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胡耀邦在这一重大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耀邦为党为国为民拨乱反正的丰功伟绩和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体现出的无私无畏无愧品格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领导推动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弄清历史是非和理论是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做了直接准备。在邓小平领导下,《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巩固、发展了全面拨乱反正的成果,体现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拨乱反正时期的刘少奇研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政治批判转向学术研究、从持续解构到逐步重构的进程,突出地表现了党史研究拨乱反正的进程和特点,是重新审视拨乱反正时期党史研究形态的标本。广大党史研究者在其间发挥了基础性的文化作用,这为深入反思和探讨知识分子在历史变迁大潮中的角色、地位与价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角度。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我党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大事。这场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摆脱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此,拉开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由于长期“左”的错误,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许多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个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最根本的是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从世界观上、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启发和推动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是端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拨乱反正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始的,但在全会以前就经历了一个起步阶段,尽管在此期间的拨乱反正带有明显的初始性,仅限于部分领域和比较浅的层次,但它是整个拨乱反正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拨乱反正的正式开始和全面展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拨乱反正是中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阶段,邓小平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大主笔,以其非凡的胆略和才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实践和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曾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近7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①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不仅是对这7年的概括,同时也是对新时期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概括。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概括,党史界把1978~1992年这一段历史,再分为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和以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两个阶段。因此,从拨乱反正作为切入点,是符合历史的逻辑的,在内容上也是适当的。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被毛泽东称为“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②的…  相似文献   

8.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F0002-F0002
第一阶段:拨乱反正,确立教育现代化的任务(1977-1985年)。1976年之后,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发展路线。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0.
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为什么叫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当年是这样界定的,他说:"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胡耀邦对拨乱反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我们党经历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苏东剧变和“左”右干扰的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邓小平率领全党拨乱反正 ,排除干扰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充分显示出邓小平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高超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但是,在20年前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场大讨论,它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坚定、热情地支持了这场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烟,为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拨乱反正,“就是投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0页)拨乱反正是全面的,全面的拨乱反正是以思想上的拨乱反…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使建国以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陷入了危机之中。如何走出意识形态领域的误区,成为拨乱反正时期的任务之一。拨乱反正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8,(11):4-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5.
1977年至1982年这6年,是我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对高等教育战线的影响和作用,总结1977年至1982年这6年的主要工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了解其后10多年上海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当前高校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拨乱反正,整顿和恢复上海高校正常秩序从1977年到1982年,上海高等学校在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一、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倒了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这次会议将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而载入史册。”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拨乱反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各方面的工作都还存存许多问题。”怎样理解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和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的  相似文献   

17.
黄黎 《党史博采》2008,(12):4-9
随着平反冤假错案大规模展开和拨乱反正的深入进行,全面、彻底地清理"左"的错误,对历史问题作出全面总结,从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统一党内外的思想,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亟需解决的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也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拨乱反正的过程。从1980年3月决议开始起草,到1981年6月决议正式通过,全党围绕着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展开广泛讨论。特别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等关系全党团结和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展开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其中,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建议,体现了一位政治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超凡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8.
任炳 《前线》2009,(11):57-57
“拨乱反正”曾作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一个专用词语被广为使用.意思是把被“文革”颠倒了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其实,不仅当年冤、假、错案和被黑白倒错、是非混淆了的政治事件需要实事求是地给以纠正.就是一些与此有关的词语也有“拨乱反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治国理政的伟人智慧,在世纪之交成为中华民族觉醒、阔步向前的精神旗帜,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进而改变了世界格局。拨乱反正的政治智慧,为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提供了拨云见日的思想指南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但"左"倾路线的精神枷锁远未打破,特别是"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和推行,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遇到重重障碍。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20.
李东朗 《理论学刊》2004,1(1):12-1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对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拨乱反正,勇于创新,他切合国情的重大突破和正确的决策,为党的组织建设开拓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