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洁 《实践》2012,(9):17
这一讲,我们同大家谈谈科学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一话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怎样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精神实质呢?  相似文献   

2.
李凌  张继平 《新长征》2011,(5):40-41
民生工作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施政的最高原则,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德惠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紧紧围绕“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了民生工作水平和实效。  相似文献   

3.
周贺 《新长征》2011,(10):44-4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发展成果的体现。长春市宽城区在全面推进“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百姓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人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实惠,为百姓谋福祉,吹响幸福宽城建设冲锋号。  相似文献   

4.
吴永新 《实践》2008,(1):15-15
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既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自治区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必须全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把改善民生与加快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0,(19):20-22
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不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加快建设全面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赵长满 《奋斗》2013,(10):19-20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精彩依兰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总抓手,切实将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消灭贫穷,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日益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和建设实际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的利益、群众的作用,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对我们今天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真正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利益协调机制能够调节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当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为了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树立"公开、平等、有序"的利益协调观念,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查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及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广泛接受舆论监督;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赵振华 《求是》2012,(13):30-32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极大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0,(2)
<正>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杨彪 《当代贵州》2013,(1):46-47
铜仁市碧江区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破解民生难题,充分体现了碧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党委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破解城区各中小学拥挤问题;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丁元竹 《前线》2022,(11):112-115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更加强调人人都有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和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采取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李传寨 《学习月刊》2009,(22):73-73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谷城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长期和谐。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切实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贵阳市碧海社区根据辖区内居民的实际情况,创造了以"四心""四化""双十六"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城市社区服务新体系,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需要在抓好正规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同时,更加凸显检察机关的人民性与群众性。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两年来,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多措并举,在"关注民生,走近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破解民生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了实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