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行》2011,(5):19-19
今年2月23日是侦察英雄杨子荣英勇牺牲64周年纪念日。长篇小说和同名电影《林海雪原》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主角——侦察英雄杨子荣,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2团在深山老林剿匪的真人真事塑造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嵚 《同舟共进》2020,(4):62-64
1957年,作家曲波的心血巨著《林海雪原》终于出版,在这部几乎影响共和国一代人的小说开头,曾战斗在牡丹江剿匪第一线的曲波,以满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一行文字:“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自此以后,随着《林海雪原》的流传以及相关影视戏剧作品的诞生,特别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造就巨人的时代,拉伯雷的《巨人传》则很好地传达出了巨人时代的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作品中塑造的巨人形象庞大固埃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巨人英雄,而明哲达观、乐享人生的"庞大固埃主义",则呐喊出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精神与巨人意识的时代强音,标志着人性对神性的对抗和觉醒。  相似文献   

4.
趣说三国     
【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末雄飞馆主人曾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合刻,总名为《英雄谱》。这两部名著确实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英雄气长,儿女情短"。《三国志演义》的"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明显地表现在对貂蝉和江东二乔的处理上。貂蝉是《三国志演义》中的第一号美女。  相似文献   

5.
薛易 《春秋》2015,(1):52-55
杨子荣和青岛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他在莱西参军,从青岛迈出了人生的最重要一步。参军前闯关东十多年1945年秋,莱西水沟头(原属莱阳)。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正在进行紧张操练。一个身材不高、瘦而结实的男人报名参军。他说,自己29岁,叫杨子荣。中队干部扫了他一眼,看他胡子拉碴,比自己的年岁还大,便让他当了炊事员。这一幕被作...  相似文献   

6.
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是写进《宪法》的,神圣而庄严!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特别在乡镇一级,人大的这种权力往往悬空,甚至连招牌也比党政机关的牌子短半截到底为什么?根子在哪里?如何面对这个重大问题?又如何才能解决?难道非得遇到书记“兼”了人大主席以后才能得到重视和解决?本文不是专门反映这个问题的,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大、很深刻、很耐人寻味的问题特意点出来,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什么?追问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何在?在《什么是教育》中,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塑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1)对"灵魂的塑造"的强调,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如果人成为一种纯粹的客体和被训练的对象,不仅不能思考生活与存在,而且头脑还将被混杂的知识所充斥。雅斯贝尔斯坚信人必须寻回教育的本源,重新打开自我生成的途径,进入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之中,从而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岩 《求索》2012,(8):166-168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形象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一系列"文化巨人式英雄",既是对自古希腊以来的"半神式"英雄传统的可贵坚守与回归,也是对英雄母题传统认知范式的突破与超越,使英雄的种族涅槃变异而再生,从而赋予"英雄"概念以特定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9.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一部西方文学史其实是一部抒写英雄心灵的历史,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母题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从中世纪的骑士英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雄;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英雄,到18世纪的启蒙英雄;无论是19世纪的拜伦式英雄、撒旦式英雄,还是20世纪的海明威式英雄,甚至是的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反英雄”,他们都可以看作是古希腊的“半神式英雄”母题在不同时代的“变体”.正是这些英雄形象汇成了西方文学多姿多彩的河流.  相似文献   

10.
范婷婷 《前沿》2008,(3):183-185
史诗作为一种专门歌颂英雄的文学样式,其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男性,女性在其中出现的很少,即使有,也是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附庸。但是,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在成功塑造萨逊族四代男性巨人英雄的同时,刻画了多住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在史诗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史诗中几住女性形象的分析,透过史诗表面对女性的正面书写,探索史诗深层意义链上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像和价值判断,及男性以性别面具的方式曲折地诉说着的对自我性别的确认、反思、期待。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关爱和培养自己的英雄。面临着如今的英雄缺失之境,有识之士必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自己的英雄,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英雄教育需要从孩子时代开始,加强青少年的民族英雄观教育,应是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重点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群众是什么     
陈鲁民 《人大建设》2006,(11):53-53
群众是什么,怎样对待群众?这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但又是个常讲常新与时俱进的问题。《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说:群众是可以栽舟也可以覆舟的水。尼采说:群众是无数个零。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比之下,我认为李瑞环同志说得更全面也更深刻: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做了一期叫《时代英雄》的节目,回顾了2004年一年来涌现出的许振超、任长霞、马祖光、牛玉儒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的事迹真实感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是“时代英雄”。"  人们常说,改革开放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近些年“时代英雄”却显得越来越少,“时代英雄”的光辉也有所暗淡。那么,2004年又何以“英雄辈出”呢?追其根源,人们想知道,时代英雄是怎样涌现出来的?到底应该由谁来塑造时代英雄?"  时代造英雄,这自然是个不容置疑的规律,但多数英雄人物的出现还是需要一…  相似文献   

14.
“你想学功夫吗?”、“三拳打死一头猪”的广告语和李小龙的英武形象,出现在某武馆门外的宣传海报上,吸引了街旁一批少年的驻足观看,交头接耳地商议着“功夫”。而各种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开遍了大江南北。在音乐秀场,周杰伦靠《双截棍》和《龙拳》叱咤风云,在电影院,武侠片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票房惊人。而当代的武侠小说,以古龙、金庸和梁羽生等作家为代表,也持续吸引着一代代的年轻人乐此不疲。“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往往是创造产值最多的前三甲行业之一,而功夫的商业化,是中国特色的体育…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 《创造》2010,(8):48-48
7月30日,以丰富和鲜为人知的第一手素材,塑造了中国维和警察英雄群像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维和英雄》在昆明首发。  相似文献   

16.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任何时代都回避不了的课题.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年轻一代,则因年轻而不知提及,可能会产生对"英雄崇拜"的消极理解.这既不利于榜样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青年健康人格的塑造.所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英雄崇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正象人不能缺乏阳光、空气与食物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英雄.英雄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风貌,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价值,能激励青年的正向行为.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有人认为,"英雄崇拜"是鼓吹法西斯主义,是剥削阶级那一套英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多媒体显示:“航天英雄——杨利伟”)师:从杨利伟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生:沉着勇敢、从容镇定、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幽默开朗、落落大方,处事得体、谦和有礼……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利伟是怎样的人?生: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师:我们敬佩英雄、崇拜英雄,也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像杨利伟一样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呢?这就需要: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板书)[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向英雄学习的美好愿望。]师:我们既然希…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雄文化在当代的继承者,当代军旅文学在对英雄主义的自觉追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英雄叙事"。它在不同时期的英雄塑造和书写,一方面突出英雄不变的内在品质和情怀,另一方面努力探讨和拓展英雄的内涵,为文学的艺术长廊增添了一大批光彩夺目、令人敬仰与追随的英雄形象。它对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意识,培养民族的英雄气质、英雄信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丽珍 《人民论坛》2012,(26):202-203
美国电影塑造的平民英雄不仅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更是深入到社会民众心里,得到认可推崇,反映着美国人文化心理中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状况。文章从个体的英雄情结、成功价值观和性格特质成因三个角度分析美国对平民英雄的认同现象,以期对我国英雄人物荧幕塑造和题材发掘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松民 《公民导刊》2006,(12):54-54
《新华每日电讯》在10月10日和11日连续两天在头版头条发表“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当如何作为”和“构建和谐社会:七大难题亟须破解”的长篇报道,请一些学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他们提的意见都非常正确。问题是如何使这些意见和建议成为现实?此外,笔者认为,和谐社会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