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兴的解构主义法学之间,在对权力和利益对法的影响上、在方法策略上,在同具批判性上,具有共通之处。当然,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表现在理论的出路,普遍意义等问题上。解构主义法学对我们的法学研究有某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Vismann  Cornelia 《Law and Critique》1999,10(3):279-286
This article juxtaposes dogmatics and deconstruction to argue that the latter is no more than an inverted or decomposed species of the former. Taking the contemporary attraction of law to other disciplines as her starting point, Vismann traces the history of linguist interest in law. Focussing on Derrida’s exemplary and essentially glossatorial analyses of legal textuality, and of the paradoxes and aporias of legal language, she argues that deconstruction offers few surprises to lawyers long trained in the philological ironies of power. A more constru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junction of dogmatics and deconstruction would thus look to the role of law as a science of transfer from the real to the symbolic and would in this vein focus on the hardware of legal acts of transfer, such as filing systems and thus propose a prehistory of cyber legal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与两本《法理学》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之为法理学的根本在于它是一种使人过有善德的生活的知识。现代法理学逐渐向科学的靠近,逐渐模糊和开始遮蔽这种对法理学的基本认识。在我国,这种趋势集中体现在法理学教材的编纂和体现在其中的基本认识。本文通过对两本法理学教材对法律的历史、基本的法律立场和法律技艺的处理的比较,从而凸现这一现象,进而指出法理学教材编纂所应当持有的法理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1999年正处在世纪之交,法理学研究的热点是20世纪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本年度法理学的主要学术会议有:1999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法理学年会,研讨的主要问题是“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1999年10月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的“中国传统法文化与当代法理学”的研讨会;12月中旬在中南政法学院召开的“法理学向何处去”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的法理学研究又有了新的收获.据粗略统计,本年度的各类法理学文章约有1000余篇(据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的文章索引统计).本年度出版的法理学著作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部.本年度的重要法理学学术会议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的以西部大开发与法制为主题的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年会、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治: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中共中央学校政法部主办的"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研讨会、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前苏联法学与中国法学"研讨会等.本年度法理学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后现代主义法学、中国的法治建设、法学方法论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问题、法治与德治问题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法学方法论、法治和后现代法学研究方面的若干文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芳 《河北法学》2007,25(11):155-160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倡导中国法学研究者摆脱"现代化范式"的支配,实现法学的中国化.法学中国化的障碍一是现行教育体制和学术评价体系,二是绝对价值的缺失.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7.
有关纳税人权利话语的实践性议论和法律议论唤起了法学方法论的觉醒,但关于纳税人的权益如何构成一项公法上主观权利或宪法权利的争辩并没有被认真对待。如果直接从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切入,再加以层级化的结果,可以将之分为:自然权、宪法基本权利和一般法律权利三个层次,税法上的纳税人权利的主观公权利性质似乎没有疑问,但是宪法层次的纳税人权利面临着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困难,在宪法解释学意义上所谓“纳税人基本权利”也许可以解释为宪法基本权利和纳税义务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守文 《现代法学》2001,23(6):46-55
法学研究之深入 ,端赖于范式转换 ,经济法学研究更是如此。以往之法学研究 ,较为偏重权利 -义务结构分析 ,这固然重要 ,但已显不足。本文基于对“复杂性问题”进行多维审视的需要 ,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理论对经济法研究的几个基本假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2004年的法理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和亮点,原来所关注的某些问题也有更进一步的深入讨论.本年度召开的研讨会主要有: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举办的第4届亚洲法哲学大会,<法学研究>杂志社和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俄罗斯法学理论的转变"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中德日法学研讨会--法律全球化与共同法的发现",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法律移植与中国法制"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讨会",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探讨会",吉林大学法律理论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的"法治、人权与宪政"的学术研讨会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法理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 法理学的研究在2003年又有了新的进展,有一批有分量的论文和著作问世.据对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有关法理学资料索引的粗略统计,本年度的法理学文章约有800余篇(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本年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法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法治的一般理论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年份.法理学和许多学科一样,一方面忙着回顾和总结过去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一方面兴致勃勃地面向新世纪,拓展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 2005年的法理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论著.这些研究继续深化了往年已经展开探讨的一些问题,比如法治问题、权利问题、法学研究方法问题、法律解释问题、法律体系问题、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等,同时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也开始研讨一些新的热点问题.本年度召开了几个富有成果的研讨会,主要有:我国学者所参加的在2005年5月召开的以"全球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为主题的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在1月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5月联合举办的"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的"全球化与法律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在10月举办的"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和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在12月举办的"中国法律发展报告"研讨会.本年度出版的法理学方面的著作(包括译著)据粗略统计有40余本,公开发表的各类学术论文和文章大略有600余篇.  相似文献   

13.
法理学研究2002年又有一些新的进展.除了围绕法治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以外,又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研究的"亮点",如法律与全球化、法律方法论及法律职业的研究等.据粗略的估计,本年度发表的各类法理学文章约有70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出版的学术专著约40余部……  相似文献   

14.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iconography and role of animals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bestiaries. In being without original sin “God’s creatures” were deemed proximate to divine perfection and to salvation. Animals, whether symbolic or actual, both instructed man’s moral behaviour and ushered man towards salvation. Bestiaries, it will be argued, are keys to understanding how modern law would eventually co-ordinate itself in relation to the concept of a future salvic moment.  相似文献   

15.
拉伦茨裁判方法之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伦茨方法论体系的基础是欧洲传统的“名判”逻辑技术,其目标是达到个案的公平判决。当作为裁判依据的总体法与条法不足时,法官可“续造法”。所续造的“法”不是条法,而仅是为达到公判而对诸条法的自主运用,它应该有“现行法”的拘束力。为使体系内自主运用条法成为可能,本来不足的体系内“条法库”由审判员以诸种技术补足。介于法律准则之间的或宪法内条法的不谐则依赖“法益衡量”技术解决。因片面突出法官的自主地位,拉伦茨方法论在本质上是现代法治社会一种尚需调制的折衷系统。  相似文献   

16.
ENRICO PATTARO 《Ratio juris》2006,19(4):489-500
Abstract. “The Notebook Corner,” edited by Enrico Pattaro, makes its first appearance here as a new section of Ratio Juris. This new sec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a sense as an offshoot of the project for A Treatise of Legal Philosophy and General Jurisprudence, a work still in progress composed of five theoretical volumes and six historical ones. The theoretical volumes receive a brief presentation in the paper immediately below,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Volume 1, entitled The Law and the Right: A Reappraisal of the Reality That Ought to Be. This volume is then discussed as well by Rosaria Conte and Cristiano Castelfronchi in the second paper of this “Notebook Corner”.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an innovative piece and at the same time—a timely piece, in a world of global warming. A time in which fierce scientific debates are being fought over anthropogenic impact. Yet the general public would appear to ‘feel’ the change, without any need for measurement and contesting of findings. This ‘feeling’ is manifest in the Earth Hour. It is this collective act which I would argue is borne out of feelings for the earth. Feelings which tell people instinctively a change in behaviour is needed. This article therefore examines the semiotics of a jurisprudence which is premised on feelings. Feelings towards the Djang—a primordial force expounded by the Australian Aboriginal Senior Law Man Bill Neidjie of the world heritage listed—Kakadu National Park, Australia. He foresaw the climatic shifts and wanted to assist European Australians—Balanda to help avert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  相似文献   

18.
利益法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纲要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听众! 较之其他题目,今天这个客座演讲的题目对于我别具意义.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位大学教师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而且是本人毕生工作之所在.从写作教授资格论文起,我就是利益法学方法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课堂上,在理论争论中,还是在实践中.关于实践,尤其要提及我有关债法和物权法的两本《概论》.能在新的听众面前谈论这一方法,于我是一种快乐.但是,我首先必须对演讲内容作一定的限制,以不致各位稍后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9.
当今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3个 :法律是什么 ?法律应该是什么 ?如何认识法律 ?前 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 ,后 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法理学也经历了一个与哲学类似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再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过程 ,其中主线条就是对上述 3个问题的回答。这种知识谱系的讨论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法理学的研究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议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江华 《法学杂志》2005,26(1):13-15
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法哲学的基石性范畴,一切法哲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以之构建的,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什么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占有论、利益论和法权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法的起源、调整对象、根本内容以及运行过程来看,以“行为”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