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末晋初律学家张斐的法律思想主要见于《晋书·刑法志》中的《注律表》,其有言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格”,这里的“道、器、格”即是“律”的表现形式,而“道器格”其中又蕴含着“确定”与“衡平”,即庞德所言“稳定必要性”与“变化必要性”之意。以此角度观之,可对张斐的法律思想做出一番法理念的解读,明晰其思想的法理与本质。  相似文献   

2.
李鹿 《政府法制》2013,(8):28-29
许多报道和回忆文章都评价钱学森是一个温和谦逊的人,其实起初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并不像后来这样,叶永烈采访了钱学森早年的学生和秘书,他们回忆,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一股“外围作风”,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委婉不讲情面。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社会》2011,(15):9-11
有初学摄影者在台湾“摄影家手札论坛”网站上提问:“最近看到一家大陆社团的招生广告,名为‘色影’。在下不明,所以请教各位同行,‘色影’究竟是什么意思?”结果有众多圈内人士回帖释惑,有人说“人眼所见景物皆为有色之物,起而摄影谓之‘色影’”,  相似文献   

4.
问题一:遗产继承公证证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对遗产继承公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谓之“继承公证”,认为是公证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二种谓之“继承权公证”,认为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证明继承人对死者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证明活动。  相似文献   

5.
何谓“压岁钱”?《辞海》云:“旧俗.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而尊长者给小儿谓之压岁钱。”可见,追溯压岁钱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工程款拖欠是建筑业的顽症,它像癌症一样折磨着广大建设施工企业。对一些施工单位来说,无工程则无效益,谓之“等死”,有工程则要垫款,承受拖欠工程款之苦,谓之“找死”,真不知有多少施工企业因此而倒闭。为讨回工程款,有不少施工单位向发包方有关人员行贿,因此这又是建筑业腐败  相似文献   

7.
诽谤木“诽谤木”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木”,《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五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在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第八》里也有记载“尧设诽谤之木”。这里说的“诽谤”,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在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立柱,作为辨认道路的工具,即为路标。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称为“诽谤木”。到了晋代,“诽谤木”改为“华表木”、“表木”。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在…  相似文献   

8.
命运永远垂青于有心的人听说石毅,是在5年前。那时候我的一位“密友’法诉我,他曾就读的华东政法学院有一位老师,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后,准备设立一家律师事务所,取名“毅石”。直观地理解,自然地觉得是名字的料称,但脑子里总是会浮出“坚毅的石头”这个字眼,于是使固执地认为这个设立“毅石”所的石级该是个外表粗矿的彪形大汉。认识石毅,是在他的所成立不久后,因为案子他出差到了北京,同我的朋友前去拜访,第一次见面好这个在我印象中始终是块“毅石”的石毅:他的个子确切地说应该是偏接,一副练琅镜斯文地架在白暂的鼻梁上,…  相似文献   

9.
陈强 《政府法制》2008,(2):53-53
刚到美国时,对中国十分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你知道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正当我绞尽脑汁寻找“最佳”答案时,Paul感叹道:“你们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孙在一起,其乐融融,令我们很羡慕!”  相似文献   

10.
说“心”     
“心”乃人之要害,主血脉。心脏有疾,生命危险。故,人们特别看重“心”。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常常以“心”比之。君不见:有人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或某些方面出人头地,有人就会谓之曰“有野心”;一方做出  相似文献   

11.
《检察风云》2011,(13):61-61
首先,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考的是语言文字,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的是考生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因而考试作文必须要遵守官方认可的语言文字规范。网络热词诸如“神马”、“有木有”、“伤不起”“打酱油”、“浮云”等在网络中常见的语言,一般只能在资深网友圈子里才能方便地使用,才能看得懂、听得懂,在不上网或不常上网的人群中就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2.
董雪 《法庭内外》2009,(12):52-54
班车门一开,就听见一声:“竹子是草本还是木本?”不知是谁丢来的一个问题,搞得刚上班车的我一头雾水。这又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呢?随后,就听见立案法官老隗的答复:“竹子当然是木本了。”  相似文献   

13.
傅德平 《天津检察》2010,(1):73-73,72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在河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研究室李闽节的特点,熟悉的人都清楚,属于极其典型的“讷于言而敏于行”:是院里数一数二的笔杆子,文章写得很漂亮,但语言的表达,却远不如文字。而作为与其相处十余年的同事.却觉得这个评价并不十分准确,更确切的特质,是她对工作的那种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感恩母亲     
周末,母亲节,同学的女儿满月,我们去道贺。刚晋升为母亲的同学很是兴奋,笨拙地抱着女儿到处显摆。一边对小孩做鬼脸,一边对我们“诉苦”,什么小孩半夜哭闹很烦人啊,什么彻底脱离自由身了之类,故作的郁闷神情下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和亢奋。  相似文献   

15.
忠诚     
张晓毅,男,广西南宁市城北区检察院起诉科科长。2001年7月24日因患癌症去世,享年39岁。张晓毅同志在从事检察工作16年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诉人、优秀主诉检察官等各种荣誉称号11次。2001年8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作出向张晓毅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追记张晓毅一等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授予张晓毅“模范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张晓毅“模范检察干部”称号。  相似文献   

16.
《法治研究》2010,(7):F0002-F0002
素,通“愫”,本色、真情也。曹植诗云“愿诚素之先达兮”。豪,具有高超才智与品德的人。《冠子·博选》记:“德千人者谓之豪。”素豪,即本色英雄,意在不事张扬,真诚打造伟业。  相似文献   

17.
菜丛 《政府法制》2012,(8):49-49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整头”。  相似文献   

18.
陈令申 《政府法制》2014,(17):30-30
很多人不知道,“寻”和“常”都是古代的度量单位。最早的度量方法是伸开双臂.双臂之间的距离称作一寻,“倍寻谓之常。”也就是说,“常”是“寻”的两倍,即一丈六尺。  相似文献   

19.
人生总难摆脱一条必然和偶然交错的轨迹,谓之“命运”,无常巨变,只在瞬息。  相似文献   

20.
《易经》里说。聚而上者谓之升。它象征事物向上的姿态。 在任何门类领域,“升堂入室”都意味着达到更高境界。比喻人的学问和技艺深得师传、造诣精深:也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