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人民公社体制为载体的控制型治理模式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确立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这两个阶段,农村社会呈迥然相异的发展状态。反思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如下启示:乡村治理须以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乡村治理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创造性,乡村治理不应割裂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乡村关系道路是中国学者们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探索一种新型的网络模式的中国乡村关系就是本文的主旨。本文首先对一种新型的乡村关系进行定义,进而对现实中国乡村关系出现的网络模式的端倪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只有构建一幅乡与乡、村与村以及乡与村的良好发展且良好互动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关系才是中国农村的发展出路,这是符合中央新农村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础,乡镇政府在推进村民自治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集中表现在对村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方面。根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应是一种双向关系:村民自治工作中前者与后者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及行政管理中后者与前者的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然而学术界将二者的关系简单地定位为“指导与协助”的关系,这并未揭示二者关系上的双向性及全部内容。仅就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一方面来看,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范围应当是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文章对这一职能事项范围采用列举的方式进行了明确界定,对乡镇政府予以指导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乡镇政府的两种不良指导行为即不作为和滥用职权提出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发展权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政府围绕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形成“差序治理模式”的行动逻辑,即基层政府依据村庄间实际条件的差异确定优先扶持的秩序,并据此提供种类和数量不同的扶持政策。从提升农业产业扶持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讲,差序治理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这种模式也易造成产业扶持和培育资源的非均衡分配,导致不同权利目标间的失衡和农民发展权的不平等对待。基于法治视角的分层治理模式,应当遵循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采取法治化的分类治理策略,扩大农民参与权,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5.
华业庆  刘燕 《法制与社会》2012,(10):209-210
民族乡村关系同一般乡村关系一样,是在“乡政村治”模式下的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乡村关系日益复杂,出现了两种极端走向.本文就民族乡村关系发展的现实表现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新光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34-39,137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改革进行了25年。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至1985年的“社改乡”和“乡政村治”体制建立;1986年至1989年的“撤并乡镇”和推行“村民自治;”1990年至1997年的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8年至今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乡镇改革动力来源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行“村民自治”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开展农村“费改税”的强有力推动。下一步乡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及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按“撤市、强县、精乡、补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推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实现村规民约行政村全覆盖”,为基层解决社会纠纷、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有效的规范支撑。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人民法院要立足社情民意,创新司法供给形式,推动纠纷源头化解。人民法院参与基层治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和职能就是指导、规范和健全村规民约的制定及适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纠纷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依法治村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完善法人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法人内部治理层的划分及其相互配合并制约的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对法人的生存和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我国公司治理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对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是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内在需要,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本文基于嵌入式治理和适应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意蕴、逻辑机理,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权威性参与、思想性参与、责任性参与和日常性参与四种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选择,以期未来为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石 《行政与法》2014,(10):1-4
基层政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对定位、职能、方式及自身管理等运行要素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理顺党政关系,使执行同担责统一;要参与整体治理,使职能同担责统一;要进入治理途径,使民主同担责统一;要完善责任制度,使法治同担责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冯斌 《法制与社会》2010,(17):154-155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于基层社会的公共服务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承担主体的基层政府也面临了更多的任务和目标。目前,基层政府在整个乡村社会公共化服务中,暗含有一种选择性治理的行政思维和行为惯性,不是以为基层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依归。这也就使得对这一与现实基层社会的政治期许相脱节的行为成因性研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马俊 《行政与法》2021,(4):54-60
加快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向度主要表现为规制权力、保障权利、良性互动、形塑法治.从对合肥市部分街道的调查来看,目前基层治理法治化尚存法律制度供给不足、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不强、基层干部群众法治素养不高等问题.新时代,应从建设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治理相关法律制度、打造高素质...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充分表明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取得新突破的关键领域.泉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上升,但实践中依然面临权责不匹配、财力不足、人才资源不充分等困境.为此提...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基层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基层政府治理能力面临考验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聚焦基层政府治理不足之处,并对其加以论证分析,最后探讨了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的现实途径,提出了推进绩效型政府建设,开展基层政府公务人员能力建设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层治理资源不断增加但边际效应递减,出现了“内卷化”趋势,其原因在于治理资源处于悬浮状态,未能真正地作用于基层社会.对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因基层乡镇司法缺位而推进“一乡一庭”建设,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重构法庭职责,使司法下沉基层,与基层党政联动,共同推进基层社会的法治化治理,创出了一条以法庭为中心的基层矛盾化解和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基于河北“一乡一庭”建设的启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应当从为民众构筑平台、输送权威和提供便利入手,深化治理模式的规范性、正式性和普适性,重构以法庭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构建基层治理“大资源”体系,借力司法改革,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根本上讲,基层治理现代化即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践行民主、科学、法治理念.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场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坚持和践行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原则.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乡村生态振兴之间存在多种"天然的契合",将二者统筹起来加以考量,有利于加快形成"互嵌式发展、体...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和宪政国家相似的治理模式。无论从分权、民主意识、权力监督等方面,都发源自相同的法例和经济基础。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的结构上,应该借鉴宪政国家机构的内容,促使股东本位向董事本位转变,并加强董事会的权利和监事会的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罗冠男 《政法论坛》2021,(2):129-137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整体社会治理起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形成了一套圆融自洽、顺利运行的法律机制,其中蕴含了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传统儒家法与道德相混成,一直将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而基层的自治制度,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法律机制与经验,与我们今天所提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在我们面对当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时,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智慧美玉"的联邦党人文集,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美国宪政制度安排的指导原则和框架,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部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平衡了的政府形式"等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对于我国创建服务型政府、构建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