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急志愿组织在实践中产生的乱象和争议,是其权责界限模糊导致的必然后果,有必要在法治层面完成应急志愿组织社会公权力构建,将其活动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应急志愿组织之社会公权力生成的固有权模式、国家授权模式和契约论模式存在局限性,应从国家和社会共同在场的治理结构出发,以社会的自发构建和经国家承认并通过法律加以规范的授权模式为基础构建应急志愿组织之社会公权力。通过国家层面制度结构的赋权和社会层面社会信任的构建,实现对应急志愿组织的“复合授权”,使其更加规范有序地参与到应急治理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纳入刑事法律援助的对象之内,迈出了构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第一步,但诉讼地位不平等、援助主体权利缺失、精神医学鉴定不规范、监督机制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分析刑事诉讼程序,借鉴域外法治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在律师介入前的权利保护、援助主体培养、精神病辩护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为探索我国的精神病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6):57-57
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普通公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官民冲突,是老百姓对公权力行使的不满,对公权力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负面情绪。为什么公权力不规范或者公权力失控是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呢?第一,很多社会矛盾是由于制度不公、政策不公、立法不公造成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决策和执法不当。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7,(10)
公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同意,它本来只能被用于为公共利益、民众利益服务,但是,当它一旦被某些官员利用而私有化,则意味着它开始彻底地违背公共利益了。腐败的泛化、深化,无一不与公权力私有化有关,它违背社会公正,破坏社会和谐,削弱公众对公权力的尊重,是现代社会文明、政治清明的最大阻力。公权力的私有化,往往是由于监督与制衡的缺失,导致权力的运行缺少必要透明度而产生腐败。因此,破除"公权力私有化",就必须从整个权力运作体系着眼,改善其透明度,使其得到有效制衡,才能避免这种私有化继续以各种面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的特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缘起 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期望的要求而使得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这在行政法学界已达成共识。而行政合同的魅力无非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而达成的协议,因而留给相对人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余地;另一方面作为签约一方的行政主体仍保持其原有公权力的身份,因而又能保证实现其行政目的。但正如民主与效率的矛盾一样,使行政合同产生如此效能的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在这里恰恰形成“悖论”,贯穿在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旨在通过权力与权利关系的重新配置,让公民享有更  相似文献   

6.
郭剑鸣 《学习论坛》2009,25(3):51-54
预算国家是从财政上约束国家公权力行为的系统化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公权力行为与公共预算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预算国家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亚当·斯密的平衡财政思想、凯恩斯的负债财政思想和布坎南的立宪财政思想三大阶段.它为民众从财政上解读国家、审查公权力行为、防治公权力腐败提供了制度基础.建设预算国家是现代国家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要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l、国家所有。即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企业法》、《转机条例》、《监管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公司法》将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专辟章节,加以界定。规定“已设立的国有企业,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以改建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要经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批准。从“授权”的角度明确体现了国有资产“统一所…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3)
正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构建现代国家制度,而现代财政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是限制公权力。因此,财政公开透明、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建构以及公众参与预算成为现代财政制度构成要素中的重要方面。公权力的最终约束力来自于公众及立法机构,而公众及立法机构能够有效约束和监督公权力的前提是掌握完整、详细、可靠的政府活动信息,主要是财政信息。财政公开透明、人大预算监督和公众参与预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在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只有及时地转变党的领导理念,转变党的领导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方法及党法关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法治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通过法治规范我们的公权力行使行为,领导人民真正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领导艺术     
“分苹果式”授权 一个母亲正准备把一个苹果切开,分给两个儿子,就在此时,两个儿子却为谁能第一个挑选吵了起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儿子切,另一个儿子挑,这个做法很好地化解了儿子的争吵。这个母亲轻松地化解矛盾的办法,称之为“分苹果式”授权。 “分苹果式”授权实际上是领导者把权力和矛盾一起下移。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其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千丝万缕。无论他多高明,时间、精力、经验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但无益于矛盾的化解,还会造成下级的惟命是从、回避矛盾或上交矛盾,从而使自己置身于矛盾的焦点之中,工作被动甚至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因此,要想自己超脱于矛盾之外,就必须合理地将  相似文献   

11.
施红 《当代贵州》2014,(13):53-53
正对于快速转型中的中国来说,如何防止政府官员利用国家公权力寻租,防止资本向政府公权力渗透,是非常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对于资本和公权力的勾结,中国执政党高层并非没有意识到,舆论也并非没有进行批评。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一面被解决掉,一面又新产生,似乎很难断根。这有三个基本原因。第一,用行政权力来管理社会和主  相似文献   

1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充分享有经营自主权。公权力对保障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具有重要意义,在防止市场主体滥用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应防止公权力的扩张对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侵害。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结合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依照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之"法不禁止即可为"与政府干预"法不授权即禁止"的原则构建市场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水心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君吏民一体、养教治兼备,国家公权力系统和基层民众公私相共、上下一本。然而宋代的现实是:国家公权力系统放弃了养民、教化方面的责任,养民的主体变成了富人,教化的对象集中于科举士子,基层的治民大权则落于吏胥之手,故形成了君民二分、上下相仇的局面。对此水心提出了上下双行、公私并重的重建方案:一是保护私田、官买公田、迁民辟地以解决养民问题;二是大力改革官学,并鼓励民间私学以教民;三是整顿吏治以加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同时积极表彰、提倡儒士在家族和乡党层面推行基层自治。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与要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宪法的二级大法。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观念,认清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充分发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治理国家、促进改革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要求学员了解并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丽娟 《理论学刊》2003,3(2):97-100
在中国 ,人权主体存在二元结构。社会成员不是依公民的身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而是依市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身份有差别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歧视农民的二元制度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平等权的宪法文本存在缺陷、公权力的行使存在不法现象、国家权利保障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农民缺乏法定的维权组织是导致农民的宪法权利被侵害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农民权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汪火良 《唯实》2011,(2):11-13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腐败的方式已为官方和民众认可,网民网络反腐具有现实的缺陷与不足,需要公权力机关的积极疏导和引导,国家公权力机关在网络反腐中主导功能的发挥应从构建如下机制契入:公权力机关网络反腐的自动机制;公权力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网络反腐的联动机制;公权力机关与网民自律性组织之间网络反腐的互动机制;网络反腐的法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0):17-17
社会领域的治理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构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显著短板。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相对畸高,不仅诱使当事人违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亏、违法者赚便宜,进而劣胜优汰。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七:一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维权理性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对公权力机关的诉求日益增长与对公权力机关的服从、配合与支持日益淡化之间的矛盾;三是对依法治国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则的抽象认同与人情、关系、私利、政绩大于“国法”的行动之间的矛盾;四是公权力机关的退位、归位与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发育仍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五是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与法律质量整体上仍不理想之间的矛盾;六是严厉制裁违法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与违法成本极低、守法成本较高之间的矛盾;七是中国当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与应对方式的简单化、低效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授权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及行政法学一个重要的基本范畴,对授权 行政主体的探讨在许多方面尚付厥如。本文对授权行政主体的 涵义,种类及存在的理由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完善我国授 权行政主体制度作了些许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民族主体身份和国家公民身份共生共长的过程,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开放性、统一性的特点和政治认同、文化整合、社会归化的功能。该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接受并掌握的一定政党或国家的公民性民族观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民族观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主要有民族主体身份、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外环境引起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性论断。这里就"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治理现代化的条件下,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和行使国家公权力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党,宪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党根据这种宪法地位长期执政,并直接行使一定的国家公权力。党行使宏观的执政权力和相关的国家公权力,在今天治理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