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4)
<正> 3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台湾代表团的审议。会上,代表们积极发言,围绕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促进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就业、扶持台湾中小业者和台胞青年来大陆创业发展、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法律交流与合作等提出意见、建议。贾庆林认真倾听代表发言,不时记  相似文献   

3.
社会     
《台声》2018,(20)
正台湾民众对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不满意度创新高据台湾媒体报道,9月17日公布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3年来,对于台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台湾民众评价持续下滑,今年的不满意度达67.6%,创其2016年5月上任来新高。台湾民众认为,"台独"、民进党执政、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两岸关系转趋紧张的三大最主要因素。这份民调还显示,台湾民众愿意赴大陆就业、想到大陆创业、愿意让孩子去大陆念书的比例,都创该报9年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陆全面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深入岛内民心的形势下,台当局不断欺骗台湾民众,力图阻挠两岸民间交流合作,阻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认识蔡当局欺骗本质,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台湾民众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意不满蔡当局执政台湾民众希望与大陆加强交流合作,不满意蔡当局的两岸政策,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遭受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台湾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19日台湾《旺报》大陆宣布,7月1日起台湾居民可凭有效台胞证来往大陆,无需办理签注。大陆公安部随后表示,今年内将从试点逐步实施卡式电子台胞证。为两岸同胞交往与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显示大陆对台政策说到做到。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重要节点,大陆此时宣布给予台湾人免签待遇,再次为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不仅使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更加方便,促进两岸经贸与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21)
正"5·20"之后,民进党新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造成两岸政治僵局,原本销往大陆的台湾农渔产品滞销,农渔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岛内各县市的农渔业代表纷纷出来抗争,喊出口号"我们农民要吃饭",呼吁当局妥善处理两岸关系,造福百姓生计。V微博摘登1过去8年,两岸关系不断升温,台湾农渔业产品销往大陆比例也日渐高涨,很多农渔民都爱到大陆做生意。其中缘由,不仅是因为两岸有地利之便,语言文化相通,还因为大陆对台湾的让利。——新浪微博Nana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5)
<正>2月1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与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的60多位台商代表交流座谈。他积极评价广大台商为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大陆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  相似文献   

8.
刘大年 《台声》2011,(3):36-36
2月7日,台湾马英九当局在新春开年之际拨乱反正,让大陆回归“大陆”,虽说不上是新动作,但也是两岸关系的利好,对稳定两岸关系、发展台湾经济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9)
正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俞正声说,广大台商和台企联为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陆高度重视并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台企台商在大陆发展。俞正声强调,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  相似文献   

10.
12月6日,“台湾2019代表字”票选结果出炉,“乱”字当选,拔得头筹。正如这次票选产生“乱”字,2019年,蔡英文当局执政乏力,导致岛内乱象丛生、民怨四起。蔡英文在岛内又制造“绿色恐怖”,千方百计压制希望两岸关系走近走实走好的岛内主流民意,引发“寒蝉效应”,但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台湾的前途在大陆、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7)
<正>3月29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回应了两岸媒体关注的诸多问题。正确认知两岸关系性质才谈得上改善和发展日前,台湾对外交往部门说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而台湾陆委会的负责人也说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两岸协议不是"国际协议"。对此,马晓光回应称,两岸关系的性质是明确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国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马晓光强调:  相似文献   

12.
嘉鑫 《两岸关系》2014,(7):12-13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率团访问台湾。4天3夜的访问跨出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步,实现了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65年来首度到台湾参访。访问期间,张志军会见新北、高雄、台中三市市长,与台湾企业界、宗教界、农渔民、学生等各界人士座谈交流,就两岸关系交换看法,深切体认到台湾民众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愿望,希望两岸关系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台湾媒体对张志军此访进行了密集跟踪报道,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秀堂 《台声》2008,(6):90-96
一般舆论都认为,两岸关系是影响台湾局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台湾同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常说,台湾的出路在大陆,台湾的前途也在大陆。让他们忧虑的是,统一路迢迢,“台独”分裂势力还在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7日,台湾“泛蓝”三党连访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但台湾局势依然严峻,理性分析台湾局势,深刻认识党中央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重大举措,这应当是把握两岸关系本质,清醒认识两岸关系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尽显破坏两岸关系的恶形恶状近期,民进党言行并举,广筑"法律"高墙,企图升高两岸敌意对抗,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恶言,无端污蔑大陆。蔡英文再度召开"国安会",诬指大陆"分化扰乱台湾社会""破坏台海现状"。台"国安局"抛出"同路媒体"说辞,称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充满统战意味,干预新闻自由"。台"警政署"称大陆通过淘宝网可操纵台湾民众投票。台外事部门针对世界卫生大会议题称,"台湾不归中国管辖,中国不能代  相似文献   

16.
刘凌斌 《青年探索》2016,(1):97-102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虽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少令人忧虑的现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通过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以化解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重塑台湾青年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指向的政治认同。现阶段两岸双方应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与创业上,为他们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与大陆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影响与引导台湾青年政治认同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结果1月16日晚揭晓,民进党及其候选人在两项选举中胜出。尘埃落定,众声喧哗。有人称,这意味着台湾民众选择支持与大陆对抗的政策路线,不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有人忧心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将推动"台独",两岸关系将再度动荡不安;甚至还有人鼓噪民进党获胜意味着大陆近8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对台政策"遭受挫败";云云。对于台湾"大选"结果,究竟怎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9)
正台湾8位县市负责人组团到北京参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参访团成员座谈,国台办发言人公布大陆方面将采取8方面措施推动与台湾8县市的交流。在两岸制度化交往停摆、两岸关系陷于低迷之际,大陆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基础上,创新两岸交流形式,值得高度关注。首先,大陆安排有助于台湾各界进一步体认"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地位。这次到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流     
《台声》2004,(12):8-9
萧万长: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 两岸应共存共荣 台声讯 台"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11月17日下午在云林县专题演讲时强调,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很重要,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这是现实,台湾应有效率规划、整合以提升竞争力,让台湾与大陆共存共荣。 据台湾媒体报道,萧万长是应云林县工策会、  相似文献   

20.
1994年的两岸关系应当如何评估?今年,两岸关系将会怎样发展?能否会有新的突破?目前两岸关系僵局的症结何在?怎样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刊邀请了大陆一些台湾问题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1994年的两岸关系在曲折中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