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谭震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他的侄儿侄女们回忆起伯父谭震林与自己的同胞兄弟及侄儿侄女们间的一些往事。谭震林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共产党人的  相似文献   

2.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嫡亲弟媳王士琴老人捐赠给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照片上自左至右为邓颖超、周恩来、王士琴、周恩寿(周恩来弟弟),前边两位娃姓分别为周秉和(男)和周秉建。他俩都是周恩寿和王士琴的孩子、周恩来的侄儿、侄女。 周恩来生前对亲属要求很严,平常很少和他们在一起拍照,即使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23日下午,我正在周恩来纪念馆陪周恩来侄儿周华凯、侄女周华绂等参观,突然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童老走了!我震惊得顿时挪不动脚步,呆呆地站着足有20分钟,脑海中顿时翻映出童老慈祥的笑容:他对宣传研究周恩来的精辟发言,对我个人的赠书、题字、写信等等的教诲……我辞别  相似文献   

4.
江涛  陈慧 《党史纵横》2014,(3):39-40
正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没有子女,但他有六个侄儿侄女。他们在成年之前,都曾或长或短地在周恩来、邓颖超家中住过,回到父母家后,也经常去看望伯父、伯母。其中有四人先后参了军,有的在部队工作了三十多年,有的只有几个月便离开了部队。虽然情况截然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参军的事都曾受到周恩来的"干涉",于是,便有了各自大相径庭的"参军史"。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告诉记者,伯父经常讲的就是要求她做普通劳动者。1968年已经参军的周秉建,按照伯父的意愿,脱下军装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二十年的草原生活使她深深感受到农牧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的侄儿周保章,参军10年后转业到一家工厂担任文书。他曾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过一个星期。因为周恩来工作太忙,只在吃饭时偶尔聊几句,真正和他的谈话只有一次。而这次谈话中周恩来问得最多的是工人的生活、职工的困难,有些问题"几乎把我这个厂文书也给难住了"。周恩来嘱咐周保章:"希望你扎根在基层,永远做普通的劳动者。"周恩来的普通劳动者情怀,不仅体现在他对晚辈的教育上,更是体现在他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周末》1998年2月13日7版刊载了浙江仲向平的文章《周恩来的嫡亲表妹王去病》一文.其实王去病不是周恩来的嫡亲表妹,史实如下:其一,周恩来父亲一辈只有嫡亲兄弟四人,没有女性.1996年,周恩来大伯父的孙子、周恩来侄儿周华章同志曾寄给我一份他祖父周嵩尧写给总理办公室何谦秘书的一封专谈周恩来亲属的信.信中明确交待“总理没有胞姑母,也没有胞姐妹”.现在该信内容已收入党建读物和中国青年两出版社联合于1998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家世》一书.其二,据周恩来嫡亲侄女周秉宜同志写的周恩来的《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余》一文说:“周桂珍(1873—1913)是周恩来大伯祖父周晋侯的女儿,按大排行,她应是周恩来的二姑母.”“ 1894年,  相似文献   

7.
正1968年,周恩来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周恩来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相似文献   

8.
周燕 《湘潮》2013,(8):50-56
1959年6月25日,离别故园32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冲。当走进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的卧室,端详着挂在墙上的烈七遗像,他心绪难平。当初,毛泽东离开家乡时,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抱负,把自己的亲人带进铁血疆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两个弟弟先后为革命献身,留下毛远志、毛楚雄、毛远新三个遗孤。毛家兄弟手足情深,毛泽东对他的侄儿侄女始终充满关爱。  相似文献   

9.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是周恩来之弟周恩寿6个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生于东北哈尔滨。周家一直是男丁兴旺,女性稀少。以周恩来这一支而言,祖父亲兄弟5人,没有女性;父辈亲兄弟4人,又没有女性;到了周恩来自己这一辈是亲兄弟3人,还是没有女性。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  相似文献   

10.
正《西游记》是周恩来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曾两次出国访问,到了10多个国家。回国后的一天,他的侄女周秉德去西花厅看望他,周恩来风趣地说,走了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我也是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1994,(1)
彭德怀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常“鞭策自己,手中有了故但决不要腐化.”他给自己提出了拒腐防变的“三诀”: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捎回去.彭老总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北京工作期间,他最反对奢侈生活和摆阔气,从不搞特殊化,处处想到的是人民.他常常对自己的侄儿、侄女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要和过去比.”现在,我便广冬天有暖气,洗澡还生个热火炉,象我们这样的生活,全国人民要50年以后才有哩。”他家人口多…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 方先生有一位伯父方山,终生未娶也未育有子女。因为年老体弱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就其养老及病葬问题,2009年,村委会召集了方山的兄弟和侄儿、侄女协商。  相似文献   

13.
瞿灿萍 《当代党员》2006,(12):39-40
她把年老的夫舅和失去父亲的侄女、侄儿接到家中,养老抚幼。2005年,双桥区通桥镇党委副书记邓广琼一家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邓广琼为家人——  相似文献   

14.
荐书     
正《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这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的一部回忆录。作者从亲历者的视角,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一起生活的难忘岁月,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对自己的成长、工作和婚姻的关心教育指导,从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精神风范。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内容,例如邓颖超、周同宇的口述回忆文章等,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部分是首次公开。  相似文献   

15.
1994年9月7日,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为筹备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活动,赴京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赵朴初大师与周恩来总理生前相交很深,市领导拟向他汇报一下淮安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设想并征求他老人家的意见。我们通过周恩来的嫡长侄女、时任《华声报》社副社长的周秉德与他联系。正在北京医院住院的赵朴初老人得到信息,即向医生“请假”,要见一下来自周恩来家乡的客人。  相似文献   

16.
3月9日.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周恩来铜像揭幕仪式”在漳州市立人学校举行。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周秉宜,原卫士高振普将军,雕塑家章永浩教授,漳州市副市长黄浦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和代表出席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7.
1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大悟县)黄家老窑.祖上六代以烧窑为业.他自家有两个姐姐、五个哥哥;另有4个堂兄、一个堂妹,连同父母叔婶、侄儿侄女,全家32口人,以制造陶器为生.  相似文献   

18.
1946年9月,周恩来曾在南京接受过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的一次专访。据后来公开发表的文章记述,周恩来在谈起家史时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 1964年8月2日下午,周恩来利用星期天召来在京亲属,和他们谈家史。在这篇由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记录,邓颖超亲笔阅改的《七伯谈家史》上,周恩来说,“我们和尔辉父亲是一个祖父,……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攀龙、号云门,字殿魁。”这是周恩来两次在重要场合讲他的祖父的名或字叫殿魁。 然而经学者考证,周恩来祖父的名字叫“起魁”而非殿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16集电视片《伟人周恩来》的第14集《亲属们的诉说》一节中多次出现记者对周保章同志的采访.周保章(题图右一)是周恩来的侄儿.周保章的曾祖父,即周恩来的祖父周殿魁,原是绍兴师爷,后来当过淮安知县.周贻谦是周殿魁的3子、周保章的祖父.他就是把周恩来带出家乡,走向东北,从而改变了周恩来人生、政治命运的三伯父.周贻能是周殿魁的7子、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谦只有一子周恩彦.周贻能有3子,周恩来居长.周恩彦有孩子3男2女.周恩来没有子女.周恩来习惯地被他的后辈们称做七伯,外人还以为周恩来是排行在七,其实,七伯之称是缘于他的父亲.按家乡习俗也称邓颖超为七妈.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27日,周恩来侄儿、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作报告,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一封邓颖超的亲笔信。邓颖超在1954年1月写给周尔均的这封信中提出"三个必须"。"三个必须"代表了周恩来、邓颖超对亲属的意见,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嘱咐"同志侄"不要辜负共产党员称号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是周恩来的堂弟,1930年末至次年初,周恩来、邓颖超曾秘密住在周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