案例》一文,将社会积累结构理论、调节学派理论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理论往前发展,提出资本控制复合体概念,认为影响资本主义积累的核心因素是历史集团、所有制结构和金融体系。并以此三项分析了日本积累制度的特点。作者特别指出,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强国之本,金融体系是社会动员的根本工具,不能交给自由市场支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积累制度和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经济科学”的传统中,一些人总是固执地抱着政治学和经济学是两门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28日http://www.chinas-tudygroup.org网站刊登了卢克·埃里克森(Luke Erickson)题为《耕者无其田: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必然结果》的文章,分析了当前世界垄断资本在全球和中国大力推动土地私有化这一现象,认为其托辞是“耕者有其田”,而其真实本质是为资本夺取中国土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早坂启造在提交给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中指出,《资本论》第二卷中使用的“流通资本”一词是恩格斯创造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流通资本”(capital of circulation或者circulationcapital)一词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中使用了10次。通过分析恩格斯写的最初的编辑手稿,我们发现这10个地方都是恩格斯亲笔写成的,而大部分其他的语句则是恩格斯向艾森加尔腾口授的,后者1884—1885年期间是恩格斯的助手。而且我们发现,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并没有这一术语。这意味着恩格斯在口授之后,在推敲文字…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公布和日美《安保条约》签定以来,日本公开表露出染指台海的企图。为了给自卫队的战略重点和兵力部署西南方向倾斜提供合法化的理由,“中国威胁”、“中国可能进攻日本”等字眼频频出现在日本媒体乃至政府的报告中。前不久,日本著名军事专家芦川淳又在《军事研究》上撰文声称,一旦台海危机爆发,中国将会进攻日本离岛,中日将全面冲突。芦川淳的文章通篇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公开为日本军事扩张造势。为使读者了解这种不负责任的右翼言论的危害。本刊特综合编译、评述其主要观点,供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时期,并相应地把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梁启超:《中国史序论》,载《饮冰室文集》卷34,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5页)。无论这第三阶段始于何时(梁氏大概是以18世纪末的“海通”为开端),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出版的《亚太经济杂志》刊登了日本学者奥岛真一郎与内村铃木的文章《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文章对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对影响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自1995年以来,教育日渐显著地成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将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发展的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近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出现的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已经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并借反恐和海外维和之名向海外派兵。其防卫政策已经突破了“专守防卫”的界限,正向全球性战略转变。而在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和安全保障会议分别通过了《2005年以降防卫计划大纲》,即所谓的“新大纲”,日本现行的防卫大纲已于2004年底停止执行。新《大纲》对日本现有的防卫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未来10 年里,日本将按照《新防卫大纲》的要求加强防卫力量建设。目前,日本已制定了多项新武器开发计划,部分已进入实施阶段,如16DDH直升机航母和新型运输/巡逻机——C-X/P-X。这些即将装备自卫队的武器,其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语境中,“大中华”有其不同的含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西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 美国学者哈丁这样给“大中华”下定义——“经济上,它是指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正在扩大的商业互动。文化上,它指的是全世界有华人血统的人们之间在人际、科学、智力、艺术上的接触。政治上,它指的是重新建立单一的中国人国家,把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外部压力和内战所割裂的政治实体重新联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意义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提供了经济联系的催化剂,而经济相互依存可能为政治统一打下基础。” 随着香港和澳门回归,“大中华”的图景进一步呈现。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中国持续的增长已起到了推动全球经济的作用。虽然在目前总值32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中。中国只占约4%,但是,在积弱的全球气候下,中国缔造的增长相当于2002年全球GDP总增长的17.5%——增长贡献仅次于美国。“例如,在目前的全球贸易增长中。超过1/5是由中国带动。今天,中国的出口已相当于日本的79%,而相比之下,1990年仅为22%。1980年仅为14%。如果能保持过去五年平均年增长12%的势头,中国的出口将能在2005年和2009年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考虑到目前中国的人均出口量仍属于全球最低水平之列,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出口量的8%或美国的11%。今后的增长潜力仍将十分巨大。 罗奇预言。假如世界在未来20年保持和平状态,到2020年中国应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他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是90%的人口有工作,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能每年度假一次。 在本刊记者关于“日本首席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中,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大前认为,“大中华经济共同体”实质上已经形成。 依然经历着社会转型的中国人,需要以清醒的目光认知身边的境遇,但同样,我们也应该有信心面对我们的未来——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严峻的挑战。“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大量外资的引进,一方面创造了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严重损害了中国工人的利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陈佩华在2003年 7月 30日出版的法国《经济问题》周刊上发表的《全球化对劳动条件的影响》一文中, 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该文虽然不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这一情况, 但对我们有一定的警示作用。2001年, 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对于北京来说, 融入国际经济对工…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1)
正"权威人士"数次在党报上对中国经济的解读,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对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正本清源"。它指出问题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让各方面回到中国的经济现实。5月9日,《人民日报》一篇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得财经界纷纷刷频。在这篇题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中,"权威人士"直指中国经济领域的关键之处,语言风格更被网友称为"通俗"、"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