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制度建设的涵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春龙 《前沿》2008,(1):99-102
文章在系统观点角度界定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了参与人是界定制度内涵的重要维度,并把制度界定为:在特定情势中,制度参与人所共同认同并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进而在此框架上,我们放弃了从阶级的、整体的角度理解国家制度的方式,转而从行为规则的角度来理解国家制度。本文把国家制度可以界定为:在实现人民民主过程中所涉参与人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最后本文区分了国家构建与国家制度建设的不同,并把国家制度建设界定为:参与人不断完善和创新国家制度以人民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制度共同塑造着社会主体的自由和秩序,在道德建设中加强制度认同,从而确保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只有将道德建设和制度认同统一整合起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人们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社会秩序之中,树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则意识,在制度规则中体现优良的传统美德,在道德自律、自觉和自由中升华制度的正义规则.  相似文献   

3.
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纬 《思想战线》2002,28(3):5-9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 ,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这种安排和选择决定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同时 ,也是制度的进化和变革的过程。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 ,就是不断引入新的规则与规范、新的合作与竞争、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选择的创新发展史。这其中伴随着人们对正义、平等等价值的追求 ,以及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出台,引发了理论界对证据立法的热烈讨论。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和发展,对比两大法系国家对待该规则的基本态度,反观对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此规则的相应规定,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属必要。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并借鉴别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被称为证人特权规则 ,是外国证据法中一个法治原则的体现。文章通过对外国证人特权规则适用的主体范围、特权规则内容的对比、总结 ,探讨在中国当前增设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出庭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面对当前国情,应当设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告知程序,提高侦查水平,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保障机制,正确处理适用这些原则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法完善体系中,成文法缺陷主要表现为制度缺陷、制度保障缺陷和裁判规则缺陷。司法解释的功能主要在于解决制度保障缺陷,案例指导制度主要在于解决裁判规则缺陷。对于制度缺陷,现行两种完善机制都有所涉及,但是碍于司法解释立法权限的限制和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效力不足,制度缺陷问题难以解决,构建案例解释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始引起关注。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例为基础,构建了我国案例解释制度,以期解决上述两种制度的内在缺陷,从而进一步健全法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8.
规则细化之考题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土地管理法针对征地补偿制度的修法行动,也为下位法的出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     
城市管理是个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自然法则进入城市不灵,无法讲究优胜劣汰;城市讲究规则和制度,而规则和制度是人制定的,难免有局限甚至出错。  相似文献   

10.
制度不是抽象的规则集合,也不是现实的行为堆砌,而是相关制度要素,即"制度规则",与人的实际行为,既在制度范畴内称为"制度行为"的辩证统一。"制度规则"是"制度行为"的理论总结,"制度行为"是"制度规则"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完善,不断循环构成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制度的实践论。制度是矛盾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构成制度的本质,是制度发展的内因动力;利益矛盾解决方法构成制度内容,利益矛盾变化引起制度变迁,这就是制度的矛盾论。制度变迁可以缓慢自发,也可以被快速激发。前者是自发性变迁,后者是强制性变迁。在现代经济学中,强制性制度变迁被纳入"供—求"模型加以研究,国家政府(State)被当作主要的制度供给者。但现实社会中,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阶级、阶层、集团也同样能够成为制度供给的强力主体,提供制度、引领变迁。在现阶段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举足轻重的制度供给者,其制度供给能力的高低,将严重影响中国制度发展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如何对经济社会的制度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结合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特点,选择适当的制度缺口,如乡村行政体制断层、非公有企业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及公民社会治理机制失衡等问题加以切入,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制度供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中国制度发展建设成败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宏观上制度环境既可以降低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也可以增加这种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关键取决于该地区制度环境的有效性。制度环境的有效性取决于正规规则、非正规规则、政治市场的效率和经济市场的结构与效率等四个方面。FDI与制度和制度环境之间不是单向作用,而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中西部地区唯有进行制度创新,在制度环境的某些方面寻找突破点,打破被锁定的路径,吸引FDI,然后以FDI带动制度变迁,进而提升制度环境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是指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及有关国际性组织根据法治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公认的一些人权保障原则确定的,刑事司法中证据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当遵循的最低限度规则。这些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取证手段文明化、人道化、司法令状规则、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理论上概括为“实事求是” 的证据制度。但立法对证据的规定很少,没有系统的证据规则,实践中随意性较大。没有规定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其改革应着重在法治理念下,注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充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报刊的操守     
《民主与科学》2009,(2):74-74
一个社会永远需要两种规则,一是外在的规则,一是内在的规则,法律制度是外在的规则,道德操守则是内在的规则。操守不仅仅对个人而言,作为舆论代表的报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的操守表现在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报刊的操守则体现于它如何面对权力的威压和金钱的诱惑。  相似文献   

14.
韩剑 《群众》2023,(2):34-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党中央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仅要求我国主动扩大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力度,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主动开放,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跟随者和接受者向参与者和制定者转变;还要求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地扩大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制度型开放,构建制度型开放框架下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 WTO后 ,根据国际法优先适用的原则 ,我国政府必须对现行的国内法进行全面的清理 ,以便对国内法中存在的与国际法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废止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国际法的对接 ,形成适合于 WTO法律体系框架原则和规则要求的司法、执法、管理制度环境和文化。我国警察制度创新也应与 WTO规则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议民主具有主权和治权的有限分离、民主和效率的双重取向、政治职业主义、委任代表制和程序民主等基本制度规则。从分析代议民主的基本规则入手,可以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目前还存在某些问题,这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度变迁的生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虽然表面是受政府主导,但同时受市场深化而导致的新的制度环境的制约,这种制约迫使政府主动地提供或承认顺应市场化规则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鼓励废除死刑,但不强制废除死刑,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循程序法和实体法。我国死刑案件的审理,需要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健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直接言词原则及传闻规则、提高判处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补强证据规则,来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如何在WTO规则下完善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按照WTO规则梳理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融入正当程序理念;加强依法行政、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建立独立、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