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灭“赌欲”     
<正> 古往今来,赌博恶习,总是禁而不止,刹而不绝。这是为什么?深究起来,关键是赌徒的贪欲作祟,其中尤以贪钱欲望最强烈、最恒久,从而驱使赌徒们一发而不可收。笔者把这种因赌博而产生的欲望,名之曰“赌欲”。赌徒的“赌欲”十分强烈,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畸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7,(3):19-20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岛内今年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的新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国史》,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大幅修改。翻开最新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许多名词和旧版本中的都不一样了,整个课本多了浓浓的“台独”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民进党当局执政4年多来,在法律层面持续推行渐进台独路线,相继出台多项升高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的法案。蔡英文在连任讲话时还公然宣示台立法机构将成立修宪委员会,推进岛内修宪问题。有别于陈水扁执政时期叫嚣以公投制宪图谋实现法理台独,蔡英文通过修改法律推进台独的方式,更隐蔽、更具欺骗性。我们要警惕民进党当局以这种修法方式冲撞两岸红线,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机制和法治话语体系来反对和遏制。公投法修正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6)
<正>摘编自2月28日台湾《中华日报》台当局文化部门负责人郑丽君日前表示,基于面对历史、正视伤痛、尊重人权,中正纪念堂有必要"转型",文化部门已组成"中正纪念堂转型推动咨询小组",未来除推动修法之外,目前将把中正纪念堂商店中所有"威权统治者意象鲜明"的商品下架,开闭馆也停播"蒋公纪念歌"。显而易见,台当局文化部门是要将蒋中正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的协商代表团从北京启程,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飞向台北。这是大陆第一次派出庞大代表团踏上宝岛,进行协商,开展对  相似文献   

6.
无论如何,柳三变都应感激宋仁宗,倘不是宋仁宗给他批了一张条子:“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做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多搜刮些民脂民膏而已。可是皇帝老儿大笔一挥断了柳永的仕途,反倒成就了一代大师,不仅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后世也把他尊为“婉约派”词人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8.
欲治“浮夸”先治“夸浮”陈讷今年,苏北沿海某县从惩治“夸浮”入手,狠刹“浮夸”之风.先后撤销了两个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职务,在该县上下和周围县市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普遍认为,该县的做法看准了问题的实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失为...  相似文献   

9.
王湧 《现代领导》2010,(9):19-19
人之本,在于心,思想决定行为。官员腐败,都有一个“失衡补偿、侥幸支撑、由惧到坦、肆无忌惮”的心理过程.以及“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蜕变犯罪过程。要使官员拒腐保廉,必先从官员的“心理腐败”着手预防。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3):22-23
陈水扁上台后,为了“以武谋独”,不断采取种种方法和举措,加快台军“去中国化”,大搞“军事台独”。  相似文献   

11.
在解决两岸政治定位的结构性问题上,可以思考以“当局”作为起点来进行探讨,从而避免“骑马找马”、“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局.两岸在过去数十年都已经用“当局”相互称谓.从政治语义学上分析,“当局”正视了两岸公权力行使的事实,包容了两岸之间的“承认”抑或“否认”政治分歧,保留了未来开放性讨论政治地位的空间.从政治现实来看,两岸“当局”之间发展政治关系没有违背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互称“当局”的身份可以体现平等协商、对等谈判,两岸可以从“当局”出发探讨最终政治定位并达成共识,两岸“当局”的政治定位可以为当前两岸发展政治关系提供灵活性安排.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9)
<正>据《旺旺中时》9月11日发布民意调查指出,73.7%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以改善两岸关系;74%认为大陆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增加。台湾《中央网络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湾民众对于这些变化,不会没有认知,便反映在各项民意调查上。因此,如果两岸僵局持续,民意对蔡英文两岸政策的观感,只会更差,甚至将跌出民进党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明显加快了推进“去中国化”的脚步,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了一项被称为“去蒋化”的激烈政治动作,导演出一场充斥着煽动仇恨和族群对立等暴力性政治语言的丑陋戏码,以“政治纵火”的方式扣响2007年。2008年台湾“大选年”的扳机,使台湾迅速堕入新一轮乱象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6)
<正>摘编自7月29日台湾《中华日报》岛内盛传民进党当局将"灭香封炉",引发岛内宫庙强烈不满,在积极疏导下,"众神上凯道"抗议活动,虽调整为嘉年华,但"香风暴"仍余波荡漾。嘉义县长张花冠日前拜访新港香艺文化园区,以具体行动"挺香"。若能排除劣质、不环保的香,以及部分不合宜的烧香行为,台湾深厚的"香文化"仍值得传承。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不论内政、两岸、"外交",都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蔡英文确实处于内外交迫、不满之火遍地燎原的困境,不满"年金改革"的军公教团体固然频频抗争,但军公教的不满并不是社会全部的不满;"一例一休"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5)
正摘编自2月23日香港中评社台湾新一届"立法院"开议,民进党"立委"争相提出一些所谓"转型正义"的法案,其中高志鹏提案废除"孙中山"遗像,王定宇提案将郑南榕自焚日定为"言论自由日"。每一法案都牵动两岸神经。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过半,要让这些提案通过不难,民进党为何要这么做?是为了"真正落实民主深化",还是试图以"转型正义"之名改变现状?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曾搞"去蒋化";现在第二次执政,要搞"去孙化",实质都是"去中化"。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3):23-23
陈水扁当局“文武并重”的“去中国化”运动,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希望在政治上“以台代中”,推动“变相台独”。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5)
正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7月12日出炉的所谓"最终裁决",一面倒偏袒菲律宾。既否定中国大陆所主张"九段线"的历史性权利,又认定南沙群岛内所有岛礁都不是岛屿而无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包括太平岛。因而损及中国国家主权法益,有损两岸人民权益。这样的仲裁本身就违反了基本法理,因为在程序上,相关各声索方并未有事先同意仲裁的协议,而纯粹只是菲方片面声请;中国没有同意,自无受裁决拘束之可言。中  相似文献   

19.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3)
正近日,民进党近40位党代表向中央提交"维持现状新党纲"提案,拟在7月民进党"全代会"闯关取代"台独党纲"。据悉该提案的案由为:根据蔡英文"维持现状"的论述提出新党纲,用以取代1991年"台独建国"、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2007年"正常国家决议文",以符合时代需求,凝聚台湾共识,强化本党维护台海和平之稳健形象。姑且不论该提案在民进党内反应如何,能不能在7月"全代会"闯关通过,仅就其"保障台湾主权现状"的提案主旨及文字表述而言,其实质与蔡英文在竞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