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台声》2017,(10)
<正>台湾早期漫画的兴起和民族情感的抒发台湾早期漫画多是政治漫画,民族意识浓厚。据说,1927年杨国城和陈继章在《台湾民报》以一幅政治漫画绘台湾日本殖民头目站在资本城,结果被警察拘留20天。1935年鸡笼生(原名陈炳煌)出版《鸡笼生漫画集》为台湾第一个出书的漫画家。1945年第一本综合杂志《新新》月刊,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热心文化的青年陈家鹏、王花、  相似文献   

2.
桐乡漫画渊源深厚,中国漫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第一本漫画刊物《上海泼克》,是由桐乡人、漫画家沈伯尘创办的;这里还产生了中  相似文献   

3.
尚道 《台声》2007,(8):81-85
漫画(Comic),这种令人着遗的图像文化,起源甚早,早在人类历史初始萌芽阶段,已有类似的图像艺术出现。而在现今的欧美与日本。漫画更早巳成为文化层面的一环,影响人们的生活,漫画人物的形象更深植人心。漫画虽属舶来品。但在台湾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而看漫面也几乎成了台湾人的一种文化形态,成为台湾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这几年台湾鳋济的不景气,使得台湾漫画业一片萧条。漫画园地越来越少,出版社频频裁员,漫画杂志接连停刊,漫画书销量也一落千丈。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台湾漫画,如同台湾文化和经济成长的过程,一路走来荆棘布满。尽管竞得艰辛,但不能否认的是,台湾漫画始终和国际上最进步的漫画创作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0)
<正>朱德庸,1960年4月16日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江苏太仓,台湾著名漫画家,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制(今台湾世新大学),电影编导科毕业。代表作为《双响炮》《涩女郎》。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10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人是他漫画的主要因素,他曾经说:在我自己的漫画里,其实最喜欢的是《醋溜族》。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漫画市场十分火热,漫画迷从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中年人、老年人都有.在漫画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神游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寻觅的王国.那些超现实的离奇故事让青少年如痴如醉,而成年人也把阅读漫画作为一种有趣的休闲.虽然台湾涌现出不少漫画作家,但漫画市场深受日本的  相似文献   

6.
问:您对小林善纪的《台湾论》及许文龙关于"慰安妇"的言论有何评论? 答:最近,日本右翼人物小林善纪以漫画形式发表《台湾论》一书,美化日本对台湾的殖民主义统治,受到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声谴责。作者在书中指述,台湾的许文龙称,台湾妇女被强征为日军的"慰安妇"是"自愿的"。许2月25日竞进一步诬称"慰安妇是父母卖女儿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在霸占台湾50年对台湾同胞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作为经历过日本的殖民统治给台湾同胞造成深重灾难这段历史的许文龙,竟然附和日本极右势力,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为军国主义张目,对台湾同胞横加诬蔑,完全暴露了他背叛民族的丑恶面目,终将被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所唾弃。  相似文献   

7.
《台南市志·艺文篇》正误台湾省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编印的《台南市志》(1983年成文出版社台一版)卷五《文教志》之《艺文篇》(许丙丁纂修),于台南艺文辑录颇丰,不失为“有俾于知人论世”的著述。然而,纂修者似乎事出仓促,疏于考证,书中留存较多谬误。兹举其有关台湾近代文学史实者,逐一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8.
漫画之页     
《公安教育》2004,(12):53-53
也是质量问题许创哲画用我们的偏见,总能读到更多的偏见魏克画战术选自《环球时报》抬轿子佚名画猩猩讲课选自《环球时报》退化论漫画之页  相似文献   

9.
每日笑林     
《台声》2017,(18)
<正>台湾漫画家老培"台湾之胱泌尿科诊所"系列漫画,在主题为《美国大腿》的漫画中展开对台湾当局的讥讽。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6)
正摘编自8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近年岛内在本土化与台湾意识的催化下,社会出现"去中国化"的声浪,甚至出现"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对立的论点,这些人认为:台湾主体住民由"原住民"与闽南移民构成,曾历经西班牙、荷兰、明清、日本殖民统治,近年更受西方文化影响,台湾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样貌,而不独只有中华文化。更有甚者,认为台湾人民抛开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台声》2007,(8):85-86
如今,台湾漫画人到祖国大陆发展事业,已成为大势所趋。最早在祖国大陆走红的漫画家蔡志忠,作品销量惊人;紧随其后的,是风格独特的朱德庸和几米。据朱德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近两年来在祖国大陆风头一时无二,很受欢迎;几米的漫画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陆市场上取得不俗成绩。同他们相比,另一位出道甚早、拥有人气极高作品《鸟笼院》的台湾漫画人敖幼祥更是把工作室开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4)
<正>读台湾诗人洪弃生的作品,每每为其梁启超式的"笔锋常带感情"的风格倾倒。其笔下文字,如:"要须一部屈子《骚》,马迁《史》,一副嗣宗泪、祢衡口,合作一场鼓吹耳。然又须蓄一瓮清浊酒、刮一双青白眼、开一个不合时宜肚,乃得浇泼其积年块垒、发泄皮里阳秋。不然,重负作者。"何其痛快淋漓!洪弃生(1867-1929)是道德文章堪称上品的台湾作家。早年以文才受知于罗大佑等当道诸公,却多次谢绝官聘、从不往谒晋交。日据台湾时期,  相似文献   

13.
政治     
《台声》2018,(7)
正台湾内斗忙泼漆台学者:"漆漆惨惨漆漆"据台媒报道,前不久慈湖蒋介石陵寝遭泼漆后,3月7日"日本交流协会"也被泼漆。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游梓翔表示,"漆漆相报"何时了,"漆漆惨惨漆漆"的台湾。泼红漆这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对付的是铜像,甚至把铜像的头也砍掉,这次连陵寝也不放过。"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的石碑招牌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1)
<正>2013年12月1日至8日,为隆重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匡扶正义、惩治侵略,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由全国台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台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此次纪念《开罗宣言》70周年图片展,共展出6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3件历史文物原件及视频资料,分为"日本侵占台湾与中国的反抗"、"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台湾光复"和"珍贵影像"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了《开罗宣言》发表前后,台湾被强占、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到回归祖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初冬的筼筜湖之畔,暖阳和熙,台湾知名作家罗智成携最新作品与百余位文坛好友、阅读爱好者齐聚厦门台湾书店,这场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沙龙,让两岸爱书人共同许下跨越海峡的"书香之约"。台湾书店,一个为在闽台胞而生的实体书店,目前已陆续在福建福州、厦门、漳州、莆田等地生根发芽。今年6月,福建省发布实施《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为在闽台胞学习、就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形象、富有趣味的东西,讨厌抽象、大道理。而漫画用简捷明快的线条,勾画人生百态、世事万千。在人们哈哈大笑时,悟出真谛。于是,我平时注意搜集漫画,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概括地说,漫画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法:1.利用费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行大能力。如下面两幅漫画:关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形势以及自己应采取的行动。2.利用漫画剖析申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如:有个别学生受家庭和社会上的影响,存在迷信思想,有的去算命,有的迷信某些传闻。…  相似文献   

17.
正1960年3月5日,白先勇与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在台北创刊《现代文学》(双月刊、季刊),白先勇任发行人兼社长。1973年9月,发刊至第51期,因经费困难而暂时停刊。1977年8月,获远景出版社的支持,《现代文学》复刊,发行了22期,至1984年3月停刊。该刊由现代文学杂志社发行,总计出刊73期,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小说风潮的里程碑"。1960年代的台湾文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白先勇先在《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8.
台湾奇美实业公司董事长许文龙是岛内颇具影响的企业家,也是民进党和陈水扁的幕后金主之一。在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鼓吹“台独”的日本漫画书《台湾论》中,他诬称“台籍慰安妇自愿且享有尊严”,从而沦为千夫所指、臭名远扬的“民族败类”。2001年12月30日,“超级台独智囊团”台湾智库成立后,他又是该智库的主要赞助人和12名顾问之一,再次暴露了他死心踏地地为“台独”卖命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9.
曹骏  李昱 《统一论坛》2015,(3):39-41
近年来,"小确幸"一词在台湾岛内盛行。"小确幸"一词的通俗解释是"微小而确切的幸福"。其实,"小确幸"一词最早并非出自台湾,而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提出,他在散文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说,很多事物都可以产生"小确幸",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行。该词语传到台湾后,浸染流行,逐渐成为时髦用语。受此影响,台湾岛内不少青年人选择安逸与小清新,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状态与方式,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  相似文献   

20.
逗点 《台声》2001,(7):34-35
不久前,北京中国美术馆曾举办了“台湾漫画家牛哥作品展览”,引起了大陆漫画界和喜爱漫画的人们的关注。这是海峡两岸分离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漫画家在大陆举办的第一个漫画展。   被称为台湾社会文艺界一代奇才的牛哥,本名李费蒙,生于牛年( 1925),卒于牛年( 1997),一生充满传奇。以漫画为终身职志的他,一手画散播喜怒哀乐的漫画,一手写曲折离奇的推理小说,一生著作颇丰。上百万幅的漫画作品, 80多部长篇小说,在台湾文坛画界称得上是一位“大哥大”。 牛嫂说牛哥   此次牛哥作品展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和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