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声》2017,(9)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台年金改革引爆"万人围城"#年金问题在台湾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令台湾军公教团体最为不满的是,蔡英文当局自上任以来一直将军公教视为蓝营铁杆,完全无视他们的感受与诉求,更借着亲绿名嘴毫不留情地将退休军公教打成"米虫、肥猫、既得利益者、反改革"族群,将台湾财政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9)
<正>台"立法"机构自4月19日起开始审议公务人员"退抚法草案",周围布建了拒马与蛇笼,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警力,其目的就是在阻却军公教退休人员的抗争。事情的发展,并无意外,退休军公教人员采取了激烈的抗争。对此一抗争,蔡英文发表一番谈话,其态度之强硬,内容之无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蔡英文在谈话中虽然向军公教同仁表示感谢,但我们要问,民进党当局对军公教人员的体谅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1)
正@台声杂志官方微博本期话题蔡英文执政满一周年,此前有台湾民调显示,蔡英文的声望一年来下滑了22%,满意度降到3成,不满意度达68%。政策方面,对年金改革满意度的族群落差、对"一例一休"最为不满;民众对蔡当局团队不满意度也高达6成。选前最挺蔡英文的年轻人更是反转,成为最不满的一群人。数据指向的事实是,蔡英文  相似文献   

4.
正蔡英文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在台湾岛内,蔡英文当局执政无力,政策多变,对国民党展开政治清算,对军公教进行抹黑、污名,引起民怨沸腾。特别是蔡英文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交不出合格的答卷,使得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锐减,对台湾渔民、旅游业者等基层民众的生计造成重大损失。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今年9月台湾民众连续爆发抗议浪潮,表达对蔡英文执政不力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8)
正9月的台湾风和日丽,却酝酿着接二连三的游行示威。蔡英文模糊的施政主轴和反复的政治决策,优先操作"转型正义"而忽视经济、民生问题,以及台湾当局上下官僚颟顸、应变无力的纷繁乱象引发的恶果,在执政百日之际总爆发。"九月围城"可谓是蔡当局"蜜月期"结束的标志。军公教:"反污名、要尊严"。本次大游行针对的是蔡当局借"国民年金改革"对军公教人员的"污名化"及其"暴力改革进程"。其一,经绿营多年造势,军公教阶层屡次被"改革"舆论"公审"和长期"污名化",被指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9)
<正>近日赞同蔡英文领导方式的民调一下子上升了16.6%,她的声望也陡涨到46.4%。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自由作家桑品载的评论文章指出,赖清德为"军公教"加薪,拉抬了他与蔡英文的人气指数,但这只是烟火现象。因蔡当局一年多来造成民怨四起,支持度已跌至谷底,新官上任,一般人不免对他有冲喜式憧憬,所以一时间也会吸引部分中间选民。但烟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9)
<正>前台北市议员李承龙及女子邱晋芛,为了"报复"全台各地的孙文、蒋介石铜像屡传被断头事件,遂将乌山头水库大坝旁的八田与一铜像锯断头部,即可发觉台湾蓝绿对立所引发的族群仇恨已到总爆发的临界点。蔡英文"大权在手,号令天下",她对退休军公教人员抗议年金改革称,"绝不能放任暴力拖延改革脚步,今早脱序行为警方一定严办"。然而,蔡英文在另一方面却又"不聋不哑不做翁姑"。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14)
正摘编自6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在台当局的"年金改革"告一段落之后,蔡英文出面道歉,向所有受"年改"负面影响的"军公教"退休人士表示歉意,并感谢他们的付出,让财政不虞匮乏,再也不会无力支付公务员的退休金。台湾《中国时报》6月26日发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的评论文章指出,她不道歉也就罢了,这下对全台湾"军公教"退休人士所做的道歉,实不啻是大吃他们的"豆腐",让他们在痛失金钱之后,更感痛心。年金是台当局对"军公教"人士的承诺,如果基  相似文献   

9.
政治     
《台声》2017,(2)
<正>亲绿民调:蔡英文声望仅剩38%六成民众不满经济表现据台湾《醒报》报道,"民众对蔡英文的经济政策从去年8月以来不满程度节节升高,至今已高达6成(60.4%)。"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2016年12月26日在记者会上指出,蔡英文近日曾表示要到2017年下半年才来全力拼经济,让民众相当不满。在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6日所公布的民调中,蔡英文的声望在"5·20"就任时高达69.9%的巅峰,历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的7月1日,无风无雨,军公教年金改革上路。蔡英文当局以"年金破产"为口实,将台当局的事务官的退休金砍了一大半,并召唤工农群众与青年族群将其污名化,却对恩赐官职与政党分赃的政务官不动秋毫。此举,无疑是对一生奉公守分,晚年丧失劳动生产能力的退休军公教警消人员的集体惩罚,更是对台湾多年来呼吁建立中立化文官体系的努力的历史嘲讽。民进党当局之所以如此恣意妄为,除了"年金破产"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4日至7月2日,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以参加巴拿马运河第三期扩建工程竣工仪式为名,率团赴巴拿马和巴拉圭,展开"英翔之旅",期间两次"过境"美国。蔡英文此行看似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实则一波三折、意外连连,预期目标基本落空,所谓"踏实外交"最终沦为"踏空外交"。波折不断此行是蔡英文上任后的首次出访,或许是由于经验不足等缘故,蔡英文本人及其整个团队在出访过程中频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9)
正蔡英文过去曾批评马当局是装睡的人叫不醒,但经过3个多月后,我们几乎可以确信,蔡当局比马当局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只社会叫不醒,连民进党党内的人都叫不醒,其装睡的程度,堪称台湾政治的新风景。"九三军公教大游行",蔡英文视若无睹,一句"我们照行程走",表示她要继续装睡。"九一二观光产业大游行",要求台当局正视陆客大幅下降对产业的冲击。游行前,张景森"政务委员"突然清醒过来,表示陆客是我们最需要的朋友,但"行政院"发言人马上说他讲的话不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2)
<正>摘编自11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去年6月,台湾一名自称"公民记者"的洪素珠,在脸谱网(facebook)上发布其情绪化的言语辱骂老荣民。事后被人发现,她已经多次录制侮辱荣民的影片,因严重撕裂社会感情而引起轩然大波,台湾当局高层随即发表声明谴责,但伤痕烙印已深!比起台湾民间社会羞辱荣民的程度,民进党当局不遑多让,蔡英文当局一年多来,剑指"军公教"的"年金改革"、此起彼落的"去中国化"与"去蒋化"的民  相似文献   

14.
<正>蔡英文当局的误判,不但势必落空沦为国际笑柄,还会让台湾人民付出惨痛的代价。继去年6月吴钊燮接受日本右翼《产经新闻》专访时,提到"台日安保对话机制"遭日本当局"已读不回"之后。今年的"二二八",蔡英文再度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呼吁,台日之间应该在传统军事安全与网络安全上建立一个"政府层级"的安保对话。此话一出,引起海峡两岸和国际媒体一片哗然。日本外交评论家天木直人就撰文表示,"改善和中国的关系是安倍打开亚洲外交局势的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18)
正标榜"民主进步"的民进党,最近一连串的作为,以及党政高官的不当发言,迭遭各界批评是"民主退步";蔡当局甚至还大搞两手策略,一方面硬推促进转型正义;另一方面却制造"绿色恐怖"的氛围,掀起各方不满声浪。首先是蔡英文南下勘灾的争议。蔡英文明明先在云豹甲车上微笑挥手,后经灾民强烈要求才下车涉水,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6,(4):16
正台湾《中国时报》3月18日发表评论指出,蔡英文必须优先处理好两岸关系,因为就职后,她必须立即面对并因应五大难题,如果处理不好,民进党当局可能会面临内外交迫的困境。摘编如下:一、两岸关系的危机与损害控管:大陆已经清楚的表明台湾新当局必须承认"两岸一中"或"九二共识";蔡英文必须评估在就职演说中要如何响应并且管控可能的冲击。蔡英文必须阻止两岸关系从冷内战转入热对抗。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5)
<正>去年6月,蔡英文志得意满地前往巴拿马参加运河拓宽工程竣工典礼,目睹第一艘通过新航道驶入太平洋的巨型货柜轮,竟是大陆远洋运输集团所属,她就应该对两岸在这一场外交角力中的虚实了然于胸。蔡英文执政无能虽不可谅解,但却也不难理解。为一己之私而故作姿态,用"一致对外"来绑架台湾人民,非但不值得同情,更不可原谅。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台湾"大选年",岛内政局发生巨变后,蔡英文当局对其对外交往策略进行了调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挟洋自重,遂行"联美媚日抗中"为主轴的对外交往政策,妄图通过所谓"踏实外交"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但囿于台湾岛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和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现实,注定蔡英文当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月台湾发生惊悚的"砍头"比赛。前台北市议员李承龙因不满蔡英文当局一边大肆"去中国化",一边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在4月16日把位于台南的日本土木工程师八田与一的雕像"斩首"。几天后,"台独"团体即展开报复,将台北阳明山的蒋介石铜像"断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14)
<正>7月1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蔡英文在"过境"美国纽约时就香港"一国两制"和两岸关系发表言论。你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蔡英文在纽约期间,就两岸关系以及"一国两制"大放厥词。但我还是要克制一点,因为这毕竟不是外交问题,我把它留给国台办和港澳办的同事去回应。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普遍共识。台方试图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