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欧盟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管制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自 1990年开始 ,欧盟基于“预防原则”的理念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法律管制 ,要求其在上市前必须接受风险评估和审批 ,在上市时以特殊标签加以标识。 2 0 0 3年 9月欧盟又通过新的立法 ,实施更为严格的管制制度。欧盟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另一方面又为转基因食品的进口设置了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2.
WTO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第一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瞩目的欧美之间在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上的角力终于随着美国等国的部分胜利而最终尘埃落定。转基因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欧美之间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争端不得不面临科学与规则、贸易与环境、WTO协定与多边环境条约等张力关系的考验。因此,WTO争端解决机构就欧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审理结果必将对发展势头正旺的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大国,应就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作出合理的定位以适应当前的转基因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3.
欧美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迁 《河北法学》2005,23(10):114-121
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性倍受争议。在对其进行法律管制方面,形成了欧盟和美国两大阵营,在管制理念、管制方法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态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引起了双方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激烈对抗。对比、分析两大阵营的法律管制制度,能够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历来是倍受争议的全球性问题,一直以来,欧盟基于多方面原因,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法律制度进行管制。本文通过对欧盟转基因法律制度的规定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其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律传统有着密切联系:欧盟的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导致欧洲国家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需通过严格立法来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转基因产品种植面积的扩大,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贸易措施,以保证本国国民生命健康和环境免遭破坏。本文以美国诉欧盟的转基因产品案例来介绍这两大集团关于转基因产品态度的差异,并由此产生的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6.
中外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法律规范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运用,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种植在全球得到了迅速推广发展。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产品都进行了立法。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规制,是从试验审批到种植监管、产业化推广和进入市场等多方面多环节都进行了法律控制。我国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立法模式中应当采取“水平立法模式”与“垂直立法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立法模式,建立专门的转基因作物管理机构,完善安全评价制度、安全检测制度和检测标准,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兴起和转基因产品贸易的发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WTO框架下与转基因产品贸易相关的《SPS协议》和《TBT协议》的有关规定和相关争端实践,分析了这两个协议的相关条款在对转基因产品适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拓宽WTO规则,纳入消费者优先原则。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转基因产品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专利相对于病人”的问题,WTO先后通过了《多哈宣言》与“穷国购药决议”,并在此基础上对TRIPS协定进行修订,在TRIPS体制内确立了专利利益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平衡点。但是TRIPS协定修订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平衡的产物,其所提供的灵活性实际上很有限,不可能真正提供决关于医药可得性问题的“永久解决方案”。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中国家推动下受到人道关怀的制衡但总体上仍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9.
习惯国际法在WTO中一般都能得到适用。但2006年WTO专家组在欧盟转基因产品案中的决定破坏了WTO和习惯国际法的和谐。本文认为,当与WTO协议不相冲突时,如果大部分WTO的成员方都是某条约的缔约国,并且所有的争端当事国都是该条约的缔约国,或者某一争端当事方不是缔约国但是明确表示接受条约中规定的约束时,条约的规定可以作为习惯国际法规则在WTO中得到适用。  相似文献   

10.
杨国华 《清华法学》2023,(6):124-144
WTO上诉仲裁诞生于上诉机构危机之中,来自现实需求。从实践看,先是著名律所提出建议,将WTO协定中的仲裁条款用作上诉程序的依据;随后欧盟与加拿大和挪威分别签订了双边仲裁协议;后来双边协议又发展成更加机制化、带有常设仲裁员的多方安排,直至实际受理案件;目前上诉仲裁制度已经基本成型。从理论看,上诉仲裁援用WTO仲裁条款的性质,并不属于条约解释,因为该条款的本意并非用于上诉程序。在条约法的大背景下,其性质与修改条约的“相互间协定”或“嗣后实践”更为相似。WTO协议并不禁止“相互间协定”和“嗣后实践”,而上诉仲裁能够符合其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11.
欧共体专利与商标司法管辖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权利申请国际化方面商标法的步伐要远远快于专利法.大幅度简化商标国际注册手续的《马德里协定》早在1891年就得以缔结,可是简化专利国际申请手续的《专利合作条约》却迟到了80多年,直到1978年6月才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2.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3.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4.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5.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6.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7.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8.
UK and EU     
  相似文献   

19.
Currently, the EU-15 forms the only 'bubble'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and has negotiated an internal burden sharing. A strategic EU climate policy should include accession countries. Thus, even in the case of early ratifica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 by 2002, it would be sensible to form a bubble with all countries that are certain to be EU members during the commitment period 2008–2012. Of course due to Art. 4.4 of the Protocol the EU-15 has to stick to its own bubble. However, nothing prevents it from forming an implicit bubble including all first wave countries by inducing them to form a bubble on their own and transfer the surplus to the EU-15. Similarly, second wave countries should form a bubble of their own to co-ordinate JI and permit transfers to the EU. This woul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business-as-usual and the target by about 50%. If ratification is delayed to a point where it is clear which second wave countries will be members by 2008, the bubble should be extended by those countries. When in 2005 target negotiations start for the second commitment period, the EU should negotiate a bubble consisting of all states being certain to be members by 2013.  相似文献   

20.
UK and 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