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年轻时,不知自己年轻,觉得一切美丽光景都是必然,且不会过去.得到任何人的爱都是理所应当,不需等待,悲伤一小下就有下一站的惊喜.等及明白一生只能深爱寥寥一两人,而相爱的人慢慢不可挽回的走远,才知自己的时代已过,并沉默怀疑,这一生真的爱过吗?为什么好像还没开始,就已闭幕要让出舞台给更年轻的面孔.这一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够想起这个问题时,已心老身疲.  相似文献   

2.
为报恩,一个普通农民穷其十多年的精力与韶华,走遍大江南北,疲于奔波,先后做过苦力、挖过煤、蹬过三轮车、摆过地摊,在近乎乞讨的生活中度日,不仅所挣的钱几乎全都投入到了实现自己夙愿的行动之中,甚至举债近20万元,有家难回……尽管如此,他却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无怨无悔,如醉如痴……因为他的恩人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4.
恋爱进行曲     
静夜,天川合上笔记本电脑,身体向后深陷进座椅,听着窗外的雨声,想米亚,此刻在那个遥远城市里,做着什么,想着什么?"人这一生,有多少人会记住心里,有多少事会经久不忘?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淡忘,一切都将消逝.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5,(8):11-12
我在许多篇的文字中,都提到了父亲,那个在塞北青灰的天空下,奔波了一生的男人.我太多地选取父亲的最后一个冬天,作为叙述的背景,或许就是因为在这一段文字中凝结了家庭太多的悲苦和不幸.在那个凛冽的阴历11月,父亲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走完了他卑微而平淡的一生.就像村庄的其他生命一样,父亲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平静而又匆忙.过后,大地静悄悄的,村庄也静悄悄的,父亲开始像渐去渐远的风一样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很多的时候,甚至包括他的儿子,在忙乱的生活中也忘掉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6.
舒虹 《新青年》2007,(2):29-30
再也听不到呼天抢地的哭声,再也不用牵挂人世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就这样静静地躺着,一床白色的被单从头到脚罩住了他的一生。他曾经年轻,英俊,一定为某个心仪的女孩子失过眠。一定因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和别人红过脸,吵过架,甚至还动了手。一定也曾书生意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一定在工作中出过错误而被领导批评,一定在生气时打骂过孩子,一定和老伴为一些生活琐事拌过嘴……总之,一个人一生可能经历的他都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简单地说。耽罗木石苑就是一个用枯木、石头为素材,讲述济州岛“甲石伊的一生”、“雪1]台婆婆和五百个儿子”故事的一个大庭院。可是庭院深深,浸透了这个神秘岛屿远去的幽雅;还由于火山喷发过后成就的许多奇石怪木,使“大庭院”成为吸引入的一个好去处。济州岛以前曾为独立王国,名叫耽罗,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于我国五代和北宋初期,文化较独特。据说由于国家较小、国力较弱,先后被附近国家并来并去,也曾来我唐宋两朝朝觐过,元朝归属过我国,是《山海经》记载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西游记》中多次提到的“瀛洲”也是这里。  相似文献   

8.
爹与五分钱     
李玉军 《新青年》2002,(11):8-9
“人生的路很长,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们各自品尝着各自的艰辛。然而有一样我敢肯定地说:人这一生,无论你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你不可能件件事都记得那么清楚,但总有一两件事会让你刻骨铭心,是你一生都无法忘却的。  相似文献   

9.
无双家山     
《海内与海外》2009,(10):76-77
清代大诗人龚自珍有一句诗:“无双毕竟是家山”,这句诗被很多人引用过。大约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家山是永远令人魂牵梦萦的。我自幼生活在什刹海畔,从小学开始直到青年时代,夏秋之际,几乎日日和三五“发小”到此游泳玩耍,有时一天竟要游三四次,那时暑夏没有空调,经常会夜里跳进什刹海。什刹海的水泡大了我,小学三年级就有了深水合格证。  相似文献   

10.
清明,去扫墓的路上,人多得不得了。朋友小赵说过:只要是个有孝心与爱心的人,部会给故去的父母亲人买一块墓地,买了墓地,自然年年都会来扫墓。清明前后这几天,天天送朋友去扫墓,你是我送的第三位了。人太多,路上堵车。静寂笼罩着一切。几乎每一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有那么多的人,在那么多的墓碑前停留着,忙碌着,可是静寂仍然笼罩一切。  相似文献   

11.
这一年陈建中从上海回到故乡,接手父亲风雨飘摇的企业,让父亲解甲归田,享受一生从未有过的安闲.远离故乡9年,一切是熟悉义陌生的.回来的第一年,完全是救火,拆东墙补两墙,逃离破产边缘.  相似文献   

12.
一眨眼过了八十多年,该说是长寿了。年青时可不敢这么想,成年累月生活在战争中,随时都可能去见马克思。何况我的祖父父辈们,六七十岁就离开人间。   更没想到,我这个闽南海隅的村野顽童,只断断续续念了两三年私塾,又读了两年半洋学堂,居然当了作家。舞文弄墨六十余载,出了几十本书,还写了话剧、电影。   我不相信命运,一生却碰到许多巧事,或叫做机遇吧 !就是这些机遇,阴差阳错造就我这个作家,也付了不少代价。   参加革命六十多年,穿过四次军装,开除过两次党籍和一次军籍,三次下放劳动改造,全和当作家写文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虹莲 《新青年》2004,(9):18-19
那天看贾平凹的新书,终于看到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句子,我认为这是贾平凹所写过的最精彩的一句话。他说,恋爱时谁还要脸?我喜欢。想起大学者沈从文,一生都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让我们陶醉在湘西小城的风情里,但他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女子,那个女子是他的学生,于是这个近乎腼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底,叶利钦为普京丢下一句“你要照看好俄罗斯”的话后,就离开克里姆林宫,过他的休闲生活去了。叶利钦在和平年景的俄罗斯政坛,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在他入主克宫的这八年中,俄罗斯的经济大为不妙,国内生产总值降低了50%,国力大衰。这固然有旧体制被强行废止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一下子又难以完善,致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几乎都陷于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秀”以及基于“秀”而派生出的名词如“模仿秀”,又如基于此而分蘖出的“政治秀”、“文化秀”、“生活秀”、“幽默秀”等等,太多太多了!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秀”既然是“作”出来的,或日靠妆扮、表演而实现的,就大都有只善于开玩笑的意味,此种人可名之为“玩笑秀”。与真正的优秀非但不是一回事。而且因为陶醉于“玩笑秀”而祸国殃民至少误国误民的事几千年中有一大串!  相似文献   

16.
细雨姐姐:我是一名初三的女生,在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苦恼。而一切苦恼的来源,都是因为我的个子矮。在我的周围一直都有一些嘲笑我的同学,他们从来在嘲讽我的时候,都没想过我的感受。因为个子矮,我十分自卑。记得那天放学,又有几名男生嘲笑我,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后来他们竟然说因为我个子矮给班级抹了黑,这就有点儿欺负人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哭了起来。从此以后,我在同学面前总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现在我变得很沉默,不爱说话,不敢交朋友,也不知道以后该怎样生活。请细雨姐姐帮帮我。小娜小娜:你好。细雨姐姐想要告诉…  相似文献   

17.
友情深厚交谊久长 毛泽东的一生,有着众多的党外朋友,其中交谊最深、友情最厚的,当属章士钊。据《梁漱溟晚年口述》一书记述,当年毛泽东为勤工俭学筹集经费,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给自己的好友章士钊写信,毛泽东到上海找章士钊,章士钊找到大资本家穆藕初,发动各界社会名流筹集了一万大洋,经章士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拿了这一万元,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社会的变化在加剧。这一变化,既表现在看得见的物质关系方面,也表现在看不见的精神关系方面。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正是这个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个缩影。宗教生活不象经济和政治那样起伏不定,因此可以从容地体会到这里折射出的一切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若邻 《新青年》2006,(2):37
痛苦就像尘埃,会慢慢地沉下去,静静地躺在心灵的一角,如果没有拂尘,也许他们就这样一直静静地躺着,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可是,你却知道这一切永远都无法忘记。米粒的一篇《念念不忘》就仿佛是那拂尘,又让我心里的尘埃漂浮了起来,发生过的一切又鲜活浮现在眼前,还是依然念念不忘。妻也曾小产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们也曾失去过自己的孩子。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起名字,我甚至也没有想过要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们。还是女人心细,一点一滴都存在记忆里。12周,B超结果出来了,孩子没有长大,只是一个胎芽,医生委婉地告诉我们,怀孕…  相似文献   

20.
威威 《新青年》2004,(9):4-5
这年头,大学生间流行的是过级。师哥师姐说,过的级越多,拿的证就越多。当然拿的证件越多工作就越好找。并且再三强调说:这是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总结出来的真理!所谓真理当然就是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虽然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深,但我对其中的方法论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