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托马斯·戴逸、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威廉·邓恩、斯图亚特·S.内格尔、叶海卡·德罗尔、戈登等代表人物的重要观点,可以认为政策分析理论从不同角度看存在政策分析与政策倡议、研究型分析与快速分析、前瞻性分析与回溯性分析、内容分析与过程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政策的分析与为政策进行的分析等六大类型。通过类型研究,可以更多了解政策分析的范畴、多样性和目标差异等。  相似文献   

2.
赵宁霞  李娜 《学理论》2010,(18):282-282,298
语篇分析的出现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上,从表层的句子分析到深层语篇的分析和理解,从微观结构的分析到宏观结构的分析。利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论述了语篇分析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赵振华 《各界》2007,(6):87-88
现金及现金流量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尤其在市场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来说,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把现金流量表分析建立在常规分析—综合分析—战略分析这一模式上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信息分析在企业财务分析和战略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政策分析的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的政策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价值中立学说”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价值取向研究在政策分析当中的地位、作用也逐渐为政策分析学者们所关注。从政策分析的外部制度环境要求、政策分析者内在素质要求和政策分析的内外交互过程要求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确立政策分析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出价值取向在政策分析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云涛 《学理论》2009,(23):100-101
本文以义素分析,也就是语义分析为切入点,概括介绍了义素分析的特征及其分析模式,结合义位、语义场的研究方法,对英语同义词做了义素分析。同时,文章以具体的同义义场和翻译个案为例对义素分析的具体使用进行了演示,利用对分法把语义分割为若干的义素成分以对比词汇意义的异同,从而为同义词的语义选择及其翻译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逻辑理论虽然提出了论题必须明确的要求,却没有给出明确论题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论题明确,就必须对论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可分为类型分析、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方面。本文就论题的类型分析进行了探讨,分别论述了事实性论题、评价性论题和决策性论题三种不同的论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舶来品 ,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本土化 ,特别是需要对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范畴进行实证分析。在公共管理学科性质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对我国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进行实证分析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证分析的具体问题 ;在对我国企业管理主体与客体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与实证分析方法 ,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相似文献   

8.
利益分析——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荣 《理论探讨》2003,19(2):93-95
公共政策研究的几个传统视角 (行为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为正确界定公共政策提供了基本思路 ,但并未揭示其本质内容。根据利益在政策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益分析应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法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哲  孙秋枫  庄磊 《理论探讨》2005,1(5):89-91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经济与法律互动共生、高度统一的新趋势造就了经济分析法学的方兴未艾。在了解以及借鉴应用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经典理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分析法学的独特贡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不仅是经济分析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当代经济分析法学家的经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章从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与法律关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同时比较了当代分析法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法学的关系,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济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划分方法的理论历史来源以及如此划分的目的,并通过分析奎因对分析与综合命题二分法的反驳,阐述奎因对意义、定义、保全真值的相互替代等分析方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明奎因对于分析与综合命题二分法进行批判的哲学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