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艳茹 《政法学刊》2008,25(4):66-70
目前,含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黑除恶”工作的战略需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打击工作面临的挑战,认真研究打防工作对策,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透视“黑恶势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各种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是我国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存在于我国的黑恶势力的犯罪学上的概念,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状况及其严重社会危害性,重点论述中国农村的黑恶势力犯罪,而要从根本上抑制、消除黑恶势力,首要的是要加强党政干部的廉正建设,铲除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腐败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6):86-91
考察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立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法律规范体系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立法者对黑恶势力犯罪尤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本质特征认识的逐步深化。由于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表述难以避免概括、抽象,黑恶势力犯罪法律适用中的二次评价可能会造成司法任意,黑恶势力犯罪法律规范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实现细致严密和系统化,才能为在法治轨道内惩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犯罪形势变得日趋严重,黑恶势力犯罪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本文指出黑恶势力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应注重从源头上破坏其存在的土壤,加强体制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以期收到最好的预防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黑恶势力犯罪作为一种十分严重的刑事犯罪,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愈演愈烈,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从黑势力犯罪的现状以及现行法律规定出发,通过分析其生成发展的原因,对如何预防黑势力犯罪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方楠 《法制与社会》2010,(25):82-82
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仍然比较活跃。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和矛盾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黑恶势力的滋生和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念,现状及其规制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是我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黑恶势力犯罪造成的社会性危害极大,因此加强该罪的司法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从研究黑恶势力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我们对可能出现的犯罪问题认识和估计不足,措施滞后,预防不够,存在一系列失调现象,导致了犯罪质量的上升。黑恶势力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基础逐渐滋生蔓延,并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日常执法办案中存在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日常表现把握不清,打黑除恶意识不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措施不力的问题。各级基层公安机关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黑恶犯罪形势,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掌握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特征和认定标准,把握黑恶犯罪构成要件,把接近、符合条件的犯罪团伙梳理出来组织侦办,才能确保打击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涉黑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其规律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涉黑职务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道春 《政法学刊》2006,23(6):121-125
近几年来,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黑恶势力不仅渗透经济领域,而且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内部渗透”。黑恶势力进行“内部渗透”大都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壮大经济实力——寻求“保护伞”——向党政司法机关直接渗透势力。黑恶势力“内部渗透”之所以能得逞归因于某些基层政权组织的软弱与涣散等因素。防治黑恶势力向我内部渗透须采取综合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杨维汉 《政府法制》2011,(32):41-41
近年来,全国掀起打黑除恶“风暴”,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在为取得成绩欣喜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黑恶势力发展初期容易打,发展做大的难打,发展成熟的更难打,因此打黑除恶务必“打早打小”,也就是趁早打,趁小打。  相似文献   

13.
米学军 《法制与社会》2010,(27):127-12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犯罪活动,对社会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指出对涉黑犯罪必须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策略,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建立常态化的打击和控制黑恶势力的机制,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而彻底地打击。  相似文献   

14.
黑恶势力犯罪是最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之一。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践行“黑恶必除”,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安机关新时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 江苏公安机关通过深入开展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平安江苏”活动,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打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日常执法办案中存在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日常表现把握不清,打黑除恶意识不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措施不力的问题。各级基层公安机关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黑恶犯罪形势,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掌握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特征和认定标准,把握黑恶犯罪构成要件,把接近、符合条件的犯罪团伙梳理出来组织侦办,才能确保打击成效。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09,(14):52-53
杨涛 从这些年举报腐败犯罪的历程来看,让举报人最为头痛的不是举报形式单调,也不是奖励多少,而是执法、执纪机关对于举报的推诿、冷漠,以及腐败官员和社会黑恶势力对举报人无情的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7.
一、严格办案程序。依法行使逮捕权(一)从严从快批准逮捕或决定逮捕对于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应当适用“该严必严”的刑事政策,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要从严从快逮捕,从而起到震慑犯罪、警示社会的作用,达到预防犯罪和稳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切实提高认识防止“三热三冷”这次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中央根据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打黑除恶是一场民心战,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犯罪深恶痛绝,呼声极高,热切期望党和政府、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有力打击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增强社会的安全感。打黑除恶又是一场经济战,黑恶势力犯罪不仅仅是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同时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打黑除恶更是一场政治战,黑恶势力危害一方, 长期作恶多端,横行霸道,有的插手基层政权,有的干扰基层执法,对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宫岩 《中国法律》2006,(4):16-17,71-74
继本世纪初中国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向黑恶势力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后,今年2月,中国再次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予以重拳出击,由此掀起了新一轮“打黑”狂飙.目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了解,专项斗争开展3个多月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河北实际,就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两次发出通知.并制定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对全省法院系统的专项行动提出了以下要求:对涉黑犯罪案件要继续高度重视,对于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案件,要继续坚持院长、庭长担任审判长并组织庭审,确保案件高质量高效率地审结: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蚀基层政权.对黑恶势力犯罪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