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的终结与“终结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终结实质上是决策者的再决策行为。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效率和优化政策系统。但是,当前我国政策终结失范影响了政策终结工作的推进,从而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尽快建立与健全“政策终结的政策”是推进政策终结顺利进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政策在完成使命,或者无法发挥预期功能条件下,如果不能及时地终结而继续运行,往往会带来资源浪费、机构臃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由于存在利益的纠葛和冲突,政策终结通常很难顺利的开展和完成。要达致及时、有效的政策终结,除了要合理利用政策终结的内部力量(主要来自政策的权威主体),还要充分发挥政策参与的外在动力。基于当前我国政策参与的弱点与不足,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促动公众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典型事件会触发公共政策的突然终结,政策评估有利于促使公共政策的正常终结,政策环境变化将导致公共政策的提前终结,公共舆论氛围往往推进公共政策的加速终结,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促成公共政策的顺利终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公共政策终结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公共政策终结研究途径分为四大类,即政策阶段论、政策变迁论、政策机会论和政策比较论。这四种研究途径的理论特征、研究重点、理论设计等各有不同,也呈现不同的理论解释力。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探讨公共政策终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性指南,也有助于中国自觉地形成公共政策终结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对政策终结影响变量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的外部环境、政策本身的属性以及利益团体的博弈等方面,关于政策地位对政策终结的影响,学界则鲜有涉及。政策作为政策系统最直接的输出产品,在本质上体现为政策参与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将其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作为研究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政策地位的评判标准从四个方面体现:政策制定主体地位的高低、学者关注程度的大小、执行部门是否联合行动、政策最终作用对象的广度。在此基础上,判断政策地位的高低,可通过自上而下、承上启下、自下而上三大途径对政策终结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策终结作为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议程的建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策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政治价值的导向以及财政困难、政治价值的导向等政策系统内部的因素之外,政策系统外部的诸如政策促进者、社会舆论、政策监控、政策评估、触发机制等因素同样能够引发政策终结。显然,深刻把握政策终结的外部诱发因素,结合内部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政策终结议程的设立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障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本文对政策终结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政策终结的障碍因素并归纳为四点:利益因素,组织因素,程序因素,成本因素。针对障碍因素,本文寻找出一些对策以推动政策终结。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有效地对不适应新体制的旧政策予以终结甚为重要。本文以我国劳教制度的废止为例,以政策终结的力场分析策略为理论框架,分析影响政策终结的推动力和阻碍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促成政策终结的,试图完善政策终结的理论研究,希望在实践中对制定有效的政策终结策略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中的常态活动,它是因为政策无法有效解决政策问题而主动终结的过程.但是,在政策过程中政策终结是少有发生的现象。甚或终结的政策死而复生,无疑会带来消极效应。因而,政策终结启动标准的确立,是实现政策终结科学化、规范化和理性化的重要环节。政策终结的启动标、准主要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资源的获取能力”和“政策情境的变迁方向”等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标准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需要综合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服务行政的角度看我国公共政策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改革的目标.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公共政策终结工作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由于现阶段我国特定的决策制定方式,政策终结法制建设滞后,政策终结过程中忽视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补偿等原因,导致政策终结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贯彻服务行政的理念,可从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扩大社会参与、加大政策终结利益补偿力度等角度来推进公共政策终结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政策功能的完成还是组织机构的结东抑或是政策的法律化,都会导致政策的终结.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一项政策的终结却存在诸多阻滞因素。其中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深层次的阻滞因素是组织利益。为推动政策的终结,本文在分析组织利益这一阻滞因素的基戏上,提出了针对这一阻滞因素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锋 《行政论坛》2006,(1):37-40
公共政策过程本是一个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构成的完整周期,但由于现实中的政策受到诸多障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终结,这就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过低的政策绩效。因此,促使那些过时的、无效的公共政策得以终结应摆上当前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引致政策终结四大外因是:触发机制、政策评估、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和公共舆论的推力。  相似文献   

13.
食品免检制度终结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蓁蓁 《行政论坛》2009,16(2):37-40
公共政策终结是指一项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对已经实现了其目标而不再需要的政策或无效政策予以终止的行为.运用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对食品免检制度的终结作政策学意义上的分析,对食品免检制度终结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政策终结的机会之窗--"三鹿奶粉"事件作深入探讨,从而得出结论:机会之窗和政策终结倡导者是政策得以终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食品免检政策产生的背景、目标及内容的回顾,从规制均衡的视角,探析中国食品免检政策从政策产生到政策终结的整个政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运用规制政策均衡的分析框架来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刘路军 《行政论坛》2010,17(1):41-43
试探性信息是政策终结的重要策略之一,对政策终结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又存在异化的可能。为了防止试探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异化,需要研究试探性信息的主要特点、作用和主要的传播途径。进而解决在何种情境下选择传播试探性信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试探性信息的传播,在试探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5):119-126
政策终结议程设置是政府对问题政策进行识别及认定的过程,日益受到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行业专家以及普通公众等社会行动者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刻地揭示了知识生产的社会弥散这一新的知识生成模式,社会行动者会自己寻求一些新的知识,加深对政策终结议程的理解并对政府的表现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政府很难再按传统的做法对其进行操控和限制。这就要求对政策终结议程设置的规则进行变革。尽管政策科学家提供了多样的规则方案,但大都以工业社会的个人主义假设为起点,忽视了以伦理特征出现的个人。因此,除了对政策终结议程设置个人主义假设进行理论修订以外,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员应秉持开放合作的视野,将社会行动者看作政策终结议程设置的助推因素,以此来发现公共利益并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5,(3):56-60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该特征使得事物的时间性、周期性日益突出。公共政策系统在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客观有限性、政策制定主体的主观意识以及政策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终结成为了保持整个系统动态循环的关键节点。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政策终结研究朝着实践层面、个体性层面以及多元化视角层面发展的过程,既体现出公共政策科学的自我完善,同时也是后工业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实践所带来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6,(5):64-69
从理论上讲,公共政策缺少一种质问政府深层结构理性批判的传统,公共政策终结试图在政治体系的输出面上进行批判性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在权力结构博弈及适应性学习作用下,我国曾启动过三次集中的公共政策终结运动,短期内促成爆炸式的公共政策消亡,但却暴露出政策主导型管理模式下政策制定的扩张冲动与政策终结的滞后倾向。因此,必须围绕社会治理创新的战略目标,着重终结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单向线性思维、改善公共政策主体品质、弥补程序正义欠缺,以促进国家、市场、社会及公民之间相互包容的共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政策滞后是政策落后于社会需求或者说有些政策在时过境迁的情况下,仍在发挥着"余热".要防止政策出现严重滞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在政策滞后到达滞后容忍临界点之前发动政策变革或实现政策终结,为此,就需要政策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设立预警机制,及时对政策"滞后"现象做出反应;科学监测政策滞后的程度,有效推动政策及时变革;健全政策监控机制,落实政策监控之实.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美学中的"艺术终结"问题成为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的一个预言,一些重要理论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艺术终结"的预言作出了不同的阐释,成为了当代关学和艺术哲学的热门话题.探讨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可知,"艺术终结"问题是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发展的不同诠释,体现的是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阐释的开放性,而不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艺术的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