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监狱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依法治监的关键是依法行刑.而非依法行政。监狱的狱政管理属于刑罚执行管理.而非行政管理.两者的性质不能混淆。监狱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既有别于国家专门的行政机关,又有别于监狱。监狱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实行对监狱执行刑罚的司法行政管理,而监狱则是具体执行刑罚的机关。  相似文献   

2.
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是依法治监的重要环节。当前,监狱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存在种种缺陷,影响监狱机关的声誉和干警的执法形象。实现依法治监,公正行刑,必须建立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建立执法的监督防范机制、责任机制、自律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关口前移”,确保干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并经宪法确认的治国方略。目前,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等依法治理工作已在全国普遍推进。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窗口”。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认识依法治监,依法治监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本文就此谈些肤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实施依法治监必须走出3大认识误区 (一)走出依法治监的法律就是依据《监狱法》的认识误区。依法治监所依据的法是广义的法,不仅仅是《监狱法》。把依法治监所要…  相似文献   

4.
虽然按照国家组织法的规定,监狱属于行政机关的序列,但不能因此简单地将监狱等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也不能简单地将行刑权等同于行政权。在法学理论上,司法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在狭义和中义司法中,监狱行刑权不是司法权,监狱也不是司法机关。但在广义司法中,监狱的行刑活动作为刑事诉讼活动重要环节而成为司法活动,监狱作为刑事诉讼主体之一而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在法律实务中,监狱行刑的依据是刑事法律规范而非行政法律规范。在刑事诉讼中,监狱具有与检察院、法院相平行的司法机关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监狱行刑行为是监狱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权力、对服刑人员依法强制实施惩罚与改造的管理行为,是实现刑法惩罚任务、体现国家专政职能的基本方式,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监狱行刑行为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特别是执行刑罚过程中的重大行为、原则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按照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和法律授权行使职权,才能确保监狱的行刑行为的合法与有效,才能忠实地完成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现代监狱行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实施为监狱机关依法治监和建立现代监狱行刑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法律依据。但《监狱法》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监狱工作中的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 ,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监狱分类问题 ,假释问题 ,监狱经费问题等等 ;中国现代监狱行刑制度的建立仍任重而道远。笔者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包括意识文明、制度文明、机构文明和行为文明等要素。监狱工作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加强思想素质建设,创造监狱行刑思想文明;促进工作规范化建设,实现监狱刑罚制度文明;深化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监狱行刑机构文明;促进依法科学文明管理,实现监狱执法行为文明。建设监狱工作政治文明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法德结合,文明改造”方略,推进监狱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应树立政治文明意识,提高警察队伍素质;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实行人性化管理;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监水平;深化狱务公开,促进行政透明化,确保执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李贵清 《法制与社会》2010,(25):220-220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传统、社会的影响、干警素质、监狱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监狱干警在依法治监的执法理念方面距离法制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影响依法治监的主要因素有:"安全、防逃"涵盖监狱执法;利益驱使影响监狱执法;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依法治监的影响;监狱警察素质对依法治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石。实践证明,失去信用,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和人性的缺失。监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机器,其最终职能是改造罪犯,将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随着依法治监和以德治监的深化和行刑社会化的逐步推进,信用改造人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必将成为监狱行刑的一种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监狱法制实际情况的分析入手,从改革传统自由刑的行刑方式、实现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重视出狱人的社会保护等方面构建依法治监新思维,并为实现依法治监的最佳境界提出若干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监狱工作中坚持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依据,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需要,是确保监管改造场所安全与稳定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改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现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相结台的具体途径应运用立法、执法等手段促进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益相结合;坚持从严治警、依法育警,以监狱人民警察成为遵守法律和实践社会道德的表率,推动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相结合;认清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的内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实现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自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进入了依法治监的法治规范化轨道。2004 年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既体现了弘扬主体精神的时代信念,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人权保护落实到监狱治理和罪犯改造的领域中,就具体化为“以罪犯权利为本”、“依法治监”。 以人为本、依法治监,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依法治监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方向。罪犯作为特定身份的人,不仅应当享有未被法律剥夺或限制的公民权利,还享有法律专门赋予罪犯的特殊权利;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监狱职能单一化是指监狱以改造罪犯为惟一职能,而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后勤供应等工作都是为实现这一职能服务的,在监狱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不应冲淡改造罪犯的主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随着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推进监狱职能单一化的条件。在发扬民主、实行法治的大背景下,我国依法治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颁布了各种法律和行政法规,已经初步实现了行刑规范化。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监狱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惩罚改造”不能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全部内容,“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监狱行刑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舰 《中国司法》2006,(4):98-100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行刑制度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各国监狱行刑制度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其联邦政府及各州的法律制度各有不同,监狱行刑制度也不尽相同。本文简要对美国监狱行刑制度作一介绍,希望能给广大监狱行刑改  相似文献   

16.
1994年颁布实施的监狱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规制监狱行刑活动的专门法律。监狱法的颁行为监狱依法治监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对推行监狱法治化意义重大而且成绩斐然,但监狱法在实施过程之中也存在若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沈雷厅长在视察金华监狱时强调指出:“依法治监是一个讲政治的问题,决不能有丝毫的疑虑和动摇。要把依法治监作为推进监狱建设总的抓手,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基本标准。依法治监这个方针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改造人这个宗旨只能强化,不能弱化。浙江司法厅长沈雷强调“方针不能变宗旨不能丢”$浙江省司法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监狱工作法制化,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笔者认为,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关键在于树立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的理念。因为,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既是当前监狱管理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监狱理念的核心内容。所以,牢固树立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的理念,对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监是法制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监狱工作法制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监狱人民警察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执法意识,全面提  相似文献   

19.
葛科 《法制与社会》2010,(15):39-40
完善罪犯日常考核制度是实现依法治监的重要步骤,为实现监狱执法的公平正义,体现行刑奖惩的公平公正,务必对目前内容各异、呆板教条的罪犯奖惩考核制度进行修改和变更。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刑、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行刑机关的性质、刑罚目的观的发展、刑事执行权力的来源以及文明行刑的理念等四个方面探究了该原则的发展成因,希望对我国刑事法治思想的理解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